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大同

标签:
旅游 |
分类: 行者无疆2022 |

合掌露齿菩萨(网络资料)
沿着老街往东走,远处十字街头就是鼓楼
纯阳宫因供奉纯阳吕祖而得名,俗称吕祖庙,始建于金末元初,明洪 武四年(1371年)重修,是大同市区仅存的道教全真教寺观,在晋北地区影响较大。纯阳宫坐北朝南,平面布局为三进院落,均为传统砖 木结构。
鼓楼,是一座三层楼阁十字歇山顶式建筑,平面近似正方形,面阔进 深各三间。
大同鼓楼始建于明代,清代曾多次修缮,是明清楼阁式建筑的典型代表。据史料记载,明朝的大
同,楼阁林立,建筑华丽,东有和阳街的太平楼;西有清远街的钟楼;北有武定街的魁星搂;南
有永泰街的鼓楼。除鼓楼外,其他楼阁均毁于历代兵火和自然灾害。
从鼓楼继续往前走,就到了大同九龙壁。九龙壁是一座单面五彩琉璃照壁,是我国现存九龙壁中建筑年代最 早,规模最大,最具艺术魅力的一座照壁。 九龙壁是明朝皇帝朱元璋第十三子朱桂代王府的照壁,建于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 崇祯十七年(1644年),大同总兵姜瓖兵变,代王府毁于兵火,唯九龙壁幸存。 九龙壁长45.5米,高8米,厚2.02米。壁面九条巨龙由426块特别烧制的五彩琉璃构件拼砌而 成。在须弥座的束腰雕有麒麟、狮、虎、鹿、飞马等各种动物形象。壁身雕着姿态各异、生动活 泼的九条巨龙,形态作飞舞之状,呈现于云雾与波涛之中。壁身之上有仿木结构的琉璃斗拱六十 二朵,正背上用高浮雕的手法雕刻着花朵、游龙等。壁顶为单檐五顶。两端有雕刻精美的龙吻。
善化寺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最为完整的辽金时期的建筑。1933年,梁思成在大同纪行中这样描述善化寺:“善化寺在内城南门内,稍西,俗称南寺。山门北,有东西配殿及三圣殿,其后大雄宝殿七间,雄峙台上。殿内诸像,雕塑甚精美,姿态神情,各尽其妙,惜柱架北倾,非急与修冶,恐颓毁期不远矣。左右朵殿各三间,与大殿俱南向。其东侧稍前,旧有楼,数载前不戒于火,惟西楼—普贤阁—尚存。纵观此寺建筑,除配殿朵殿外,其大殿,普贤阁,三圣殿,山门四处,均为辽金二代遗构,不意一寺之内,获若许珍贵古物。非始料所及。”
善化寺始建于唐代,开元二十六年(738年)玄宗赐名“开元寺”,五代后晋时更名“大普 恩寺”,为规模宏大的佛教寺院。辽末保大年间(1122年)金兵攻陷西京(今大同),寺院遭受 破坏。修复以后,寺内有大雄宝殿、东西垛殿、罗汉洞、文殊阁、普贤阁、前殿、大 门、左右斜廊等等合计八十余间,建筑装饰精美而不浮华,绘画塑像皆出自名家手笔,佛像庄严 慈祥、生动感人。千年前的殿宇深远质朴,至今依然给人以极大的视觉冲击力。殿内的金代二十四尊诸天造像尤为传神,令人感慨殿内诸像,雕塑甚精美,姿态神情,各尽其妙。
五天的旅程稍纵即逝,花了两天去云冈石窟,一天去悬空寺应县木塔一日游之后,在大同市内剩下的时间不足半天,赶在去机场前的清晨,早早出门去古城墙。
现存大同城墙为明洪武五年(1372年),大将军徐达奉命依辽、金、元旧城基础增筑新城,略 呈方形,东西长1.8公里,南北长1.82公里,周长7.24公里。城墙四周修筑了54座望楼,96座窝铺。四面城墙建有580对垛子,代 表当时大同所辖村庄数。城墙四角建有角楼,四角墩外各建控军台一座。城设四门,东和阳门、 南永泰门、西清远门、北武定门。四门之上分别建有城楼,其月楼、箭楼、望楼、角楼间隔而 立。四门之外建有瓮城、月城、护城河。城墙高大雄伟,坚固险峻,布防严密,各种防御设施齐 备,自成一体,是我国古代军事建筑史上颇具特色的重镇名城。由于它在北部边防中占据十分重 要的地位,在多次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一直享有“巍然重镇”,“ 北方锁钥”之誉。
转身下城墙那一刻,回望东方,城楼上的望楼角楼在晨曦中几乎只能看清轮廓,大同似乎回到了北魏平城,那个雄伟灿烂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