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沪)菜场里遇大量上市的“龙头鲓”——穷人的海鲜

(2014-02-20 12:53:08)
标签:

野生动物保护

龙头鲓

渔业资源

水生生物

龙头鱼

美食

分类: 物种

(沪)菜场里遇大量上市的“龙头鲓”——穷人的海鲜

  图片来源于网络

 

  昨日去菜场,遇到大批上市的“龙头鲓”,7元/斤。馋之,购2两斤(23条)回家。清膛,用盐和黄酒腌半小时,白烧。用奶白色的鱼汤下面条,鲜啊。

  早上起来,昨晚烧的鱼和汤已凝成冻。热泡饭,吃“龙头鲓”的鱼冻,真鲜。

  小时候,在上海的菜场里,新鲜“龙头鲓”恐怕是最便宜的海鲜,连“橡皮鱼”(沈嘉禄先生的《上海老味道》里面有篇文章: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e1d27f010134cd.html)都比它要贵些。如今,“橡皮鱼”已经少了许多。若近海渔业资源继续衰竭下去,恐怕连“龙头鲓”也要成为“高档”海鲜了。

 

【关于“龙头鲓”】

  百度上的介绍:http://baike.so.com/doc/3268701.html

 

【馋猫读报】

 

    龙头烤
    (2012.04.12 北仑新闻网 陈武耀)
  “过酒乌贼鲞,下饭龙头烤。”说的是老底子宁波人常见的生活场景。其中提及的龙头烤作为一道节俭的家常菜,因为咸,曾经是多少宁波人餐桌上的“压饭榔头”﹗
  龙头烤是虾潺的干制品。虾潺,又名潺鱼、水潺,是宁波、舟山一种十分常见的海产品,其头大、眼小、鱼体柔软,仅有一条主骨,身体大部分光滑无鳞,呈半透明状,所以在有的地方也叫豆腐鱼。其肉质鲜嫩味美,且又价廉,因而颇受沿海地区消费者的喜爱。南宋宝庆年间(1225年-1227年)所编的《四明志》中就有潺鱼的记载:“鱼身如膏髓,骨柔无鳞。”可见人们食用此鱼至少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了。
  虾潺的头貌似龙头,故又叫龙头鱼,干制后被俗称为“龙头烤”。虾潺生长快,产量高,又因其体内富含水分,特别在热天不易贮存,在过去无冷藏设施的条件下,新鲜的虾潺一下子吃不完,大多就用来加工成干制品。
  关于龙头烤,在象山还有个传说,说是从前有个皇帝,有一年夏天忽然心血来潮想吃海里的鱼,命地方官置办,但皇帝并没有具体说要吃什么鱼,这可让经办的官员犯难了。有人出主意:皇帝乃真龙天子,贡献之鱼必须得有龙味。于是就选中了虾潺。但问题又来了:濒海小城远离京城,鱼送到必臭无疑,这可是欺君之罪。押送的官员想出一个办法,就是把虾潺吊在草帽四沿,马不停蹄运往京城。到了京城,变成了干巴巴的虾潺干了。皇帝吃后却大为赞赏,并下令将此鱼命名为龙头烤。
  每年春季到秋季是虾潺捕捞季节,因此对喜食虾潺的人们来说餐桌上也多了一道美味佳肴。虾潺的传统烧法有红烧、滚豆腐、面拖、椒盐炸等,也可以咸菜炒,但就鲜度而言,感觉红烧或与豆腐放在一起烧制出来的更入味。烧制红烧虾潺很简单,先将新鲜虾潺去头去肠洗净滤去水待用,然后在油锅里放入适量姜、盐,等油七成热,将虾潺炸至表皮呈金黄色,倒些料酒、酱油,撒些许葱花即可起锅装盘,吃起来外脆里嫩,十分可口。虾潺滚豆腐的做法与红烧虾潺雷同,只不过多了豆腐而已,也有不放酱油的,就在鱼身粘些生粉烧制,口味鲜滋滑溜。还有一种苔菜龙头烤,原料为新鲜肥壮虾潺500克,具体制作方法如下:去头尾及主骨,切成方块吸干水份,用味精、姜汁腌制10分钟,拍上生粉下七成热油锅内炸至金黄色起锅,然后油锅内放入蒜茸、红椒末,煸香后龙头烤回锅,撒上椒盐、苔菜即可食用。
  至于制成干货的龙头烤,有两种,一种咸,一种淡,即在制作上有咸腌和淡晒之别。过去在乡下,龙头烤大多为自家腌制晒干加工;也有淡晒的,就是把新鲜虾潺的嘴巴用绳子串起来,挂在通风处晾晒风干。这样既便于贮存,又使龙头烤具有一定的的鲜滋度,与红烧肉一起烧,也别具一番风味。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已很少有人自己加工龙头烤了,想吃就去菜场或超市购买。龙头烤作为“压饭榔头”的历史早已成明日黄花,但它的美味还是让人难以忘怀。居家生活,吃遍了四季荤素菜蔬,偶尔发兴下厨煎一盘龙头烤换换口味也是不错的调剂。若嫌龙头烤稍咸,不妨在水中浸泡一会,以去掉些盐份,沥干水分后再放入锅中煎,那香味,那酥脆,保证让你的食欲大增。

