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好工作新标准

(2012-09-14 11:09:55)
标签:

杂谈

分类: 《教学策略》

http://s14/middle/728e645bhcb6c5cdc379d&690
    一,什么样的工作是好工作?

    什么样的工作才是好工作呢?对于这个问题,大学生们在小时候就已经有了自己的看法,在我们小时候,父母和师长们就时常给我们灌输好工作的标准,在他们来说只要我们好好读书,可以考上大学后,就可以找到好工作了,可以到国企吃大锅饭,可以去银行邮局拿高福利,可以去外企当小白领,可以当国家公务员……给我们的憧憬就是上了大学找到了工作就拥有了一切,就可以实现我们的人生目标了。

所以,当我们经过了高中的奋争挣扎升入了大学之后,我们就误以为前程就无忧了,就有保障了,所以我们就游戏大学了,到临毕业时我们才发现我们根本找到父母师长们的所谓好工作,甚至还一般工作也是个问题,这时候我们疑惑了?为什么处在高知高学的今天,大学生也会待岗,也会毕业就失业,这个社会到底是怎么了?

    当在校大学生为前程担忧疑惑时,毕业了几年甚至十几年的人们也在为工作为前程担忧,他们也在迷惑着,自己做的n年的工作竟找不到满足感成就感,竟然在数着指头混日子,虽然他们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经济基础,有房有车了,工资奖金分红也好多了,怎么就没有工作的激情呢?怎么就不喜欢所做的工作呢?

无数的职场事实告诉我们:大家都有个工作,也是以前认为的好工作,但是经过几年甚至不到一年时就发现自己不喜欢了,就感不到成就感了,所以不得不友重新思考定位自己了。其实,从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要对我们曾经所认为所判断的好工作的标准进行反思和批判了。

    工资高的,岗位高的,福利好的,国家垄断企业的,国际500强的,满足这其中的一条或几条的工作就是好工作,这就是我们以前的评判标准,至今也在广泛发挥影响的影响。

 

    二,这样的工作真的是好工作吗?

     让我们分析一下这个传统的标准。工资高点,福利好点是经济报酬,在资源有限的时代里经济报酬是人们提高生活水平的直接杠杆,所以,我们生活在这个温饱向小康迈进的社会里大家都对钱也只以钱为唯一的成功衡量标准,而这是个谈不上对错的问题,但这里要强调的是,“钱”其实只是一个劳动后的结果性报酬,是个改善生活的手段。我们赚钱的目的并非是要天天点钱,也不是以积累财富为人生幸福的唯一砝码,钱只是个实现这些目的的一个手段,当然钱这个等价物可以很方便的交换到我们所希望要的东西。所以,由此推导到工作上就是,好工作的目的并不是可以赚更多的钱,而是可以对提高生活品质做出最直接最大化的改善,可以最终水到渠成的以钱为结果性等价物来实现我们的理想的。

   接着说职位高点,职位高点意味着位高则权重,权重则利多,也就是说,一个高一点的岗位最终还是体现在经济回报上,有更多的工资和福利,分红等,这和上个工资的分析是一样的;当然权利大一些,还可以进行一些明里暗里的交易,以获得更大更多的经济回报,从而进一步的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不排斥有的人把位高定义为施展抱负的手段。

    国家垄断企业,大国企,像通信,铁路,银行,汽车等一些以国家权利意志为垄断的企业可以产生更好的福利,所以,抱着向小康迈进心理的人们对国企抑是趋之若鹜,工作也不管干什么,怎么干,只要是为国家干就拼命的进。

   国际500强更多的是以市场化来垄断占有市场的,那里有着优雅的办公环境,完善的培训机制,诱人的薪酬制度和国人朝圣般的羡慕和买账,所以,有需要有追求的人们无一不以进外企为荣。人们果不其然地把这个也当作了好工作的一个标准。

    描述上述标准并不是要否定这些标准,从人们的外在追求和内在需要来说是无可厚非的,但职业的不适应不满足就在这个无可厚非的标准中诞生了,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些只是外在的标准,人们在赶路时过度的重视了外在标准和要求而忽视了内心的感受和价值。

 

    三,好工作新标准的依据是什么?

