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中,得与失,常常发生在一闪念间。到底要得到什么?到底会失去什么?见仁见智。
曾看过电视台对一位事业有成的女子采访,问及家庭生活时,她以相当自豪的口吻说:“女儿已经两岁,但是我从未给她洗过衣服。”她对女儿最基本的爱好一无所知。
还看到关于一名名演员的报道,其中一段讲到她的幼儿患了重病,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奄奄一息。作为演员,这位母亲无法放下当晚的演出,为了对得起几百位观众,她不得不含着眼泪,离开了生命垂危的儿子。读到此,我再也读不下去了。我不懂,假如当时生病的不是她的儿子,而是她,难道这台戏就没有应急的侯补演员吗?作为母亲,在儿子最需要她时,未守在身边,后半生能否活得安心?再有,作为“大公无私”的典范,无私
的时候,无的是个人的什么?公的里面,有无个人的“名利”?
一位平日工作繁忙的父亲,来纽约拜会朋友,那几天,也正赶上女儿学校放假。他已经安排出整个周五晚到周日,陪女儿游玩纽约。期间,他在纽约最好的朋友,邀请他周五晚到美国富人集聚的纽约长岛鱿鱼湾赏夜景。他思索了一下,还是婉言谢绝:“因为我已经跟女儿有约在先,所以绝不可以让她失望。”后来,他女儿说,生命中,最最尊敬的人,是她的父亲,因为父亲在她最需要他的时候,没有食言。
还有一次,我们20几位企业老板坐在会议室等着其中一位老板出现,原来这位老板正在与太太通电话。一位老板对他气急败坏地喊:“你给我把电话放下,即使对方是美国总统你也要放下!”但是,他没有放下,还是心平气和地安慰太太。表面来说,那个通电话的老板,自私无比,但是,局外人怎知局内发生的真相呢?也可能最后的几句话关系到他们之间的“生与死”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