 

    虾虫孱与龙头鮳
    (2014.02.10《宁波晚报》项杰)
  宁波海鲜菜肴的最大特色是“鲜”,味鲜以外,还因为原料新鲜度高,甚至很多原料是鲜活的。地处海滨的宁波有着漫长的海岸线,大小渔场遍布,四季轮番提供种类繁多的海产原料,这就从物质上保证了“鲜”的要求。
  虾虫孱又叫海龙鱼,是近海鱼类,约一拓长,通体玉白剔透。只有一条主骨,还软不拉叽的,其余的鱼骨细软如胡须,也有人称之为“豆腐鱼”,阿拉宁波人则习惯叫它“虾虫孱”。明朝胡世安《异鱼图赞补·》中引《鱼航杂录》曰:“身柔如膏,无骨,鳞细,口阔,齿多。”又引《海味索引·颂》:“丰若无肌,柔若无骨,截之肪耶,尽之脂耶。乳沉雪山钵底,酥凝玉门关外。露滴仙盘掌中,其即若个之化身也耶?”四明屠本畯则云:“水族风味,真上品也。”
  关于虾虫孱为何柔若无骨,老家曾有这样一个民间故事:一天,黄鱼和虾虫孱比谁游得快,让鲳鱼当裁判。比赛开始了,只听鲳鱼一声叫,黄鱼和虾虫孱甩甩尾巴,拼命向前游去。黄鱼心忖自己个头大,力气大,一定要比虾虫孱游得快,它取胜心切,眼睛只顾看着一旁的虾,一个劲儿向前冲,结果“砰”地一声,撞在岸边的礁石上,刹时眼冒金星,痛得张大了嘴巴,原来两块石头撞进了黄鱼的脑袋。虾虫孱看着黄鱼这副狼狈相,哈哈大笑,笑得骨头软了,下巴掉下来,从此,黄鱼的子子孙孙头里都有了两块骨头,而虾呢,全身软软的,下巴永远闭不上。
  这柔若无骨的虾,其实可以做成许多美食,古人曾有“鱼之味,乃百味之味,吃了鱼,百味无味”的说法,红烧虾虫孱的鲜美完全可以证明这一点。有人以为虾虫孱最好吃的做法就是红烧,将虾虫孱切成数段,加调味品腌渍,炒时加上葱蒜料酒。油汪汪红亮亮的一盘红烧虾虫孱上来,又嫩又鲜。也有人说,虾虫孱烧豆腐更美味,一大锅白白嫩嫩的物事在汤里翻滚,简直分不清哪是虾虫孱哪是豆腐,总归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汤之鲜、肉之嫩、味之厚,简直是色香味俱佳的人间美味。那汤鲜得你眉毛都要掉下来。而现今最为常见的做法以椒盐虾虫孱为多。
  软趴趴的虾虫孱晒干后却成了硬邦邦的“龙头鮳”。据老渔民说,制成干货的龙头鮳有两种,一种咸,一种淡,即在制作上有咸腌和淡晒之别。“过酒乌贼鲞,下饭龙头鮳。”说的就是以前老底子宁波人常见的生活场景,其中所提及的龙头鮳作为一道节俭的家常菜几乎家家常备,因为咸,曾经是多少宁波人餐桌上的“压饭榔头”。淡晒的龙头鮳也叫淡鮳头,就是把新鲜虾虫孱的大嘴巴用绳子串起来,挂在通风处晾晒风干。这样既便于贮存,又使淡鮳头具有一定的鲜度,与五花肉红烧,别具一番风味,嚼食起来香中带一丝甜嫩。以前若家里没菜,想喝杯酒,弄盘蒸熟的淡鮳头下酒是种不错的选择。当然龙头鮳作为“压饭榔头”已成历史,但它的美味还是让人难以忘怀。居家生活,吃遍了四季荤素菜蔬,偶尔兴起下厨或煎或蒸一盘龙头鮳换换口味,也是不错的调剂。

