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2020年上海的梅雨季特别长,6月9日入梅,直到7月21日才出梅,梅雨期长达42天,成为本世纪最长的黄梅天。
久雨之中,6月30日突然放晴,抓住时机,驱车赶到向往已久的嘉定南翔古镇。
南翔的名字起源于一个传说。相传在很久很久之前,有人在当地发现一塊石头,常有白鹤栖息之。一个和尚路过见状,认为白鹤飞舞乃是佛地的祥兆,因此在这里建造一座佛寺。寺庙建成那天,白鹤向南飞去,故将寺名题为“白鹤南翔寺”。有诗为证:“白鹤南翔去不归,惟留真迹在名基”。此地也因寺而成镇,取名为“南翔镇”。
传说归传说,史实归史实。史料记载白鹤南翔寺始建于梁天监四年(公元505年),唐代达到鼎盛,寺庙扩大到180亩,僧人800多。南宋理宗赵昀赐匾额“南翔寺”,于是寺名更为南翔寺。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清圣祖题名“云翔寺”,再易为云翔寺。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一场大火将寺庙毁坏殆尽。
现在看到的云翔寺是复建的,2004年落成。由于新冠肺炎疫情,云翔寺一直关闭,不对外开放,我们只能看个外貌。
令人称奇的是云翔寺外挂着“留云禅寺”的匾额,究其缘由,源自上海南市区的留云寺。留云寺毁于日军炮火。一石二鸟,一箭双雕,现在一寺二名,相当于重建了两个寺庙,蛮有创意。
云翔寺烧毁后仅剩原立于山门内两侧的双塔,以及两口古井,成为古镇历史的见证者。
双塔建于五代至北宋初年,也有千年历史。古塔历经沧桑,岌岌可危。1982年根据古塔尚存的构件和痕迹,参考历史文献资料,复原了古塔。新生的双塔七级八面,高11米,全部用砖模仿江南木结构楼阁式宝塔,典型的唐宋建筑风格。
江南古镇大多数建在河道旁,因为船曾是古镇的主要交通工具。南翔水系发达,横沥、上槎浦、走马塘、封家浜等河道穿过古镇。
进入南翔老街,给我的第一印象是独特的街名,都带有解放初期那个年代的烙印,例如和平街、生产街、民主街、共和街、胜利街、解放街等。这与南翔古镇的“古”一点也不协调、不相称,光看这些街名,以为来到解放后建的一个“新”区。
老街两侧,商铺比肩,旌旗招展,好不热闹。
午饭是在当地有名的长兴楼,位于人民街75号,南翔小笼包,食客几乎必点,咬破面皮,吸允汤汁时味道最鲜美。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