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半生虚忙混沌过,一朝闻道尚未迟

(2012-12-17 18:52:57)
标签:

杂谈

半生虚忙混沌过,一朝闻道尚未迟

我生于七十年代,亲族中没有信仰宗教的人,于是在纯唯物 主义的教育下,匆匆走过了前半生。考学、工作、升职、加薪,然后努力工作,期待更多的加薪。

时间过得飞快,心里渐渐开始困惑不安,知道这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每当心烦时,我就到一些寺院里呆上半天,这是从大学起养成的习惯,喜欢那里的安静气氛,喜欢听寺院里传来的诵经声,喜欢看佛像安详亲切的样子,好像那里是我的精神避难所,把烦乱放下,带着平静的心情离开。

终于在一年前决定停下来,去看书,期望能在书里找到让心安定下来的答案。从《论语》到《大学》从《圣经》到《道德经》直到零散读过一些佛经。比较下来觉得还是佛经讲的最究竟。

在网上找到的与佛有关的文章,大多是关于空有、无常、轮回与因果的讨论,感觉佛学很玄妙,与现实生活相差千里。故一度认为学佛就该放下生活中的一切,甚至工作和家庭,出家修行。也曾羡慕出家人,可以没有世间的种种烦恼,没有生活中的压力。

后来看到净空法师的光盘,知道了佛教是教育而不是宗教,于是开始想系统地了解佛教的核心内容和修习方法。终于发现了广化寺在招收佛学初级班的学员,课程设置正是针对我这种门外汉和初学者的,就像黑夜里捡到了一只手电筒,我欣喜的报名了。

上课的第一天,深感班上像我这样没皈依、没深信的学员极少,很是忐忑。倒是定明法师的一句话提醒了我:要倒空你的心,把这次课不仅仅当作一种知识来学习,才能有所收获。是啊,我本来对佛法就是一无所知,还怕什么资深、资浅呢。于是下决心,认真聆听佛陀的教诲。

能旸法师在课上曾说:“读经典时要常反思与现实的联系,佛经的道理是否可在生活中有指导和应有。当看到佛法的庄严浩瀚之后,不要被佛法震撼住,而要寻门而入,融入佛法的庄严。”

法师讲出这样令人升起信心的话,我想这次课中讲的三皈依、五戒、《十善业道经》便是我找到的进入佛教殿堂之门。

上课期间赶上国庆节的长假,我陪父亲去西藏旅游,父亲是老党员不信佛,甚至有些反对我过多接触宗教,所以一直没敢告诉他我在上佛学课。走之前同组的老菩萨对我说:“这是很好的机缘,你在佛菩萨面前许个愿吧,佛菩萨会保佑一切顺利平安。”于是我课后在佛前许愿,希望我能平和地告诉父亲我眼中的佛教不是迷信,无论如何都不争吵,并且平安回来。   在西藏各大寺院游览时,我趁机给父亲讲了在课上学到的有关佛学方面的知识,父亲听得很认真,也慢慢的接受了我讲的这些佛学知识。在后来的参观中,父亲也在佛像前双手合十,恭敬地礼拜诸佛菩萨。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老爸在佛像前鞠躬,真的很激动,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佛法的力量。此后的路上,在寺院入大殿时父亲都主动脱帽合十一拜,并且主动布施。此次西藏之行一路愉快并且平安到家。

静下心来想想,每天忙的事情的确大部分是妄想出的,许多欲望引发的,没有几件是与生存、健身和修行这些人生目标有必然关联的。心不定,容易被生起的想法所牵引,时间就这样过去了。

想到了最后一课法师讲的“一期一会”,其实不只人生中的际遇如此,生命本身不亦如此么?每一生的生命不可重复,每一生的所得也都是独特的。课程结束了,我却仿佛刚刚推开学佛的大门;前半生匆匆过去了,愿后半生会珍惜时间,清晰地活着。(文章选自《放手拈花》)

北京广化寺,也是北京佛教研究所的所在地。

半生虚忙混沌过,一朝闻道尚未迟
排队准备上香的信众
半生虚忙混沌过,一朝闻道尚未迟
护法居士们正在做放生前的准备工作
半生虚忙混沌过,一朝闻道尚未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佛曰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