 

    龙头鱼华丽变身,大厨烹制雅俗共尝的“东海小白龙”
    (201311.04《东南商报》孙美星)

(沪)菜场里遇大量上市的“龙头鲓”——穷人的海鲜
  龙头鱼。记者 王增芳 摄

 

  “白如嫩玉软如绵,张口红唇味倍鲜。”龙头鱼通体晶莹洁白、味道鲜嫩,且寻常易得,是甬城最寻常不过的小海鲜,宁波人爱叫它“虾潺”,因其头似龙头,在浙东沿海一带更有“东海小白龙”的美名。
  作为广受欢迎的平民美食,过去价格低廉又不易保鲜的龙头鱼多用来晒制“龙头鲓”,不过近年来,在大厨们的奇思妙想下,各种由龙头鱼做出的菜肴开始常登大雅之堂。
    龙头鱼晒干便是“龙头鲓”
  龙头鱼是东南沿海常见的海鲜,名字很多,宁波人爱叫它“虾潺”,因为龙头鱼只有一条软软的主骨,状如粗粗的棉条,其余的鱼骨细软如胡须,周身的肉水分含量高,特别嫩,台州、温州一带形象地称之为“水潺”,说它像水一样柔软。广东阳江把龙头鱼称为“流鼻鱼”,意指此鱼像流出的鼻涕。
  宁波、绍兴、杭州、嘉兴以及上海等地,把晒干的龙头鱼称为“龙头鲓”,因龙头鱼头大,有须,外观形若蛟龙,故而名“龙头”。
  龙头鱼是平民海鲜,至今仍是市场上最廉价的海鲜产品之一。“宁波市场上的‘虾潺’主要来自东海,近的有嵊泗、温岭等地,远的有福建和江苏等地。”宁波市水产批发市场江东水产市场交易区负责人戎永敢介绍,如今虾潺的批发价每公斤在8~10元。每年的6、7、8三个月是上市最多的时节,市场交易量最大的时候一天有3~4万公斤,现在这个季节一天也有2万公斤左右。
  龙头鱼外观洁白如玉,肉质嫩滑,吃在嘴里如同豆腐一般,因此沿海渔民也常把龙头鱼比作“海中的豆腐”。清朝诗人谢朝辅曾这样描述龙头鱼的美味:“白如嫩玉软如绵,张口红唇味倍鲜。读到将军九骏颂,食单曾否入新编。”
  过去,因为廉价,龙头鱼多用来晒鱼干,被称为“龙头鲓”。清代诗人王植三在《东门竹枝词》中曾这样描写晒龙头鱼的景象:一带泥涂场圃筑,大家呼晒鲓头忙。鱼虾还许儿童乞,抵得田间拾稻梁。
    夏天常会与甲醛传“绯闻”
  龙头鱼特别不易保存,在夏天更容易变质,往年各地常有发现不法商贩用甲醛浸泡龙头鱼的事件。“虾潺没有养殖的,市场上卖的都是野生的,虾潺离水就死,夏天温度高,很容易腐烂变质。”戎永敢告诉记者,过去有一些不良商家用甲醛浸泡虾潺,这样看上去有光泽、卖相好,且不容易腐烂变质,不过如今宁波的菜场和批发市场都有了甲醛快速检测点,现在用甲醛给虾潺保鲜的情况已经极少了。
  不过,还有一种说法是虾潺死后自身就会产生甲醛。研究人员曾分批从市场抽取刚靠岸渔船上的虾潺到实验室进行分析,发现其死亡后肌体自身能产生少量甲醛,甲醛含量会随着鱼体新鲜度的下降而升高,但当鱼体高度腐败时甲醛含量又开始急剧下降。专家介绍,烹饪虾潺的时候尽量把鱼烧熟,烧熟以后能够挥发掉50%左右的甲醛。
    “贱料精做”常登大雅之堂
  龙头鱼是生长在沿海中下层的小型鱼类,别看龙头鱼身上软塌塌,其实这种鱼性格凶猛,以其他鱼类和甲壳类为食。龙头鱼营养丰富,蛋白质和钙的含量特别高,具有健脾益气,滋补肝肾的功效。民间还流传着不少以龙头鱼为主要原料的食补方。
  像虾潺益气增智汤,主要用于小儿发育不良,疳积等症。主要原料有:鲜虾潺适量,瘦肉丝50克,姜丝3克,葱花适量,黄酒适量,加入鲜酱油适量,大火烧熟即可食用,每天一次。
  龙头鱼无论是鲜食或晒干都是美味,因其通身不生硬骨,不善吃鱼的人没有鱼刺梗喉之虞,就连那一截“龙头”都是软酥酥的细骨,嚼之有味。龙头鱼的肉可以加工成鱼丸,还可以随意炒、炸、焖、溜,最简单的是清蒸。
  甬上名厨戴永明曾这样评价龙头鱼的烹饪价值:“龙头鱼生长特别快,渔获颇丰,历来被视为下贱之物,但由于其味道极鲜嫩,近年来在‘贱料精做’理念的导向下,做法翻新甚多,常登大雅之堂。”
    跟大师烹制龙头鱼
  甬上名厨戴永明在《宁波菜与宁波海鲜》一书中,介绍了不少有关龙头鱼的菜肴。
    油煎龙头鲓
  1、龙头鲓(200克),用冷水浸泡片刻后,捞出,沥干水分,用味精、黄酒拌渍。
  2、锅里放油,放入处理好的龙头鲓,煎成金黄色出锅即可。
    椒盐虾潺
  1、虾潺(400克)去头尾,对半开切成8厘米左右的长条,加葱末、椒盐、味精、黄酒拌匀,拍上生粉。
  2、把虾潺条放入油锅中油炸,炸到淡黄色结块后捞出装盘,配上醋碟、椒盐碟随菜上桌即可。
    苔菜脆皮虾潺
  1、虾潺(400克)去头尾,用刀切成两片,去骨头后切成6厘米左右的长段,加盐、味精、黄酒、葱末拌匀。
  2、虾潺片中加入面粉、生粉、苔菜末、发酵粉、色拉油、水,调成糊状。
  3、挂糊放入油锅中炸,至淡绿色起锅即可。
    芙蓉虾潺
  1、虾潺(400克)去头尾,用刀切成片。
  2、蛋清(4只鸡蛋)放入油锅中炒成芙蓉状,虾潺入油锅划热,捞起备用。
  3、锅中放入清汤、盐、味精,勾芡后放入芙蓉状蛋清、虾潺,撒上火腿末,葱末,起锅即可。