    好工作新标准的依据是注重内在,攀登外在,实现内在外在的有机互动。

   从人和世界的互动来说,人们要追求的是内在价值的实现,如职业兴趣的满足,职业理想的实现,但这些内在追求是要通过内在与外在并最终要借助于内在来实现的,所以,在追求最终的目标过程中,尤其是在这个素食时代里人们被搅得只考虑了外在要求,而忽略了内在的感受和塑造,也摒弃了内在与外在的互动,而仅仅单纯的考虑了外在这一个因素。简单的说就是,人们的内在追求是要通过内在的成长来实现的,而外在的实现则是通过内在与外在的互动来实现的。

    举个例子来说,比如你想实现帮助人培养人的愿望,在经过测评和分析,内省等等步骤的判断下你选择了人力资源总监这个目标岗位,那你要如何实现这个目标呢?

   从常规的晋升通路来说,你可能从培训助理或其他模块的助理这个较低的入门岗位做起,接着做培训专员,培训经理助理,培训经理,然后再跨模块做个行政经理或薪酬经理等就可以做人力资源总监了,在这个过程中你要确定行业领域,你要学习培训及人力资源的直接和相关知识,你要进个目标企业做培训工作,你要在沿着通路时走个性化的晋升之路,你也要培养与人打交道的兴趣,培养细致洞察沟通倾听的能力,你要掌握相关的人事软件的技能,你要有耐心耐劳的意志,还要专注于自己的理想,你也要塑造自己外向适合与人交流的性格,你要适应人力资源工作方式,你要适应这个工作所决定的生活方式。

    那让我们来分析一下上述案例的内在,外在的对应关系。你有帮助人的愿望是你的内在追求,你要做人力资源总监来帮助人这是你的外在追求,从助理做起的那个晋升通路是你的外在通路,行业,企业的选择你的外在平台,你学的人力资源的知识,技能,能力是外在要求,你要塑造的兴趣,性格,理想是你的内在素养,你要适应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内在与外在的互动。

    用这个理论来分析上面的那个传统标准就会很明确了,目前是很多人是颠倒和迷失了内外的关系。一些人为了当上人力资源总监,而忘了他的内在价值追求——帮助人培养人。在找工作时单纯的着眼于了所谓的三高(高薪高位高福利),已经忘了他为什么找培训助理那个工作了,已经为了外企或国企的手段所困惑忘了要达到的目的了,所以一个很可笑的现象发生了,一个为了追求内心价值理想的愿望在外在道路选择面前迷失了,偏离了,从而导致了做着与目标和兴趣/理想无关的工作,而如此忽视内在需求的工作又怎么会让你满意呢?

 

   四,好工作的新标准是什么?

    好工作的新标准是“职业五即”!

    第一是所学即所做,知识与工作的持续性。一个好工作一定是把自己的“所学”充分利用的。我们大学的教育投资很大程度上压在了专业的学习上,无论你所学的专业你怎么选的,在中国目前的这种大学教育体制下是一定会如影相随的伴你四年的学习时光的,但这种专业的不恰当选择性注定了会造成诸多的不喜欢不适合不匹配,所以,我们这里的所学指的是你喜欢的想要在此长远发展的专业知识,可能你所学的专业,也可能是你自己私下所学的。

