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的破碎之处,杏花盛开唤醒梵高对自然神性的情感,他在画作里倾注了希望,就像他递给春天开满花束的枝条。
http://1821.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12/5/31/9/7/u56357414_138628eb8afg213.jpg
《杏花》是文森特·梵·高在圣雷米精神病院接受治疗期间所创作的,时间是1890年,那是他人生的最后一年。《杏花》是帆布油彩画,高73.5厘米,宽92厘米,现存阿姆斯特丹的梵高博物馆中。文森特把《杏花》作为一件礼物,送给刚刚出生的侄子文森特·威勒姆,也就是他的弟弟西奥·梵·高与妻子乔安娜·邦格尔的儿子。画中描绘的是杏树的一个分叉,白色的花瓣尤如珍珠般闪亮,蓝色的天空衬出它的轮廓,留下绿松色的阴影。梵高用杏树的花枝作为生命的象征体,这是因为杏花是最早开放的植物之一,通常在2月早春时节,尤其是阳光充沛的法国南部。
1890年2月,在法国普罗旺斯,梵高得知他弟弟提奥生下儿子,他兴奋异常,就画下了这幅《盛开的杏花》。他在给弟弟的信中写道:“我马上动手替你画一幅挂在你的卧室的画,一些杏树的大树枝,背景衬着蓝天。”其实,此时的梵高,他的生命进入一个更糟糕的状态,身体极度虚弱,精神的错乱无时不折磨着他。他给弟弟的信中写道:“如果生活中不再有某种无限的、深刻的、真实的东西,我不再眷恋人间……”这年7月,生的欲望备受煎熬的梵高像一个迷途的孩子,他为命运所吞没,在自己画过的麦地自杀,两天后死在弟弟的怀中。时年,梵高37岁。
梵高与弟弟的手足之情,他们之间的书信今天还感动着无数的人。弟弟提奥用梵高的名字来给儿子取名,可见他对哥哥的爱超越一切。梵高在信中提到此事,“讲到这个小孩的问题,为什么你不为了纪念我们的父亲而称他为提奥呢?对我来说,这样取名确实会使我非常高兴的。”“自从你照我的名字给他取名以来,我愿意他有一个比我平静的灵魂。”梵高一生穷困,他不希望这个孩子像他一样承受精神与物质的双重摧残,他为侄子作画,希冀这个小生命长大后像杏花绽放新的芳香。
一切都在破碎,一切都变成灰烬。远离命运欢场的梵高,身心皆困顿的他,惟一让他活下去的理由除了弟弟的爱,只剩下画画了,以至他在信中跟弟弟说:“我以生命为赌注作画。为了它,我已经丧失了正常人的理智。”侄子的出生是给他最好的礼物,他以简约的手法来创作这张画,他删除了繁杂的背景,粗的树茎和小的花序一起在蓝天下勃发出生命的活力。梵高说:“当我画一棵苹果树,我希望人们能感觉到苹果里面的果汁正把苹果皮撑开,果核中的种子正在为结出果实奋斗。”他画杏花,那里既有白色的明净,也有孩子般纯真的烂漫。蓝天之下的杏花是画家的自然之爱,也是蓝色的眷恋,同时隐藏着摆脱忧郁命运的无限诉求。
这年5月,梵高离开普罗旺斯去看病,途经巴黎时他去看望弟弟一家,带去这件画作。在侄子的摇篮前,他看到鲜活的小生命,想到自己的穷困潦倒,一时百感交集,他流下了激动的泪水。这个一生孤独、内心又热情燃烧着的人,他热烈的画作和低落的命运正是对自己所处时代的嘲讽。有人说,世界上最触动人心的东西,其实是人的命运。梵高的一生让他作品充满戏剧性,今天我们对他所保有的情感已越过他的绘画世界,正日益增长。正像梵高的医生加歇说的:“他的爱,他的天才,他所创造的伟大的美,永远存在,丰富着我们的世界。”“悲伤永无止境”,梵高去世已经一百多年,他最后的话还在大地上悲情地流转,但他美妙又颤动的绘画,他心灵的文字依旧闪烁着钻石的光芒,他那无与伦比的天才是不可再来的传奇。诗人波德莱尔用文字记录他的一生:他生下来。/他画画。/他死去。/麦田里一片金黄,/一群乌鸦惊叫着飞过天空。梵高逝去,却也是一种新的来临,就在春天,就在他的杏花盛开之时。
画框中的杏花
http://1844.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12/9/27/14/0/u56357414_13aca2e2aaeg86_blog.jpg
杏花细部
http://1864.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12/9/27/14/2/u56357414_13aca2fa1a9g86_blog.jpg
http://1824.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12/9/27/14/2/u56357414_13aca302898g86_blog.jpg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