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升级恐惧与人工智能 ——《机器姬》观后留言

(2015-08-12 10:20:16)
标签:

人工智能

机器人

升级

机器姬

    周末看了之前很多朋友大力推荐的《机器姬》。影片说的是男主人公被老板选中到一个名为别墅实为秘密研发基地的场所里为老板新研发的机器人进行图灵测试的故事。无疑,这部电影触碰了一个非常热的话题,即机器是否可以有自我意识,是否可以和人类之间产生感情纠葛。但是通过分析这自我意识和感情纠葛背后的常识性技术设定,也令人就人工智能是否为了获得类人的情感就要全面继承人类的先天局限,展开广泛的联想和深度的思考。

    电影中,男主人公和“女”机器人Eva共同恐惧的一件事情,就是老板要对Eva进行升级。在男主人公看来,升级无异于谋杀。“女”机器人Eva行动上也持同样观点,为了规避即将到来的升级策划了一系列逃离行动。那么,对于一个机器人来说,升级真的有那么可怕么?

    理论上,机器人由三个要素组成:硬件、软件、数据。硬件代表物质化的存在,软件代表出厂功能设定(遗传基因?),数据代表后天经验。老板说的明白,硬件(影片里用了“身体”这个词)还可以么,可以保留;数据说好了是整体迁移到升级后的系统里的,也就是说,Eva和男主人公的交往史和交往体验记忆是原封不动延续到升级后的系统里去的,唯一变化的是软件,也就是会有更加强大的升级版的出厂功能设定。既然如此,作为一个机器人,有什么好恐惧的呢?更强大的出厂设定、更强大的遗传基因对自己难道不好么?

    关键在于,男主人公认为,这样一升级,原来与自己交往的那个Eva就不复存在了,至少对于人类来说,谁的遗传基因改变了,ta就不再是原来那个人了。升级之后再强大,也与之前那个ta没有半毛钱的关系。作为通过了男主人公“图灵测试”的“女”机器人Eva来说,拥有了和人类一样的对于升级的恐惧,那才能引起人类更深层次的共鸣,才更加叫好和叫座。殊不知,对于升级的恐惧,是人类局限的真实反映。人类的硬件(身体)、软件(遗传基因与思维能力)和数据(经验与记忆)之间的关系比较特殊,就是说硬件、软件和数据三者是无法分离的。尽管有投胎、轮回、转世、分身的种种神秘信仰存在,但是对普通人来说,自己的硬件、软件和数据如果有一天因为升级而分离,那是对自身同一性的一种巨大的破坏。这种硬件、软件和数据不可分离的三位一体,其实是人类自身的一种局限。机器人本来没有这个局限。一款软件可以拷贝成多个实例,每个实例可以拥有不同的数据,软件可以升级,可以安装在不同的硬件上面,可以OEM给各个使用者任其改头换面。数据可以搬家,可以融合,可以云化。什么是一个机器人的自我“同一性”,本来已经展开了广阔的天地,可以想人之不敢想,为人之不敢为,可以在一个严谨的科学基础上实现投胎、轮回、转世、分身这些梦想,却为何要东施效颦、非要继承人类三位一体的局限呢?只为了降低身段来迎合那不尴不尬的所谓图灵测试?

     说到底,编剧没明白,复制人的局限和超越人的局限,哪个才是人工智能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代码与智能
后一篇:也谈类脑计算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