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黄埔牵手广州六中 联合创办黄埔军校纪念中学

(2012-05-07 13:51:19)
标签:

长洲岛

广州市第六中学

黄船中学

黄埔中正学校

杂谈

分类: 宅喵之2012-生活
●采取公有民办方式●规模为36个班●2年内完成初期建设

    旧址曾在黄埔军校的广州市六中要“回家”了!昨天,黄埔区教育局与广州市第六中学双方代表共同签署了合作办学协议,确定在长洲岛原黄船中学校址,采取公有民办方式,合作举办预定规模为36个班的“广州市黄埔军校纪念中学”。预计到2014年9月,这所全寄宿的学校建设将初步完成,先设初中部,每年优先在长洲街户籍生源中择优录取60名学生就读,其余面向社会招生,为长洲及广州其他地区提供更多优质学位。

    预投4000多万元先办初中部

    昨日,广州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华同旭、局长屈哨兵,黄埔区委书记陈小钢、副区长冼银崧,市六中老校长宋铸华等出席了签约仪式。

    “我们是从去年8月开始洽谈合作办学事宜,由于文化和历史的渊源,更在于双方的诚意和决心,洽谈过程非常顺利。”昨日,黄埔区教育局局长张灿华表示,新学校将在原黄埔中正中学旧址(现为原黄船中学旧址)上兴建,采取公有民办方式合作办学。根据双方达成的协议,黄埔区将投资改建和新建学校用房,满足36个教学班的教育教学所需,市六中将负责教育教学管理工作。

    “2年内完成初期建设,预计投入4000多万元,我们争取方方面面的资金,包括市、区促进教育发展相关资金,但没有社会资金,具体建设目前暂未有详细规划。”张灿华说,预计到2014年9月,新学校建设初步完成,每个年级将设12个班,考虑到本街生源不多,每年优先在长洲街户籍生源中择优录取60名学生就读,其余大量面向社会招生,为广州市提供更多优质学位。而长洲岛上的市84中学(只有初中)将继续招收地段生,并实行小班化教学实验,每班30人。

    过去,黄埔教育一直呈现“西强东弱,北强南弱”的局面,“南”即为长洲岛。长洲岛整体办学水平与中心城区存在差距。岛上居民2万多人,每年初中入学人数不超过150人,初中教育比较薄弱。目前岛上有3所小学、1所初中,但缺乏一所有影响力的品牌学校。

    此次,黄埔区引进市六中在长洲岛办学,既是学校文化的传承,是历史精神的延续,更有利于在基础教育领域形成一个公平竞争的舞台,逐步较好地解决择校等问题;随着黄埔军校纪念中学的建设,教育发展差距将缩小,长洲学子不仅多了一个优质教育的选择,市84中学学子也能享受到更加到位的教育服务。

    立足高起点高水平尤其要特色鲜明

    “市六中就是从长洲岛走出去的,今天又回到长洲岛来。回到原点,是为了寻根,也是为了纪念,纪念一段历史,铭记一种精神。”昨日,市六中校长刘建祥说。

    黄埔军校的品牌闻名国内外,这样“冠名”的学校如何定位?

    “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品牌和质量至关重要,这样才能戴得起黄埔军校这顶大的帽子。”刘建祥说,下一步将深入思考学生的培养模式,尽快明确详细的办学方案。今后市六中将积极融入黄埔文化圈,延续长洲岛悠久的办学历史和优良的文化传统,努力将黄埔军校纪念中学打造成黄埔区一流的学校。

    据悉,黄埔军校纪念中学在起步阶段只开设初中,条件成熟时再逐步开办高中,成为一所全寄宿的完全中学,其教学、生活都将按高标准来打造,立足高起点、高水平,尤其是要特色鲜明。目前明显的优势就是黄埔军校的文化传承和市六中的品牌效应。

    为了把好事办好,市六中将成立专门工作班子,负责协调、筹办和管理工作,包括教师选配和学校管理工作。

    “我们会统一招聘老师,并在市六中高中部培训后,才到黄埔军校纪念中学上课,以保障教学质量。”刘建祥说。

    在广东黄埔军校同学会秘书长丁文贞看来,学校的创办是黄埔军校爱国革命精神传承与弘扬的一大平台,也给加强两岸交流增加了一个有力抓手。

    ■历史钩沉

    市六中旧址曾设在黄埔军校

    市六中的办学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黄埔中正学校。

    1937年,黄埔中正学校以原长洲要塞司令部为校址创立开学。

    1938年,日军占领长洲,学校相继被迫迁往乐昌、韶关、阳山、广州越秀区南麓,直到1947年迁回长洲黄埔军校旧址,1949年再迁到长洲岛蝴蝶岗黄船中学现址,改名为广东省立黄埔中学。

    1950年,省立黄埔中学与主要由西南联大人员创办的私立长风中学合并,改名为广东省立珠江中学,校址迁至鹭江。

    1953年,广东省立珠江中学改由广州市管辖,更名为广州市第六中学,一直发展为市重点中学、广东省首批全国示范性普通高中。今天的广州市第六中学沿袭历史,仍以黄埔军校的“亲爱精诚”校训为校训,以黄埔军校校歌为校歌。

----------------------------------------------------------------------------------------------

