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博物院-----3层---楚国青铜器艺术馆

标签:
杂谈 |
河南博物院-----3层---楚国青铜器艺术馆

http://s1/middle/63f95598t90a909a695f0&690
http://s7/middle/63f95598t90a90b9e11c6&690
http://s16/middle/63f95598t90a90dc3711f&690
云纹铜禁
春秋中期(公元前620年——前467年)
1978年河南省南阳市淅川下寺出土
通高28.8厘米器身长103厘米,宽46厘米
禁为承置酒器的案,其器身以粗细不同的铜梗支撑多层镂空云纹,十二只龙形异兽攀缘于禁的四周,另十二只蹲于禁下为足。
这是我国迄今发现的用失蜡法铸造的世代最早的铜器,其工艺精湛复杂,令人叹为观止。
http://s11/middle/63f95598t90a914241a0a&690
1978年,河南省文物部门对楚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发掘出了大小春秋楚墓24座,出土了大量精美文物。其中仅下寺2号楚墓就出土大型青铜礼器80余件,车马器、兵器、玉器、金箔、骨贝等6000多件。在这些国宝中,就有这件被誉为河南博物院九大镇院之宝之一的云纹铜禁。云纹铜禁主要用作尊、卣、壶类酒器的器座。铜禁在传世器和考古中都很少发现,而此件云纹铜禁可算得上是禁类青铜器中的精品。
2002年1月,国家文物局发布《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规定中国64件文物永久不准出国(境)展览,云纹铜禁名列其中。在这个《禁止目录》中,涉及河南博物院的藏品共有两件,另一件是莲鹤方壶
“云纹铜禁”霸气十足,是那位敢于‘问鼎中原’的楚庄王的儿子、楚共王的司马、楚康王的令尹——子庚的随葬品。
http://s12/middle/63f95598t90b255f71afb&690
更令人惊叹不已的是,铜禁采用了先进的失蜡法---失蜡熔模铸造工艺。
http://www.emenpiao.com/UpLoadFile/ImageStore/ArticleImages/e6a02dd5-5d72-42f4-b827-cade453fae10.jpg
中国失蜡铸造技术原理起源于焚失法,焚失法最早见于商代中晚期,这种技术在无范线失蜡法出现之后逐渐消亡。失蜡法是一种青铜等金属器物的精密铸造方法。做法是,用蜂蜡做成铸件的模型,再用别的耐火材料填充泥芯和敷成外范。加热烘烤后,蜡模全部熔化流失,使整个铸件模型变成空壳。再往内浇灌溶液,便铸成器物。以失蜡法铸造的器物可以玲珑剔透,有镂空的效果。
http://s3/middle/63f95598t90a915554272&690
王子午铜鼎
http://www.emenpiao.com/UpLoadFile/ImageStore/ArticleImages/c894d1bd-906e-413c-bcc4-6fc3d2d2a5b3.jpg
“王子午”鼎(附匕)
春秋(公元前770 ~ 前476年)
1978年浙川县下寺楚国墓地M2出土
http://s13/middle/63f95598t90b271f3032c&690
龙耳虎足方壶
春秋(公元前770 ~ 前476年)
1978年浙川县下寺楚国墓地M1出土
http://s13/middle/63f95598t90b2b59e924c&690
镂空俎
春秋(公元前770 ~ 前476年)
1978年浙川县下寺楚国墓地M1出土
http://s8/middle/63f95598t90b273eaa227&690
王孙诰甬钟
春秋晚期(公元前571 ~ 前476年)
1978年出土于河南淅川下寺2号墓。
http://s4/middle/63f95598t90b277abf263&690
http://s4/middle/63f95598t90b27a0e3a13&690
“化阝子受”镈钟
1990年浙川县和尚岭楚国墓地M2出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