    你在大学里辛辛苦苦铸造的“所学”在找工作时一定要派上用场的。好一点的效果是你按照“所学”的领域找工作,以便让自己的“所学”在工作中有更长远的发展,从而最终培养出核心能力。因为你在大学里选择的“所学”是你自己的喜好选择,是代表了你的一定追求,你要把这种持续性保持下来,当然也不排除选择的失误。而现在的情况是,很多大学生学了四年的专业或自学的知识,找工作却与其“所学”很不相关,这无形中不打自招的承认了大学投资的失败,当然大学里还有其他无形的东西,这里所要说的是职业选择要与“所学”保持持续性,否则四年的学习相对的就终止了,又要在工作中重新开始,无形中延迟了实现自我的时间。

 

第二是所做即所乐,工作与兴趣的趋同性。 一个好工作一定是结合自身最大兴趣在里面的。上面的“所学”已经在知识层面把兴趣融合在里面的。兴趣才是最大的老师,兴趣才可以产生不竭的动力和激情,所以,找到一个和自己的兴趣趋同的工作才是好工作。

    目前很多大学生的悲哀在于自己喜欢的工作没有做,却长久的做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而且还没有马上转换的意向,毕竟在一个错误的道路上走了好远好远,要马上换路还有些舍不得。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很多大学生在选择工作时是因为迫于生存的压力,准备的匆忙和忽略内心的价值所导致的。其实这个问题也是好解决的,那就是在大学时沿着兴趣去学习,去塑造,然后找工作时沿着“所学”去选择工作就可以了。

 

第三是所做即所能,能力对工作的胜任性。一个好工作一定是在你能力和潜力范围内可以胜任的。大学生目前的一个现象是能做的工作不想做,想做的工作不能做。这实际上反映的就是大学生对自身的一个不了解的问题,不知道自己的优势专长在哪里,不知道自己的能力潜力在哪里,必然导致这种问题。

    分析自我得当的情况下,如果所做的工作你不能胜任,原因要么是你不勤奋,要么是你选择失误。但多数情况下都是因为不了解自己而导致选择了不恰当的工作。了解自己一方面是通过职业测评,别人评价,成功业绩等外在手段来诊断自己,另一个就是深刻的自我反省和分析,两者相结合是可以判断出自己的优势能力范围的。还要强调的是,在正确选择的基础上是可以通过理想或压力来针对性挖掘出适合目标工作的潜力的。

 

第四是所做即所愿,工作与理想的一致性。 一个好工作一定是和职业理想一致的,有直接关系的。好工作是可以为实现职业理想做出奠基的,是职业理想要求下的一个晋阶手段。我们所做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内心的价值追求——理想的达成。所以,不要为了做工作而做工作,而要为了实现理想去做工作去选择工作。

要从具体的个性的工作中找到支持理想实现的关键因素,从而针对性的学习完善这个因素。最忌漫无目的地胡乱做着各种工作,但忘了做这份工作要为理想做些什么。如此这般的人,只会落下赶了好远的路,但却从来没有接近目的地的悲惨结局。

 

第五是所现即所求,通路对目标的支持性。一个好工作一定是在这个既定通路上可以越来越接近职业理想的。每个工作都有着客观的既定的职业晋升发展通路,所以当你选择了一份工作,不单要看这个工作本身是否和职业理想一致,还要看这个工作的晋升通路是否对职业理想有帮助,否则,只是这个工作本身对职业理想有帮助,而其向上的发展对职业理想的支持不大或没有,那你向上发展就没有必要了,因为你的最终目的是实现职业理想——内在的价值追求,而是沿着这个既定的职业晋升发展通路发展下去。

 

    好工作的新标准其实就是为了满足自身的最大成就感,最大化的支持内在价值追求——职业理想的实现,从而达到自我实现的至高精神境界。而这个新标准的制定前提就是假设人最看重的是自我实现的内在感受。事实证明,不断超越自我,满足内在追求的人是可以逐步实现外在需要的,而且也只有内在的最大化发展才会导致外在进一步满足,当然这个标准也有另外,那就是对职业价值观极端外在和极端内在的人并不适用,如笃信吃喝拉撒就是人生和已经乱了套的精神病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