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桥徐八房惨案发生地
(2011-05-25 14:55:42)
标签:
政工嘉兴人报嘉兴县惨案文化 |
1937年11月嘉兴沦陷,随着全国各地抗日救亡运动的蓬勃发展,凤桥成为抗日战争时期嘉兴及浙北的抗日中心。清代以来,凤桥地区经济发达,集镇繁华,窑湾、吴府、徐八房等私家大宅众多,其中徐姓大族聚居的院落徐八房,拥有房屋500多间,还有一个幽静小花园,树高、池清。1938年7月,嘉兴县政府根据省政府统一部署,组建嘉兴县战时政治工作队。队员主要是爱国抗日的热血知识青年,队长由县政府民政科长王梓良兼任,王文琛为副队长,下设各区分队,政工队驻地就在凤桥徐八房,自卫队驻油车弄吴府。
嘉兴县政工队成立后,利用各种形式,开展抗日救国宣传运动,组织宣传队编排各种文艺节目,组织队员深入农村宣传发动、唤起民众抗日意识;县政工队还创办抗日报纸《嘉兴人报》,揭露日寇暴行,宣传抗战英雄和地方抗战救亡事迹,激励民众奋起抗日救国。在抗日救国以及爱国热情的鼓舞下,县政工队队伍迅速壮大,规模扩大到上百人,抗日中心凤桥风起云涌的抗日活动,引起了日寇的注意,千方百计要打击摧毁凤桥抗日力量。
1940年1月4日深夜,日寇400多人从嘉兴乘汽车在焦山门下车,破坏了设在吕家埭沿平嘉公路通往凤桥徐八房的电话线,抄小路直奔凤桥。
日寇冲进大院,见人就杀,有的队员退至墙边试图突围,却倒在日寇的枪弹、刺刀和喷火枪之下。丧心病狂的日寇杀尽了院内受伤人员,又纵火烧房,喷火枪吐着烈火,强大的火势带着噼里啪拉的爆裂声、倒塌声,与居民声嘶力竭的哭喊声汇成一片,徐八房成了一片火海。日寇杀人放火后撤离凤桥,而大火从5日上午一直烧到6日凌晨才慢慢熄灭,烧毁房屋500多间及东西花园。
庭院深深的徐八房被日军烧毁。这次惨案,死难者共计23人,其中县政工队10人(4男6女),省政工队6人(4男2女),国民政府职员2名,其余5名是凤桥的老百姓。这些年轻抗日志士的鲜血浸染了凤桥大地,更激发了民众抗日救国的决心。
凤桥徐八房惨案震惊了浙江,敌后浙江抗战报《东南日报》在1940年1月12日头版报道了徐八房惨案经过并且刊登了部分现场照片。浙江省政府批准徐八房惨案中牺牲的政工队队员为抗日烈士。
敌人的暴行没有吓倒嘉兴儿女,嘉兴县政工队队员掩埋了队友的遗体,又投身到抗日救国的运动中去。1940年7月7日县政工队和省政工队新塍工作组在新塍联合举行了“七·七”抗战群众大会,与会群众群情激奋,抗日呼声震憾人心,这是嘉兴抗战期间影响较大的群众集会,也是徐八房惨案后县政工队对日寇暴行的有力回击。
县政工队的《嘉兴人报》经历抗日战火的洗礼,依靠艰苦奋斗,团结精神,由小变大,由油印到铅印,发行量与日俱增,在民众支持中发展,起到了唤起民众觉醒的作用,并且激励民众团结抗日、保家卫国,直至抗战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