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湖南省博物馆之三--湖南人(三湘历史文化陈列)
标签:
2019年暑期长沙湖南博物馆湖南人 |
分类: 博物馆与国宝 |
尤如画卷徐徐展开一般,“湖南人”这个陈列是从洞庭的稻谷开始的。从出土发现的野生稻谷,最早驯化野生稻、人工栽培稻,到当今杂交水稻,陈列窗中用实物与图片文字一一展出,显示湖南自古以稻作农业著称,并将家园经营成“天下粮仓”的鱼米之乡。紧接着,从祭祀神灵的商周礼乐青铜,彰显生活品质的楚汉漆木器,深受大众喜爱的唐长沙窑瓷以及历代陶瓷,到书画、工艺品、耕读传家的明清宗族村落建筑等等,逐一展现,无一不是湖南风俗信仰与生活方式的凝结。


人面纹铜方鼎(商,公元前1600-前1046年,通高35.5厘米,口径28.6厘米,1959年宁乡出土)此鼎是目前全国唯一以人面为饰的青铜鼎。结合其兽角、鸟爪特征,被认为是传说中“有首无身”、贪吃的饕餮类怪神;腹内有“大禾”铭文,寓意祈祷谷物丰收。






附:湖南简介
湖南,地处中南腹地,北饮淼淼洞庭之水,三面雄山峻岭相拥,湘资沅澧四水润泽,气候温和,土腴物丰,自唐号为“芙蓉国”。自50万年以来,先民便在此繁衍生息,以包容开放之胸襟,融合历代移民,演绎成今天的“湖南人”。
几千年来,历经爱国忧民思想的濡化,中原文化的洗练,书院教育的传承,控思潮的激荡,造就了湖南人个性张扬,敢为人先、忠信担当、九死无悔的家国情怀。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