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小学中高年级写字教学
(2011-11-06 12:17:04)
标签:
杂谈 |
分类: 教育漫谈 |
漫谈小学中高年级写字教学
汉字的造型独特优美,内涵博大精深,它以丰盈无限的灵性记录中华民族睿智的观察、细腻的体验、卓越的思考、恢弘的景象、精确的表现,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写字是落实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要内容,也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项基础工程。长期认真地写字,可以陶冶情操,形成审美意识,养成良好习惯,提高文化素养。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特别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美术课中要加强写字教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并对不同学段的写字教学提出不同的阶段目标:第一学段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了解汉字的基本知识,能把硬笔字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初步感受汉字的优美;第二学段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第三学段,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速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目前,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往往把写字教学放在低年级,到了高年级却袖手旁观了,不再放在教学的重要位置,把机械地抄写代替写字教学,对学生在写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视而不见,或者敷衍带过。写字教学在低、中、高年段没有一贯地得到重视,在低年级老师每次写字都会强调执笔与姿势,注重范写与书空,而到高年级学生写字就很少看到老师的示范了,日久天长学生的写字习惯越来越差,直接导致了现在学生字越来越差。
从中年级开始学生的作业量明显加大,学生的书写也越来越快,字也就越来越差,但此时老师更多的是关注了学生作业的正确与否,对书写的评价忽视了。
再看,每天15分钟的习字课,据了解很多老师要求学生在短短的15分钟时间里要写整整一页的书写量,书写效果显然很是一般。和老师的交流中,才发现老师只是为了完成这些习字的数量,而忽视了习字的质量。这样看来,每天的习字课的效率真是太低了。
综上看来,写字教学是出现了大问题,切实提高中高年级写字教学效率势在必行。
一、重视基本笔画的训练
我们经常评价某某学生字写得好,很有笔锋。所谓“笔锋”,就是指其基本笔画书写到位,也就是书写时起笔、行笔、收笔协调连贯,一气呵成。子要写得好,个人觉得基本笔画是基本功,是关键。“横、竖、撇、捺、点、折、勾、提”这八个基本笔画,不是一节课或者几节课能够解决掌握的。一节课,或许你可以让学生明白怎样去起笔、运笔、收笔,但若要形成技能,绝非一日之功。一年级开始练习基本笔画,三四年级用钢笔练习,五六年级还要练习,但质量也不一样了,运笔熟练了,写字就得心应手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基本笔画的练习并非一朝一日之功,它需要很长时间,以及持之以恒的刻苦精神。
二、重视读帖
读帖是写字教学中的瓶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认真观察字形,但学生根本不知道怎么去观察,教师犯难,学生也糊涂。为了突破读帖的瓶颈,我觉得可以尝试如下几种方法:
1、抓关键笔画。汉字是由各种笔画按照一定的规律组合而成的。其中有些笔画对字的重心平稳、结构舒展起着举重若轻的作用。因此,我在指导学生写字时,首先引导学生通过有目的地观察,找出关键笔画。如指导学生书“马”时,我首先让孩子观察书上的例字在田字格的位置,让他们找出这个字的关键笔画“竖折折勾”,接着我一边在黑板上板书一边说:“‘马’第二笔的第一折要写的稍长些,这就像马背,人要坐上去,如果写得太短了,就会从马背上摔下来。那可就不好了。”因为有了形象的比喻,孩子们在写时就知道该怎么写好看了。一个字的关键笔画找准确了,写好了,整个字的结构基本上就能把握住了。
2、比较法。在指导学生书写汉字时,有时我们可以根据汉字的结构,或者一些共同部件进行整合,之后再进行比较,从比较中发现习字规律。比如“愉”、“快”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都要注意“左窄右宽”,同时也要注意左右两部分的穿插。再如在指导学生书写“官”、“安”时,我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字都有宝盖头,再仔细观察这两个宝盖头在书写时又有什么不同?通过观察比较,学生就会发现一个宝盖头宽,一个宝盖头窄。
下笔的时候必须要做到胸中有字,才能一气呵成。中高年级的学生已具备基本的认字识字的能力,自己可以分析字形结构,能观察笔画在田字格中所占的方位。但对于某些难写字老师应强调笔画的写法,否则部分学生仍会出现笔画错误或者误读笔画名称的现象。如乃字的笔 是横折折弯钩。凹凸的笔顺写法,可以通过书空或者老师书写示范完成。有些字的间隔结构比较复杂,如 繁,学生观察发现左上角的“每”字与平时所写的“每”是不一样的。该字笔画繁多,不少学生写得顶天立地。此时老师还需要作出指点,范写。在田字格中写时注意每部分必须谦让,安排得当,字的大小均匀统一,才显得美观,在书写中显出一种大方儒雅之气。