 

【故事会】

 

    虾几掀浪
    (2012.04.17 温州网 尤定锡[讲述] 邱国鹰[记录整理])http://news.66wz.com/system/2012/04/17/103124947.shtml
  三月三,百鱼赏春游海滩。每年逢到这一天,鱼呀、虾呀,在值年官带领下,欢欢喜喜到近海一带游玩,看看岸边景致,赏赏浅海春色,然后,成群成队游回深海。值年官由鱼虾轮流当,一年一换。不管轮到谁,鱼虾们都规规矩矩地听从。
  这一年,轮到比虾子还小的虾几当值年官。一大早,千鱼百虾早早就集在一起了。别看虾几小小个儿不显眼,机灵得很哩!它一蹦一弹的,从队前蹦到队尾,一看,别的鱼虾全到了,独独少个龙头鱼。总不能丢下它一个不管呵,就等吧!那晓得竖等横等,等了一袋烟工夫,还不见龙头鱼的踪影。别说众鱼虾恼火,连虾几也发急了,一声令下:“走!不等了。”
  众鱼虾在近海痛痛快快玩了个够,虾几领头正往回游,龙头鱼才一步三挪慢腾腾地过来。
  虾几问:“你怎么到这个时候才来?”
  龙头鱼昂起头,神气十足地应答:“我爱什么时候来,就什么时候来!不行么?”
  “嘿,多不讲理,几百年的规矩,偏偏在今年给你坏了!”虾几动了气。
  “哼,你这小小虾几,当了两个时辰领头的,就不晓得天高地厚了,也不看看我是谁。我是龙头鱼!”
  “龙头鱼又怎么样?”
  龙头鱼晃着脑袋说:“龙——头鱼,挂的是一个龙字,龙王的本家呀;又是‘头鱼’,领头的。你小小虾几能管得我?”
  众鱼虾听见争吵,都围拢来,七嘴八舌都讲龙头鱼不守规矩还这么骄横,太不应该了。
  龙头鱼不认错,反倒瞪起眼珠子,晃着大脑袋,对众鱼虾喊道:“哼,你们甘心情愿听它的,我偏不把它放在眼里!常言道,‘床上的跳蚤顶不起被,海里的虾几掀不成浪。’一个小小虾几,算啥东西!”
  虾几听了,气得发抖,冲口叫着:“谁说虾几掀不成浪?我就要掀三尺浪让你看看。也叫你以后不要眼睛长在背脊上,看不起别人!”
  “哈哈,你虾几能掀起三尺浪?稀奇,稀奇啊!”龙头鱼打个哈哈,鼻孔里“嗤”地一声,说,“你要是真能掀浪,别说三尺,就是一尺,我也认输,随你把我改姓换名!可是要掀不起浪呢?”
  虾几气鼓鼓地说:“掀不起浪,我情愿搬离这祖居地,不在东海洋过日子!”
  鱼群中钻出个虾蛄,兴冲冲说道:“好,好,一言为定,我当证人。”
  虾几和龙头鱼头顶头,算是把这场赌赛认下来了。
  虾几回到家,前思后想,越想越觉得龙头鱼可恶。它依仗龙王本家的虚名,坏了多年的赏春老规矩不算,还当众欺辱自己,欺辱众鱼虾。要是不把这条假龙的威风打下去,日后还不晓得它要摆什么臭架子哩!可一想到要掀三尺浪,又为难了:个头大的鱼尾巴长,头一扭,尾一甩,还能掀起几尺浪;自己身子才一丁儿大,小小尾巴没半丝气力,怎能掀浪?它翻来覆去,没想出好法子,一夜睡不着。
  第二天,龙头鱼找上门来了,嚷道:“牛皮王,出来出来,快掀个浪给我看看!”
