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先生1894年10月28日生于苏州,集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于一身,素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1907年,叶老考入草桥中学,毕业后在初等小学当老师。1917年到1921年叶老与夫人胡墨林同在甪直的县立第五高等小学任教。之后叶老当过编辑、教授。叶老在工作之余发表过许多短篇小说、童话、散文、杂文、长篇小说。1949年建国后,叶老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文革后担任民进中央主席(1984-1987)和全国政协副主席。1988年2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60年前,当我还是一个小屁孩时,就知道了叶圣陶这个名字,因为他的文章入选我们的语文课本。其中的《多收了三五斗》,开头是“万盛米行的河埠头,横七竖八停泊着乡村里出来的敞口船”。此万盛米行就在甪直,而且保留至今,现成为一个景点。
官方的人民网曾发过署名文章“叶圣陶与甪角情谊”,透露在叶老生命的最后日子里,还不断轻声压韵地叨念着与甪角有关的三个词,“保圣寺…银杏树…斗鸭池…”,寺、树、池在吴语中同音。
虽然对于高寿94岁的叶老只在甪角工作和生活过短短的4年,却与甪角结下如此深厚的情谊。作为教育家,叶老从甪角起步,他对教育进行改革,在学校里自编各种课本,将课堂搬到大自然中,创办生生农场,辅导学生自编自演课本剧。叶老曾说“我真正的教育生涯是从甪角开始的”,1977年他回甪角,称甪角是“自己的第二故乡”。
1989年春天,遵照叶老生前的遗愿,他的骨灰从北京带到甪角安放,叶老之墓建在保圣寺内。叶落终于归根。
http://s15/mw690/00262Rn7gy6XcHow9X00e&690
http://s11/mw690/00262Rn7gy6XcHpomfw0a&690
2006年6月一部反映叶圣陶生平事迹的电影《叶圣陶在甪直》在其早年任教的江南水乡甪直举行了首映式。影片《叶圣陶在甪直》不仅展现了甪直“水巷小桥多,人家尽枕河”的独特江南水乡风貌,还再现了叶圣陶在甪直教书育人的经历,弘扬了叶圣陶崇尚快乐学习、力主改革教育方法、反对因循守旧、敢于创新的教育思想。
好像小学办在破落的寺庙内成为中国近代乡村教育的一个惯例。例如闵行的北桥小学就在明心教寺破落的寺房里创建。叶老任教的小学也不例外,建在寺院内。叶圣陶与保圣寺,名字中间都有一个“圣”字,冥冥之中就结下缘份。
保圣寺淹没在古镇的一条小巷的尽头:
http://s15/mw690/00262Rn7gy6XcHEKJNIee&690
http://s4/mw690/00262Rn7gy6XcHwomJBc3&690
修缮一新的保圣寺二山门:
http://s7/mw690/00262Rn7gy6XcHIkrvE56&690
保圣寺是江南一座著名的千年古刹,始建于梁朝天监二年(公元503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保圣寺历经兴废,最盛时,殿宇5000多间,僧众千人,范围几达半个甪角镇。及至明代成化年间,寺内仍有200多间建筑,保持了一流寺庙的格局。寺内现存的二山门、天王殿、古物馆等建筑是按乾隆年间的原貌重修起来的。现在的保圣寺,内无一个僧人,只是供游客购票参观的景点。
天王殿气宇轩昂,殿内原有高大的四天王泥塑,抗战期间毁于侵华日军之手,现展览当地出土文物。笔者到访时正在举办古代铜镜展。天王殿单檐歇山式屋顶,屋角起翘,显示江南佛殿式特有的建筑风格:
http://s9/mw690/00262Rn7gy6XcHM7Rqw28&690
天王殿前有一株百年枸杞:
http://s2/mw690/00262Rn7gy6XcHPFIsNb1&690
展出的唐幢宋础,上面的经幢建于唐(854年),下面的柱础重建于宋,是宋代石刻精品:
http://s4/mw690/00262Rn7gy6XcHVJAtlf3&690
展出的大铁钟,明末清初铸造:
http://s4/mw690/00262Rn7gy6XcHZkFgvf3&690
殿堂毁坏后留下的宋代柱础:
http://s3/mw690/00262Rn7gy6XcI6Ycxkc2&690
http://s2/mw690/00262Rn7gy6XcI7FUpX51&690
保圣寺原有唐代“塑圣”杨惠之所塑十八尊古罗汉像,但从清乾隆年间起不曾维修过,至1929年保圣寺大殿严重损坏,十八尊古罗汉像只剩下九尊。1932年成立罗汉像抢救机构並新建古物馆。为保护壁画似的泥塑罗汉像不受強光照射而退色和风化,馆内只有房屋侧面很小的窗户照明,而且不准拍照,只能用网上下载的照片:
http://s3/mw690/00262Rn7gy6XcKEJDOyb2&690
这些泥塑罗汉像成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
http://s8/mw690/00262Rn7gy6XcIbpIt9a7&690
保圣寺的殿堂早已倒塌殆尽,然而两株有灵性的树龄超过1500年的古银杏仍挺拔耸立在寺院内,成为当年叶老保圣寺创作的长篇小说《倪焕之》中描写的“高高挺立的银杏树”的素材。叶老在北京的书房里,常常会拿出夹在本子里的从甪直带去的银杏叶观赏一番。
现在这株千年银杏寺树长得枝茂叶繁:
http://s14/mw690/00262Rn7gy6XcIftuiN0d&690
清风亭与陆龟蒙墓
在保圣寺寺院内有唐代诗人陆龟蒙建造的清风亭,沿袭至今有千年历史,内有诗人执卷阅书泥塑像:
http://s4/mw690/00262Rn7gy6XcInGSWf13&690
陆龟蒙(约卒于881年),字鲁望,号天随子,苏州长洲县人,居住在甫里(今甪直),别号甫里先生,系晚唐诗人、文学家。陆龟蒙看不惯唐代官场的腐败与黑暗,隐居甪角,两袖清风,一生清贫。
陆龟蒙墓园占地约一亩,封土高1.2米:
http://s9/mw690/00262Rn7gy6XcIsrCti98&690
陆龟蒙生前喜好斗鸭、逗鸭和喂鸭,后人在其墓前建有“斗鸭池”,用整块武康岩雕凿而成,十分罕见:
http://s1/mw690/00262Rn7gy6XcIwhpccd0&690
清风亭外围栏柱头上的石鸭:
http://s5/mw690/00262Rn7gy6XcIzXZ9Ga4&690
叶圣陶纪念馆
叶老任教的高等小学校舍现在辟为叶圣陶纪念馆:
http://s1/mw690/00262Rn7gy6XcIHqd4A30&690
叶老半身塑像,赵朴初题字“一代师表”:
http://s6/mw690/00262Rn7gy6XcIKaY17c5&690
叶老称甪角是“自己的第二故乡”的展板:
http://s11/mw690/00262Rn7gy6XcINsVce0a&690
叶老长篇小说《倪焕之》描写保圣寺古银杏的展板:
http://s2/mw690/00262Rn7gy6XcIR8zypf1&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