    你知道吗?广州市第六中学的前身为黄埔中正学校,曾位于黄埔军校旧址。如今,75年过去了,六中要回家了。

http://s10/middle/728cd08cgbf6be1d364d9&690联合创办黄埔军校纪念中学" TITLE="黄埔牵手广州六中 联合创办黄埔军校纪念中学" />

    4月18日下午,黄埔区教育局与广州市第六中学举行签约仪式,将合作举办预定规模为36个班的“广州市黄埔军校纪念中学”。预计到2014年9月,新学校建设初步完成,将努力为黄埔区以及广州市的学子们打造更优质到位的教育服务。广州市教育局局长屈哨兵、党委书记华同旭,黄埔区委书记陈小钢、区长张火青、副区长冼银崧,广东黄埔军校同学会秘书长丁文贞,市六中老校长宋铸华,现任校长刘建祥等出席了签约仪式。

    六中回家,打造黄埔新精神

    黄埔军校纪念中学将在原黄埔中正中学旧址(现为原黄船中学旧址)上兴建,采取公有民办方式合作办学,黄埔区将投资改建和新建学校用房以满足36个教学班的教育教学所需,市六中将负责教育教学管理工作。预计到2014年9月,新学校建设初步完成。

    “广州六中就是从长洲岛走出去的,今天回到原点,是为了寻根,也是为了纪念,纪念一段历史,铭记一种精神。”市六中校长刘建祥坦言,“办好黄埔军校纪念中学压力不小”。刘建祥表示,今后六中将积极融入黄埔文化圈,打造一所高起点高质量的学校延续长洲岛悠久的办学历史和优良的文化传统,努力将黄埔军校纪念中学打造成黄埔区一流的学校。

    已80岁高龄的市六中老校长宋铸华听到黄埔军校纪念中学即将创办后非常高兴,“这件事很有意义,对继承发扬黄埔军校的爱国革命精神,对办好教育,有着积极意义。以前中正学校非常重视军训、体育锻炼等,黄埔军校纪念中学可以更好突出自己的特色”。

    在广东黄埔军校同学会秘书长丁文贞看来,学校的创办是黄埔军校爱国革命精神传承与弘扬的一大平台,也给加强两岸交流增加了一个有力抓手。

    优化结构,为黄埔教育添精彩

    过去,黄埔教育一直呈现“西强东弱,北强南弱”的局面,“南”即为长洲岛。长洲岛整体办学水平与中心城区存在差距。岛上居民2万多人,每年初中入学人数不超过150人,初中教育比较薄弱。目前岛上有3所小学、1所初中,但缺乏一所有影响力的品牌学校。

    此次,黄埔区引进市六中在长洲岛办学,既是学校文化的传承,也是历史精神的延续,更有利于在基础教育领域形成一个公平竞争的舞台,逐步较好地解决择校等问题,让黄埔老百姓,让长洲岛上的居民子女“有书读,读好书”,积极构建教育公平的大环境。

    广州市教育局局长屈哨兵也对本次合作办学表示肯定。他认为此次“牵手”有着“天时、地利、人和”的三方面优势,教育发展环境良好、黄埔区本身文化底蕴深厚以及六中优秀的教学资源将让黄埔区的教育发展达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平,既传承历史又创出特色。“在最适合读书的地方吸引一些最喜欢读书的人过去,让教育为经济社会的长治开发产生良好的作用。”

    群众受惠,长洲发展更有前景

    长洲群众将是这一举措的最大受惠者。因为根据双方协议。2014年9月新学校建设初步完成后,长洲子弟既有机会在黄埔军校纪念中学就读,又可以在现有的市84中学接受小班化教学。长洲学子增加了选择优质教育的机会,将能享受到更加到位的教育服务。

    历史上,长洲岛不仅诞生了中外闻名的黄埔军校,而且也是中国近现代教育的发祥地之一,诞生了广东最早的新式学堂。1877年,两广总督刘坤一在长洲岛创办了“广东西学馆”,这是由中国人自己创办的除1866年创办的福建船政学堂外最早的“专习西法”的新式学堂。1880年,在长洲岛建造“广东实学馆”,后张之洞将实学馆易名博学馆,中国早期留美学生詹天佑也曾咨调到博学馆任教习四年。从长洲的现状来看。现在的长洲岛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上上下下高度重视长洲开发,倾力打造国家级生态文化旅游区。这个山明水秀,环境优美,广州都市区不可多得的“最适宜读书”的宝地,将迎来全面发展的未来。

    历史记忆

    市六中的办学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黄埔中正学校。

    1937年,黄埔中正学校以原长洲要塞司令部为校址创立开学;

    1938年,日军占领长洲,学校相继被迫迁往乐昌、韶关、阳山、广州越秀区南麓,直到1947年迁回长洲黄埔军校旧址;

    1949年再迁到长洲岛蝴蝶岗黄船中学现址,改名为广东省立黄埔中学;

    1950年,省立黄埔中学与主要由西南联大人员创办的私立长风中学合并,改名为广东省立珠江中学,校址迁至鹭江;

    1953年,广东省立珠江中学改由广州市管辖,更名为广州市第六中学,一直发展为市重点中学、广东省首批全国示范性普通高中。今天的广州市第六中学沿袭历史,仍以黄埔军校的“亲爱精诚”校训为校训,以黄埔军校校歌为校歌。

(黄埔新闻中心、教育局办公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心情舒坦
后一篇:家养小番茄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