写,不能反复涂抹,要用笔流畅,通过手指与手腕的运用,起笔,运笔,收笔,提笔与按笔之间,转与折的变化中轻重运用自如,行云流水,写字时,凝神,气通,每一笔一画讲究连贯,一气呵成。临写必须要到位,有学生在临写时仍用自己平时的字体写,那就没有达到效果。临写,务必要力求形神相似。写之前先观摩,牢记每一笔画的走势,下笔时不能看一笔写一笔,以免成断裂之态。开始时可采用描红或者印着写的方式,反复练习。每写完一次,反复对照本字与字贴中的有啥不同,然后修正默写。习字与平时的作业书写应保持一致,写字即练字,这才真正达到练字的效果。
三、重视由数量到质量的转变
目前对于《习字册》的使用,很多老师存在着一些问题,重数量而轻质量表现的尤为突出。《习字册》的使用要以提高学生的习字水平为宗旨,而不是以完成习字任务为目标。教师必须精简习字内容,提高习字质量。据悉,也有一些学校为了达成由数量到质量的转变,他们精简了写字教学的内容,选择了100个关键字,这100个关键字从一年级开始练习,到五年级练习到位,六年级练习行楷。100个关键字反复练,写美观。一二三年级学生写的生字不够美观,但到了四五年级,学生写的字就很美观了。我想,从精简的这100关键字的反复练习中,学生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这100字能写好,写其它字就容易了。那么,我们的《习字册》不也一样吗?每天15分钟的写字课,我们有目的、有选择的安排内容,精心指导学生习字,不要求写多少数量的字,而要求认认真真写好每一个字。
四、重视榜样示范,典型激励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是学生模仿的对象,教师写得一手好字,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黑板上的板书,作业本上的评语,平时的教学记录等都应认真书写,给学生以美的熏陶,要让学生明确“提笔就是练字时”。学生写字时,还要放下老师的架子,走到学生中去,亲自写一写,握着学生的手写一写,让学生看着老师顺着写一写,无形中,老师把自己变成了一面镜子。这样不但可以加强自身的写字姿势,提高写字水平,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对于学生更是让他们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写字标本,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教育。 实践告诉我们,哪位教师字写得好,他的学生写的字也比较好。榜样的力量同样来自于身边的同学,对于学习过程中不断出现的好的字,我及时表扬;家庭作业中出现的好字,我也及时给圈红圈以激励和表扬,努力在班级营造一个认认真真写字,堂堂正正做人的氛围。我班施同学写字一直弯弯扭扭令人头疼,那天中午写字课,摹写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我发现他写得特认真,看完一笔写一笔,将近下课,其他学生都早就写完了,他才写了一半,我在总结时,点名表扬了施同学,并把他还没完成的作品进行了全班展览。那天他特别高兴,之后一连几天观察他,发现他每次写字都很认真。我想这就是典型激励的效应。
五、重视多元化的评价
写字教学评价应有利于引导绝大多数学生对写字的兴趣,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学会具有基本规范的写字技能。传统的评价就是老师批改,将学生写得好的字用红圈圈出,认真一些的老师还会再旁边写上一些鼓励性的语言,如:“你真棒!”“字写得有进步!”等。其实,细细一想这样的评价已经落伍了。太廉价的红圈和鼓励性语言,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已经失去了它的作用。我们的评价需要多元化。
1、自我评价。《习字册》中每次练字后,我都让学生根据自己习字的姿势、态度、质量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自我评价优秀的涂上☆☆☆,良好的涂上☆☆,一般的涂上☆。
2、小组评价。四人一组,划分若干小组,小组集体评议,取长补短,培养团队精神,合作意识。
3、集体评价。评价内容不光是写得好的字,对于写字过程中的共性问题,更要集体评价。如“头”这个字的最后一笔是“点”,很多学生容易写成“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全班集体就这个字进行评价,并用红笔明确标出,让学生一目了然,及时反馈给学生,久而久之,学生自然会书写规范。
六.学会欣赏
中国书法多元化,行书的飘逸,隶书的典雅,草书的奔放,一种种“气”畅快淋漓逸于纸上。每种书法各有特色,每一个书法家所写的字体也各具风格,在观赏中指导学生学习欣赏书法,体会书法中蕴含的内容,观察字体中笔画书写之美。通过欣赏,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享受着其中美的熏陶,点如雨,捺如刀,哪些竖像垂针,哪些竖像金箍棒,直而有力,
书法自然具有其艺术之美,而这种美显现在字与人、生活之中。古来历有这种说法,字如其人,字中自能显示出其人的品格风貌,也就是说,在写字的时候,写的不仅是字,还显现着一个人的性情,审美观点。看似好像很玄妙,以“人”字为例,很简单,才一撇一捺,但就在这简单的两笔中,不同的人写出不一样的风味,写的是迈开大步向前走呢,还是稍息立正?写得瘦弱娇小还是昂然正气?那一捺,显出的力量是不可估计的。在写的时候我们就是以胸中之气来写手中之字。定期开展写字,手抄报比赛,进行纵横向比赛。既与同学比,也与自己过去的字比,在比较中发现自己的进步,写得好的张贴在班室内,让大家都尝试到成功的滋味。请写得好的同学参与黑板报的书写,或者可以当老师的小助手在黑板上写字,学生的写字兴趣便会逐步提升,并且保持着兴致盎然。向学生讲述听名人故事,向书法家学习,这是一种意志的训练,也是一种艺术的成长,当练字成为了一种习惯,并成为一种兴趣的时候,一手漂亮的字体自然也就形成了,这样的学生自然是充满着自信和快乐的。
总之,让学生能写一手好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渗透于学生日常的读写实践活动之中,持之以恒地认认真真写字,堂堂正正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