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基因突变检测的临床意义

(2013-02-25 23:07:50)
标签:

健康

分类: 分子诊断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基因突变检测的临床意义

童春容编译

75% 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有重现性染色体和/或基因异常,可用染色体显带技术,荧光标记探针的原位杂交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出来。B-ALL常见超二倍体(染色体超过50/每个细胞)、亚二倍体(染色体小于44/每个细胞),染色体易位引起融合基因如t(12;21)/ETV6-RUNX1 (TEL-AML1)t(1;19)/TCF3-PBX1 (E2A-PBX1), t(9;22)/BCR-ABL111q23易位形成MLL融合基因等。在T-ALL常见激活性NOTCH1基因突变,超二倍体,染色体易位导致以下转录因子基因异常,如: TLX1(HOX11)TLX3 (HOX11L2)LYL1TAL1MLL等。这些结果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预后并选择治疗,对提高ALL的整体治愈率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但仍有一些患者不能很好地预测并尽早选择恰当的治疗,最终复发。ALL复发后如果不能再次获得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移植成功率明显比AML差,所以及时判断ALL的预后尤其重要。

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进展,测序技术逐渐进入临床应用。全基因组测序研究发现,绝大多数ALL患者都有基因突变,ALL累及的基因突变在50个以上,大多数ALL的基因突变累及以下基因:PAX5IZKF1EBF1LMO2CDKN2A/2BPTENRB1BTLACD200TOXNR3C1TBL1XR1ETV6ERG。以下基因突变与ALL的预后及治疗选择相关,因此受到关注。

1   IKZF1

IKZF1基因缺失性突变是高危ALL的特征,约63.083.7%BCR-ABL1阳性B-ALL患者伴IKZF1基因突变,BCR-ABL1阴性但有IKZF1突变的患者和BCR-ABL1阳性的患者具有相似的基因异常特征,包括激酶激活的特征,又称为BCR-ABL1ALL。美国儿童癌症协作组(COGAALL0232研究显示, 经过对年龄、性别、血液白细胞计数校正后的统计,BCR-ABL1B-ALL的无事件生存率(EFS)比无IKZF1突变者差,分别为62.6%±6.9% 85.8%±2.0%BCR-ABL1ALL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或JAK拮抗剂治疗可能有效。

15%的儿童B-ALL30%的成人B-ALL5%T-ALL患者有IKZF1突变,约20%染色体核型正常的ALL患者有IKZF1基因突变。MLL相关融合基因阳性的ALL患者也常伴IKZF1突变。IKZF1很少发生于髓性白血病,但约86%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急淋变时可检测到发生IKZF1突变,是CML患者急变的重要促进因素。约50%IKZF1突变患者有CRLF2 异常及JAK1/2突变。

CRLF2易位及JAK家族突变

CRLF2基因位于Xp22.3/Yp11.3染色体的PAR1区域,编码细胞因子受体样因子(又被称为胸腺基质淋巴刺激素受体)CRLF2IL7Rα一起形成胸腺基质淋巴刺激素受体。CRLF2易位形成IGH@-CRLF2融合基因或CRLF2突变导致P2RY8-CRLF2过度表达与ALL有关。

CRLF2基因异常与JAK基因激活性突变有关。JAK家族包括JAK1JAK2JAK3TYK2JAK/STAT为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生长因子受体的信号传导途径。与MPN的标志性突变JAK2 V617exon12突变不同,ALLJAK1/JAK2的突变发生在假激酶或激酶结构域。50%CRLF易位的患者有激活性JAK1/2突变,几乎全部有JAK1/2突变的B-ALL同时有CRLF2易位。

7%的儿童ALL50%的唐氏综合征相关ALL(DS-ALL)CRLF2异常。最近美国儿童癌症协作组(COG)研究显示,在非DS-ALL, CRLF2基因异常者预后差。

无论有无同时伴随JAK基因突变,CRLF2异常者表现为JAK-STATPI3K/mTOR途径激活,用JAKmTOR抑制剂可能有效。美国已经开始临床试验,采用JAK抑制剂ruxolitinib治疗儿童恶性肿瘤,包括CRLF2/或基因突变的ALL

JAK1/JAK2基因突变见于18%-35% 唐氏综合征相关ALL(DS-ALL), 10%BCR-ABL1阳性ALLJAK1突变也可见于T-ALLJAK基因突变的ALL预后差,用JAK抑制剂治疗可能有效。

3 CREBBP

CREBBP编码转录共激活因子乙酰转移酶CREB结合蛋白, 其突变见于约20%的复发ALL,特别易见于复发的超二倍体ALL。突变区域位于组蛋白乙酰转移酶(HAT)结构域,CREBBP介导糖皮质激素的反应。因此CREBBP突变者对激素疗效差可能是ALL复发的原因,用组蛋白去乙酰基酶抑制剂可能有效

4 TP53 (p53)

ALL不常见,但预后差, 见于12%的复发的ALL

5 PHF6

2009年首先在早期前体T-ALL(ETP-ALL)中发现PHF6突变,其白血病原始细胞表达cCD3,不表达CD1aCD8CD5弱表达或缺失,不表达干细胞及髓系标志。ETP-ALLT-ALL10-15%,诱导缓解率、EFS均低。ETP-ALL与非ETP-ALL比较,激活性基因突变(如NRASKRASJAK1NF1PTPN11JAK3, SH2B3)及IL7R发生率分别为67%19%

6 IL7R

基因突变见于7%B-ALLT-ALLIL7R基因突变导致IL7JAK-STAT信号途径激活。用JAK抑制剂ruxolitinib治疗IL7R突变的ALL可能有效。

7 EZH2

表观调节基因突变,在ETP-ALL患者发生的频率很高,也可见于滤泡淋巴瘤(FL),但在这两种疾病,EZH2突变的位点不同,FL多在Y641突变。提示可用表观基因调节剂治疗。

8   激酶活性增加相关的基因易位或突变:ABL1PDGFRBEPORJAK2SH2B3

这类患者用TKI可能有效

9   NOTCH1FBXW7NUMB

NOTCH1激活性突变见于约40%T-ALLFBXW7NUMBNOTCH1的调节基因,如果发生功能丢失性突变也可导致NOTCH1激活。最近已经开发了NOTCH1的小分子抑制剂或抗体,可能对这类基因突变患者有效。

 

参考文献

1    Charles G. Mullighan2012, The molecular genetic makeup of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Charles G. MullighanASH Educate Book

2    Kraszewska MD, et al, 2013, BCL11B, FLT3, NOTCH1 and FBXW7 mutation status in T-cell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patients. Blood Cells Mol Dis. 2013 Jan;50(1):33-8.

3    Ma W, et al, 2012, NOTCH1 signaling promotes human T-cell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initiating cell regeneration in supportive niches. PLoS One. 2012;7(6):e3972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