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辉煌过的昆仑电视机机


标签:
杂谈 |
曾经辉煌过的昆仑电视机
我家买的第一台电视机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七六年)
是上海产的星火牌九英寸黑白电视机。在胡同里我们家是第一家有电视的,记得那时候,每到傍晚,街坊四邻都拿着小板凳到我家里看电视。以小孩子居多,大人也偶尔过来看看。
后来我转入东风电视机厂工作,每天都和电视机打交道,渐渐地对电视机的神秘感就淡漠了。记得我们厂是在八十年代初,开始和日本三洋电器公司合作组装电视机,组装的是三洋牌十二寸黑白电视机。(即日本来元件在国内组装)这在当时国内电视机同行业,东风电视机厂是第一家敢吃“螃蟹”的。那时候,北京电视机厂的产品还不太被人们所知晓,所以,他们也常到我们厂参观学习,也经常有外地的同行来我厂参观学习。后来日本松下公司也和我们厂搞合作,生产松下牌十八寸彩色电视机。记得那时我们厂有两辆日本产的日野牌加长卡车,是专门用来拉集装箱的,(装电视元器件专用)那时国营工厂还都使用国产的解放牌卡车,进口车还很少见,所以,那两辆日野加长卡车一开出去特别扎眼,司机都觉得特“牛”气。
那时我们厂已经生产出昆仑牌十八寸彩色电视机了,即国产化的彩电。(主要元件是日本产)而且我们厂生产的昆仑牌彩色电视机在市场上非常紧俏,那时北京人没有不知道昆仑牌电视的,买电视机要凭票才能买到,甚至还要托关系。那时候外省市来我厂拉电视机的卡车,都直接停在厂区里等候,生产出来的电视机都不入库,直接装入卡车拉走。据组装车间的工人说:“电视机的余温还未退去就装箱了”。厂销售科就更忙了,每天一上班门口就排起了长龙,人们翘首以待希望尽快买到电视机,销售科的工作人员经常加班很辛苦。当时的火热程度就可见一斑了。那时我们厂在北京市里也算重点单位,还经常有外宾或国内的领导来参观或视察。
当时,全国其他的省市也纷纷上马搞彩电,一时间各种品牌的彩电纷纷进入市场。但是好景不长,所谓,物极必反,到了八十年代末期,彩电的销售出现了滑坡,销售科门可罗雀,排长队买电视的景象不见了,产品也出现了库存积压。
我们厂于九三年合并到北京电视机厂,原来的厂房也卖了。记得当时厂长在大会上宣布决定时,全厂职工和中层干部都不服气,有位职工在大会上情绪激动地大声说:“东电的今天,就是北电的明天”,结果真被他言重了。不久,北京电视机厂也由于资不抵债等诸多原因最终彻底“歇菜”了。
不久前,我偶然路过原单位时,发现原来的生产车间(一座六层大楼),已被拆除了,临街的一座三层楼房的生产车间,已经改造成银行了。时过境迁,我望着眼前的一切驻足良久,思绪又回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仿佛又看到了一辆辆满载电视机的卡车从这里驶出和那一张张熟悉的面孔,这里我既熟悉,又陌生,熟悉那是因为这里曾经是我工作过的地方,陌生是因为这里已经是一座银行的大楼了。我终于理解了世间无常这句话的真正含意,当年电视机行业里的龙头老大,第一个敢吃螃蟹的开拓者,全国同行业的楷模,红火了不到十年啊,就烟消云散了,淹没在滚滚的历史长河中,多么短暂呀。据说在全国还有许多国内知名的企业和知名品牌也都销声匿迹了,究其原因,难道不值得我们认真反思吗?
这座宏伟的建筑物,曾经是我厂的生产车间原址。从此路过的人不会想到,这里曾经也辉煌过。
这个看去破败的大门,就是我厂原来的正门,上世纪八十年代,每天从这里都有不计其数装运电视机的卡车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