  虾几还没想出头绪来,只好来个缓兵计,说:“昨天游春,太累了,我还没歇过气哩!歇过气,我还得运运劲,练练功,五六天后再来吧!”
  龙头鱼暗笑,说:“好,就宽让你五六天,到那时,谅你也不会生出长尾巴!”
  龙头鱼一走,虾几觉得烦透了,走出家门游游看看,消消火气散散心。游呀游的,不觉来到一座岩礁旁。只听“哗”地一声,一股海水打在礁上,激起高高一尺浪;过了一会,又一股海水打来,又激起高高一层浪。虾几把水势细细一看,啊,这时正是涨潮哩。它看着看着,心里忽地一动,想出一个对付龙头鱼的好法子啦!
  转眼过了五天,龙头鱼又来相摧。虾几不慌不忙地说:“你急什么呀,我不是说,再等五六天吗?五天加六天,就是十一天,到三月十五你来吧!”
  龙头鱼想起自己应承过的,没办法,只好耐着性子再等。
  好不容易挨到三月十五,天还蒙蒙亮,龙头鱼就把虾蛄叫醒了,拉着它来找虾几。它一路风风火火,又叫又嚷,把不少鱼虾吵醒了,也跟着来看热闹。
  虾几笑眯眯问龙头鱼:“我要能掀起三尺浪,你真的要改姓换名?”
  “那还有假?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虾蛄对四周围着看热闹的鱼虾们说:“大家都听到了吧,到时候绝不能让它反悔!”
  虾几在前,虾蛄居中,龙头鱼随后,一大群看热闹的鱼虾紧紧跟着,到了一块大礁岩边。
  这时正是涨潮。农历十五的潮水来得特别急,加上天蒙蒙亮,四周看得不很清楚。虾几靠着礁岩,摆出个摇头甩尾的架式,喊了一声:“快看,我掀浪啦!”随着它的喊声,只听得“哗”一声响,真的一个浪头高高卷起,随后“啪”的一下,重重打在礁岩上。
  顿时,鱼虾中发出一阵叫好声:“虾几真的掀起大浪哩,了不起,了不起!”
  龙头鱼没料到虾几真能掀浪,慌了,支支吾吾地应道:“早上起得太早了,忘了洗脸,没……没看清……”
  虾几一听火啦,喊道:“呸,你耍赖,不行!瞪大眼睛看个明白!”
  虾几转转脑袋,看了看潮水的来势,又摆出晃头甩尾的架式,喊了声:“我掀浪啦!”紧接着,“哗啦”一声,它随着潮水掀起的浪头跃出了水面,竟有一丈高!
  众鱼虾一齐拥上前,正巧把落下来的虾几接住,大家又蹦又跳,十分热闹。
  龙头鱼看看不对头,正想乘机溜走,被虾蛄一把拉住了,逼它当众向虾几磕头认错。
  虾几说:“你的名字只不过沾了‘龙’字的边,就这么骄横不讲理,欺负弱小。其实,你比我这小小虾几还孱弱。我看,你就改名换姓,叫虾孱吧!”
  众鱼虾平时就看不惯龙头鱼的蛮横相,现在,小小虾几竟把它治服了,为大家出了一口气,高兴呵,都喊叫起来:“哈哈,改得好!虾孱,虾孱,龙头鱼比虾几还孱弱!”
  在一阵哄笑声中,龙头鱼红着脸,低下头走了。
  所以一直到现在,还有人把龙头鱼叫做虾孱(水潺);还常常指着虾几说:“莫看小东西不起,小小虾几都能掀三尺浪哩!”

