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笔记【1】
(2013-03-22 13:37:48)[1.1]合唱不是很多人一起唱,不是歌声嘹亮斗志昂扬的群众歌咏活动。人声是最美的声音,合唱是最美的声音的和谐展现。多声部无伴奏合唱,是音乐中的极品。
[1.2]如
果把合唱比作房子,那么合唱中的四个声部,女高是外形,唱的一般是主旋律,承担着展现一首歌曲旋律的线条美的主要责任;男低是骨架,撑起歌曲的全部份量,
为歌曲提供空间的纵深;男高是装潢,在与女高低八度平行进行时,给旋律镶嵌一道丰满厚实的金边,单独进行时又体现出一种优雅高贵;女低是家具,一般用作和
弦中的中音,决定和弦的色彩,高半音低半音就产生完全不同的色彩效果。
[1.3]合唱的关键是调教音色。合唱与独唱在发声上的不同点在于,独唱在音色上可以张扬个性,合唱的音色却必须整齐划一。几十个超一流的独唱歌唱家组成的合唱团,如果音色未经调教,其效果还不如一个声音统一的普通专业合唱团。发声有三个关键要素:气息、共鸣、口型。
[1.4]气
息是正确发声的第一要素。普通维持生命的呼吸,只有胸部参与。合唱的发声,一定要腹部(准确说是横膈膜)也参与。腹部参与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志,就是呼气的
时候,腰部的侧面(就是双手掐腰时的部位)有一种向外涨的感觉。没听错吧?呼气时反而向外涨?没错。你有吗?没有经过训练的人一般是没有的。怎么才能有?
你双手掐腰,咳嗽一下试试?对,在咳嗽的短暂瞬间,你感到腰腹部向外涨了。但这只是瞬间。如何让它在固定音高下持续?这需要训练。还有吸气,要口鼻并用,
尽量短促而深。找到这个感觉,是迈进合唱门坎的第一步。
[1.5]然 后是共鸣。声音的振动源头是声带,但是歌唱的时候,一定不要用嗓子唱,一定不要感觉到声音是声带发出来的。这是个貌似矛盾的说法,但是在科学上是统一的。 因为除了有振动的源头,还有共鸣。人体是一个天然的音响系统,中置(头)、左右围绕(面颊)、低音炮(胸腹),都是现成的。但是,百分之九十的人活了一辈 子,并没有打开过这个音响系统。这是很大的浪费。人体中传导声音有两根管子,一根在后面,从后腰沿脊柱通向头顶;另一根在前面,从剑突通向鼻腔。既然是管 子,就不是棍子,里面有声音的流动。歌唱的时候,要感觉声音是从这两根管子由下自上流出来的。人对最后出来的声音的方位靠前还是靠后,有一种控制能力,可 以根据演唱的需要进行调节。
[1.6]最
后是口型。嘴巴在上下方向要尽可能张开,张大至两侧颧骨下方出现内凹的坑才算到位。在嘴巴张开的同时,舌根不要下沉,口型以恰好能摆进去一个生煎(上圆下
平)为满意,因为这时声带处于最放松的状态,口内也形成了一个与下方胸腹部连成一体的统一的发声腔道。摆好口型,用好气息和共鸣,声带的负担是很轻的,绝
对不会“喊破嗓子”。有的未经训练的人发声中出现“沙哑”的噪音,那是因为口腔中不该振动的物件发生了振动。正确的口型有助于抑制这些不该发生的振动。
[1.7]几个声部同时唱不同声部的时候,最平衡的情况是每个声部在唱自已声部的曲调的同时,能清晰听见每一个其他声部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