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刘一原大写意 |
分类: 非文艺 |
http://s10/mw690/00263qhOgy6JsPsWpWVb9&690
久违了,大写意!
纵观当代中国山水花鸟画萎靡不振甜俗阴柔生态,大家不难发现我们离“畅以沙际鹤,兼之云外山”的王右丞时代越来越远,孟襄阳“极浦映苍山”的奢望,“波澜动远空”的渴求,仿佛只能截屏在唐诗宋词的文字空间画面里。
来,我们先看看 刘老师的花鸟作品《逢春》,画面里是藤非藤,是石非石,笔墨游动中横斜屈立于画面对角,石上藤状枯枝上欣然伸展的初春嫩芽,绿意盎然的浓淡对比,寂寥澄明,有如生命的初绽。再传统不过的《瓜藤岁月》来到刘老师的笔下:3只枯干老葫芦梆梆传声,上半部质密老辣的藤蔓交错纵横,好似理不清的思绪叩问心情,豪情挥洒沧桑书写时光,那是生命孕育的丰茂田畴。
而在作品《笔走风云》呈现的态势:左右画面两道交叉横亘的群山,飞掠的行笔,从天际陨落山涧的黄色星点,山峦上偃仰的花枝,让我们体会到大写意山水,那种有着空明摇曳而又雄奇寥廓的境界时代大挥写。汉唐精神的回溯,绝非单纯复制,而是渊源于刘老师半个多世纪以来对于水墨的无限眷恋,“我没有年青人爱得热烈,但我比他们爱得深沉。”(曾卓)
《过滩》则是逼窄的峡江故道,一叶扁舟在湍急的江水中奋力疾驶的场景,焦墨破笔皴擦出欲倒的峭壁,激流奔涌的轰鸣中,船工劈波斩浪,溯流而上。画面左下,浓墨阔笔所写兀立滩头怪兽般的巨石,挑战着人们的感知觉神经。详备八法之势,策、勒、磔、侧、努、掠、啄、趯八面出锋,我以我法写山川,嶙峋的山石,惊心的险境,把观者的情绪扯到与自然抗争的制高点,高歌一曲平凡命运的非凡礼赞。
《铁壁铜墙》,一派“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的景致(唐 孟浩然《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心系魏阙,性灵誊清,手绘龙筋凤骨,硕大的浓块墨山崖在淡赭墨痕中氤氲恣意, “浓墨破淡墨,则鲜而灵。”(清 沈宗骞《芥舟学画编》)中华民族魂魄意象图式,铁骨铮铮,屹立不倒。
可以这么说,20多年前刘老师以最大的心力打入心象风景成就的鸿篇巨制,抵达至人生艺术峰巅。现如今年逾古稀的他,更为我们开启的是有着坚实传统底蕴,仍然不乏新意的恢弘大写意山水花鸟画卷。兼备深厚古典中国人文基础,以大写意精神传达时代水墨最强心音,这就是刘老师带给我们的欣欣人文水墨视觉冲击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