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记忆


标签:
房产 |
后来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姑姑家的厄运也就来了,姑父的家庭属于资产阶级,属于被改造的对像,那时候谁家里有房产是一种负担,不像今天,今天谁有钱有房子,大家都非常羡慕,因为人们的价值观已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了巨大变化。后来姑姑一家和姑父的哥哥(大伯子)一家,搬出了东、西厢房,全都挤进了北房。六间腾空的房子让给当时出身好的,所谓红五类去住,那时候叫掺沙子,让他们住进来起到监视的目的。前院的一溜倒座南房也住进了外来人,从此一个宁静的四和院,就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大杂院了。这种情况在当时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不足为奇。北房里的硬木家具也被当时的红卫兵抄家全部拉走了。听姑姑说文革后,那些被抄家拉走的家具,最后赔了些钱就算完事了。改革开放的八十年代初期,上边落实政策把姑姑家的四合院总算归还给他们了。姑姑家是大家族,人多心眼也多,房产大家一分,有房的人很快就把房买了,于是又搬来了新房客,四合院仍然还是个大杂院,想恢复到原来的样子是不可能了。
如今姑姑已年过九旬,儿女们劝她和他们一起过,但她不爱住楼房,还是爱住已经习惯的平房,她总说住平房接地气,她能活到九十岁高龄,也许和接地气有关系吧。但毕竟年岁大了,独自一人生活还是让儿女们不放心,经过劝说她同意请保姆来照顾她生活。自从我父亲去世后,我也常抽时间去看望她老人家,现在每当我跨进那所院落,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小时候,在这院子里玩捉迷藏时的情景。斗转星移,物是人非,姑姑已经老了,我也是年过半百之人,当年的那所宁静的四合院,如今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大杂院了。但我不会忘记在这里度过的快乐童年,自从我父亲去世后,姑姑就是我们家族里年龄最高的长辈了,也希望她老人家健康、长寿!快乐地再多活几年,也让我们做晚辈的再多尽些孝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