 

    虾蛄和龙头鱼
    (2012.04.17 温州网 陈增岳[讲述] 邱国鹰[记录整理])

http://news.66wz.com/system/2012/04/17/103125102.shtml

  虾蛄和龙头鱼本来是邻居。虾蛄从小学武,身上不离那套连环甲,时常玩刀弄棒。龙头鱼斯斯文文,每日刻苦勤奋,攻读诗文。虾蛄刁鬼,时常占点小便宜,两家只是文武有别,相处得还好。
  有一年,龙王下令,在水族中开设试场,选拔文武状元。消息传出,水族一个传一个,鱼虾呀,龟贝呀,都赶来考。龙宫内真热闹:武科考场,虾蛄身披连环甲,舞弄双刀;墨鱼头戴雉鸡尾,身背护身板;鳓鱼银盔银甲,黄鱼金盔金甲,刀枪剑戟,各显神通。文科考场,龙头鱼闭着眼,巧思妙想;鲳鱼晃着尖头,吟诗作对;比目鱼歪着嘴,大声应答。大家都拿出平身本事,要争个输赢。
  会试完毕,金榜贴出,龙头鱼得文状元,虾蛄得武状元。喜报送到家,亲戚朋友赶来贺喜,两家摆酒接客,像过节一样。没料到,龙头鱼太欢喜,酒喝过头了,感着风寒,生病了。龙王授冠的日子,龙头鱼病体未好,起不了床。只得央求虾蛄:“虾蛄大哥,你我是多年邻居,你这次到龙宫去,顺便把我的那一份带来,好吗?”虾蛄一口应承:“这点小事,何必吩咐,老弟在家安心养病,静等好消息就是了。”
  虾蛄领来了文武状元的头冠,欢喜呵!它披着银甲,戴着武状元的头盔,一路上,借着水光,走几步,照一遍,照了又照,觉得自己威风凛凛,谁也比不上,越看越得意。过了一会,它换上文状元的头冠,借着水光一看,也不错,武将文冠,古今难得。它想:可惜一个头没办法戴两顶帽,若是一起戴上,又文又武,一身独占,那就好了!连叫:“可惜!可惜!”
  虾蛄在路上转了半日,吃力了,顺手把文状元的头冠丢在地上,双脚套了进去。说也怪,头冠恰好套住了双脚。虾蛄借着水光一看,哈!自己头戴武状元的头盔,脚套文状元的冠帽,身披连环甲,威风十足。虾蛄欢喜,连蹦带跳,欢喜过后起了坏心肝:要独吞这两顶盔冠。它眉头一皱,想出了一个鬼办法,在外面荡了一日。天暗了,才偷偷摸回家,瞒着龙头鱼,匆匆忙忙搬家逃走了。
  龙头鱼病了三日三夜才下床。它左等右等,虾蛄没回来。到虾蛄家内,靠近听一听,静悄悄;进内看一看,空荡荡,什么也没有。龙头鱼起了疑心,赶紧出外头问,才知道虾蛄拐走自己文状元的冠帽,搬家逃走了。这一来,文弱书生气得满脸煞白,大骂虾蛄不讲信用,发誓把它生吞活剥,出这口冤气。
  从这以后,虾蛄的子孙就成了现在这个样:身披银甲,头上一顶盔,脚下一顶帽。它一见龙头鱼,赶紧低头缩脚,死抱着冠帽,怕被抢走。龙头鱼呢?趁它缩成一团,张开大嘴,发个狠,“呼”一下,就把虾蛄生吞了。大家时常想不通:虾蛄全身披甲,为什么怕斯斯文文的龙头鱼呢?原来这里头有这么一段缘由。

 

  更多故事见《洞头海洋动物故事》:

http://news.66wz.com/system/2012/03/08/103061517.shtml

 

