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里街上三古桥

(2014-06-16 11:15:30)
标签:

文化

 吴齐正

       http://s8/mw690/00264e9ygy6JIoVRUZ917&690

                                                        闻店桥

       http://s8/mw690/00264e9ygy6JIoVVIzl87&690

                                                          济阳桥

       http://s9/mw690/00264e9ygy6JIoVZnhCc8&690
                       浔阳桥

 

  王江泾,原名闻川,历代以来就是江浙两省交界处的一个繁华重镇。明末清初时,被誉为江南四大名镇之一。

 

  王江泾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人文古迹。一里街是王江泾旧镇区的中心区域,是一条历史文化街区,东连京杭大运河,西至浔阳桥,全长500米,相当于一市里,故名一里街。一里街街宽仅一米,狭长如带,依然遗存着古老建筑的格局,并散发出一些古风旧貌。一条闻溪(今称市河)倚街而过,旧时“闻川八景”中有“七桥曲曲跨闻川”的诗句,一里范围内有如此众多的石桥横跨河上,其密度之大实属罕见,可以想见当年“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水乡古镇的怡人风光。

 

  一里街明代时即形成丝绸贸易集镇,当时街内丝绸店铺林立,所以又称为丝行街。太平天国时期,王江泾遭遇战火,被烧了七天七夜,镇上大部分建筑被毁,仅一里街部分建筑尚存。民国时期战乱不断,一里街也几度遭劫。昔日繁荣的一里街已旧貌不在,随着时代的变迁,据说目前正在逐步改造恢复之中。

 

  在历史的长河中几度风雨沧桑,一里街上旧时的众多古石桥亦未能幸免于难,射襄、迎曦、万福、定中、会源诸桥,有的已毁,有的经改建成了现代水泥桥,不复古貌。尚可喜的是,现在还保存有闻店、济阳、浔阳三座古桥,这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比照历代的题咏,有物可睹,不落空茫,亦可聊以欣慰。

 

  

 

  闻店桥

 

  位于一里街的东端,南北向跨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的市河口,这是运河入镇市河的第一桥。

 

  此桥为单孔圆弧形石拱桥,桥长24.40米,桥顶宽3.60米,净跨8.50米,拱矢高3.60米。拱券采用分节并列砌筑,拱肩处设有雕刻纹饰的横系石一对,用以联系加固两侧山花墙,拱券上方有阳刻楷书“闻店桥”三字桥额。桥面两侧设长条石护栏,无望柱,端部置抱鼓石,全桥护栏石砌成靠背式,可供行人小憩或观赏运河风景。桥顶为方形平台,南北两端各有石阶20级,采用长石板铺砌。桥两侧拱券旁设有对联石,联石顶置雕刻纹饰的遮雨石,镌有阳文楷书楹联两副。

 

  西侧联:纡回迓越水之波彩虹跨岸;襟带汇闻溪之景金雁联隄。

 

  东侧联: 因在运河中,上联仅录得“千秋来”三字;下联:扶摇利涉永资海宴河清。

 

  据清宣统《闻川志稿》载:“长虹迤北跨塘者曰‘闻店’。古闻人氏设肆处。初建失考。明天启末圮,里人蒋之华集同里重修。国朝道光七年里人重建。”可见,此桥系明天启末年(1627)由里人蒋之华集同里重修。现桥为清道光七年(1827)里人重建。

 

  闻店桥的南堍,就是古一宿庵(今称长虹古寺),北侧是雄伟壮观的3孔大石拱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长虹桥,近年将这些胜迹组合建成了一个长虹公园,成为人们游览观光的好地方。

 

  

 

  济阳桥

 

  俗称圣堂桥,位于一里街的中段,南北向跨市河中段偏西处。

 

  此桥为3孔石柱石梁桥,桥长25.50米,桥宽3.00米,3跨总长16.00米。石柱由5块长条石并列组成,南孔石柱内侧雕刻有“放生官河”字样,旁边题记模糊不清,柱顶设雕刻纹饰的帽梁石,上置桥面石梁。桥面略呈八字形,中孔桥面由5根巨型石梁并列组成,石梁外侧有阳文楷书“济阳桥”三字桥额,两边孔桥面以石板铺砌石阶下坡与街面相连,南北两端包括引坡各有石阶23级。桥面两侧护栏石残缺不全。

 

  济阳桥始建年代不详。据清宣统《闻川志稿》记载,该桥为明万历年间(15731620)陶氏(陶侍御)所建。

 

  

 

  浔阳桥

 

  位于一里街的西侧,东西向跨市河西端。

 

  此桥为单孔半圆形石拱桥,桥长15.90米,桥顶宽2.70米,净跨7.70米,拱矢高3.80米。拱券采用分节并列砌筑,拱肩处设有雕刻纹饰的横系石一对,用以联系加固两侧山花墙,拱券上方有阳刻楷书“浔阳桥”三字桥额。桥面两侧无栏杆,桥顶为方形平台,东西两端各有石阶18级。桥两侧拱券旁设有对联石,联石顶置雕刻纹饰的遮雨石,镌有阳文楷书楹联两副。

 

  南侧联: 上联大部分被护岸砌筑包入,仅见“采虹”两字;下联“日月光涵碧涉新”。

 

  北侧联:上联因有数字没入水中,仅见“磴陟云根平步上”七字,下联大部分被护岸砌筑包入,仅见“湖添柳”三字。

 

  该桥始建年代不详。据清宣统《闻川志稿》载:“此桥与济阳桥皆前明陶氏所建,故以陶氏两郡望名之。”由此可知,浔阳桥应为明万历年间(15731620)陶氏(陶侍御)所建。

 

  清宋景和《闻川泛棹集》中“浔阳桥题咏”诗云:

 

  春水桃花浪拍天,浔阳古渡柳含烟。

 

  蒲帆幅幅随风卸,桥外新回汉口船。

 

  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当时浔阳桥的美丽风光和商贸活动的热闹景象。

 

  一里街上三古桥,是王江泾历史的见证,它们目睹了人间的风云变幻和时代的变迁,还将亲历现在和未来繁荣发展的辉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