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5/mw690/729001fbtx6CnBKaflO34&690
菊花,别名又叫黄花、寿客、金英、黄华、秋菊、陶菊、艺菊。属于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菊目菊科菊属,多年生菊科草本植物,其花瓣呈舌状或筒状。菊花是经长期人工选择培育的名贵观赏花卉,也称艺菊,品种达三千种。
形态特征
株高20~200cm,通常30~90cm。茎色嫩绿或褐色,除悬
崖菊外多为直立分枝,基部半木质化。单叶互生,卵圆至长圆形,边缘有缺刻和锯齿。头状花序顶生或腋生,一朵或数朵簇生。舌状花为雌花,筒状花为两性花。舌状花分为下、匙管、畸四类,色彩丰富,有红、黄、白、墨、紫、绿、橙、粉、棕、雪青、淡绿等。筒状花发展成为具各种色彩的“托桂瓣”,花色有红、黄、白、紫、绿、粉红、复色、间色等色系。花序大小和形状各有不同,有单瓣,有重瓣;有扁形,有球形;有长絮,有短絮,有平絮和卷絮;有空心和实心;有挺直的和下垂的,式样繁多,品种复杂。
菊花是多年生
草本植物,茎直立,分枝或不分枝,被柔毛。叶
卵形至披针形,长5~15cm,羽状浅裂或半裂,有短柄,叶下面被白色短柔毛覆盖,头状花序直径2.5~20cm,大小不一。总苞片多层,外层外面被柔毛。舌状花颜色各种。管状花是黄色。
产地习性
菊属有30余种,中国原产17种,主要有:野菊、白菊花、毛华菊、甘菊、小红菊、紫花野菊、菊花脑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喜凉爽、较耐寒,生长适温18~21℃,地下根茎耐旱,最忌积涝,喜地势高、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在微酸性至微碱性土壤中皆能生长。而以PH6.2~6.7最好。为短日照植物,在每天14.5小时的长日照下进行营养生长,每天12小时以上的黑暗与10℃的夜温适于花芽发育。
营养功效
菊花有一定的食用价值,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人食用新鲜的菊花。唐宋时期,我国更有服用芳香植物而使身体散发香气的记载。当今在一些发达国家吃花已十分盛行,在我国的北京、天津、南京、广州、武汉等地,也日渐成为时尚。
在《神农本草经》中,把菊花列为药之上品,认为“久服利血气,轻身耐老延年”。但不是所有的菊花都能食用。食用菊又叫真菊,主要产于广东。
菊花含有水苏碱、刺槐甙、木樨草甙、大波斯菊甙、腺膘呤、胆碱、葡萄糖甙等成分,尤其富含挥发油,并且油中主要为菊酮、龙脑、龙脑已酸酯等物质。
功效作用方面,菊花具有平肝明目、散风清热、消咳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头痛眩晕、目赤肿痛、风热感冒、咳嗽等病症效果显著。[1]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