【延伸阅读】

 

    东海鱼仓已今非昔比,希望全社会都来关注渔业资源
    (2013.11.14《舟山日报》)
  东海还有多少鱼?导致近海“无鱼可渔”的原因是什么?浙江海洋学院8名学生用了两年时间做了一个“高端大气”的调研《近海无“渔”的困境与思考——基于舟山渔场杭州湾口鱼类资源及生物多样性的调查与研究》。日前,这一研究还获得了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
  11月10日,项目组成员余求妹在舟山图书馆举行了一次报告会,与大众分享他们两年的调研成果。
    东海鱼仓已今非昔比
  余求妹是福建人,三年前来舟山求学,同学们都很羡慕他,以为他从此可大饱口福,天天吃海鲜。“当时我自己也这么认为。可到了舟山才发现,原来食堂里的鱼并不多,价格也不便宜,外面餐馆里一盘鱼的售价更高达几百元钱……”余求妹说。
  其实,浙江海洋学院很多学生来舟山之前都抱有与余求妹一样的想法,到了舟山才发现现实与想像大不相同。赫赫有名的“东海鱼仓”还有多少鱼?这让余求妹们很疑惑。
  2011年起,余求妹与谢旭、闫丽娜等5名同学开始研究东海的渔业资源,一年后队员增加到8名。大家通过收集资料、开展社会问卷调查、走访典型人物、出海捕捞、实验室分析等方式,研究东海渔业发展现状及渔业资源衰退的原因。“那时,我们经常整夜整夜地泡在指导老师的办公室里。”余求妹说。
  起初大家只知道渔业资源日渐衰退,投入研究后才发现,资源衰竭之快比大家预想的更严重。队员们走访时,有老渔民告诉他们,在20世纪50年代,岱衢洋一带的海边人家,春季时常可看到成群结队的鱼儿随着涨潮蜂拥而至,密密麻麻,潮水一退,许多来不及随潮而退的大黄鱼就搁浅在沙滩上,随手到海边的下风处就能捞到。可现在呢?别说大黄鱼难觅踪迹,带鱼、小黄鱼之类的经济鱼类也越来越少。
  2012年春秋两季,项目组曾两次租用单拖网渔船到舟山渔场杭州湾口捕捞,共设置13个调查站位,每个站位拖曳约1小时,对每个站位拖网的渔获物全部取样,带回实验室分析与鉴定,对主要经济鱼类进行生物学测定。从捕捞实验看,调查海域春季的优势鱼种有晴尾蝌蚪鰕虎鱼、刀鲚和棘头梅童鱼等,秋季则为龙头鱼、刀鲚和棘头梅童鱼等;常见鱼种春季有花鲈、短吻红舌鳎、黄鳍东方鲀和鳀等,秋季则有睛尾蝌蚪鰕虎鱼、狼牙鳗鰕虎鱼和白姑鱼等。
    希望全社会都来关注渔业资源
  余求妹说,以前若队员们看到今年这样梭子蟹旺发的现象,一定会为渔民兄弟们开心,如今心中却更多的是隐忧。“这是大自然发出的一个信号,近年来,由于捕捞过度,海里的大型鱼类越来越罕见,幼蟹、软壳蟹的生存威胁小了,成活率高了。这正是我们报告中提到的‘渔获物组成发生很大变化’,即经济价值高的、个体大的、年龄结构复杂的和在生态系统中营养层次高的类群,逐渐被经济价值低的、个体小的、年龄结构简单的和营养层次低的类群所替代。”
  历时两年的研究,让这8名学生发现,目前舟山渔场的许多传统渔业资源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出现主要捕捞对象替代频繁,生物品种明显减少,渔业资源量不断下降的现象。余求妹说:“海里捕捞上来的鱼类从大规格、高价值种类向小规格、低价值种类转变;从底层种类和肉食性的上层种类向浮游生物食性的上层种类转变;从成熟个体向不成熟个体转变。过去捕捞上来的群体一般是高龄鱼占40%~50%(2~3龄),中龄鱼占30%~40%,低龄鱼只占10~30%,而现在明显低龄化。以浙江为例,除了带鱼以外,像乌贼、大黄花鱼等历史上的主要捕捞对象如今早已不占主要角色了。而某些新开发的种类,例如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发的马面鲀,一旦进入商业捕捞阶段,其群体很快就表现出衰退的迹象。
  那么,余求妹们花费两年时间做的这个调研报告,究竟有多大的学术价值和参考价值?余求妹说:“我们的调研或许谈不上有多高的学术价值,但我们希望能以此感召更多的年轻人关注海洋,珍惜海洋,并且自觉地传播保护渔业资源的相关知识。渔业资源衰退现象需要引起社会足够广泛的关注。”

 

【政务信息】

 

    农业部关于实施海洋捕捞准用渔具和过渡渔具最小网目尺寸制度的通告

http://www.moa.gov.cn/zwllm/tzgg/tz/201312/t20131205_3699050.htm
  为加强捕捞渔具管理,巩固清理整治违规渔具专项行动成果,保护海洋渔业资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渤海生物资源养护规定》和《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农业部决定实施海洋捕捞准用渔具和过渡渔具最小网目尺寸制度。现通告如下:
    一、实行时间和范围
  自2014年6月1日起,黄渤海、东海、南海三个海区全面实施海洋捕捞准用渔具和过渡渔具最小网目尺寸制度,有关最小网目尺寸标准详见附件1、2。
    二、主要内容
  (一)根据现有科研基础和捕捞生产实际,海洋捕捞渔具最小网目尺寸制度分为准用渔具和过渡渔具两大类。准用渔具是国家允许使用的海洋捕捞渔具,过渡渔具将根据保护海洋渔业资源的需要,今后分别转为准用或禁用渔具,并予以公告。
  (二)主捕种类为颚针鱼、青鳞鱼、梅童鱼、凤尾鱼、多鳞鱚、少鳞鱚、银鱼、小公鱼等鱼种的刺网作业,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此次确定的最小网目尺寸标准实行特许作业,限定具体作业时间、作业区域。拖网主捕种类为鳀鱼,张网主捕种类为毛虾和鳗苗,围网主捕种类为青鳞鱼、前鳞骨鯔、斑鰶、金色小沙丁鱼、小公鱼等特定鱼种的,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捕捞生产实际,单独制定最小网目尺寸,严格限定具体作业时间和作业区域。上述特许规定均须在2014年4月1日前报农业部渔业局备案同意后执行。各地特许规定将在农业部网站上公开,方便渔民查询、监督。
  (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可在本通告规定的最小网目尺寸标准基础上,根据本地区渔业资源状况和生产实际,制定更加严格的海洋捕捞渔具最小网目尺寸标准,并报农业部渔业局备案。
    三、测量办法
  根据GB/T 6964—2010规定,采用扁平楔形网目内径测量仪进行测量。网目长度测量时,网目应沿有结网的纵向或无结网的长轴方向充分拉直,每次逐目测量相邻5目的网目内径,取其最小值为该网片的网目内径。三重刺网在测量时,要测量最里层网的最小网目尺寸;双重刺网要测量两层网中网眼更小的网的最小网目尺寸。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可结合本地实际,在上述规定基础上制定出简便易行的测量办法。
    四、有关要求
  (一)2014年6月1日之前,小于最小网目尺寸的捕捞渔具所有者、使用者须按上述标准尽快调整和更换,执法机构仍按国家已有网目尺寸规定进行执法。
  (二)自2014年6月1日起,禁止使用小于最小网目尺寸的渔具进行捕捞。沿海各级渔业执法机构要根据本通告,对海上、滩涂、港口渔船携带、使用渔具的网目情况进行执法检查。对使用小于最小网目尺寸的渔具进行捕捞的,依据《渔业法》第三十八条予以处罚,并全部或部分扣除当年的渔业油价补助资金。对携带小于最小网目尺寸渔具的捕捞渔船,按使用小于最小网目尺寸渔具处理、处罚。
  (三)严禁在拖网等具有网囊的渔具内加装衬网,一经发现,按违反最小网目尺寸规定处理、处罚。
  (四)2014年3月1日起,新申请或者换发《渔业捕捞许可证》的,须按照本通告附件所列渔具名称和主捕种类规范填写。同时,对农业部公告第1100号、第1288号关于《渔业捕捞许可证》样式中“核准作业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详见附件3。
  (五)本通告自2014年6月1日起施行,2003年10月28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关于实施海洋捕捞网具最小网目尺寸制度的通告》(第2号)同时废止。
  特此通告
  附件:
  1.海洋捕捞准用渔具最小网目(或网囊)尺寸标准
  2.海洋捕捞过渡渔具最小网目(或网囊)尺寸标准
  3.《渔业捕捞许可证》中“核准作业内容”修正样式和填写说明
                       农业部
                     2013年11月29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