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解说(14·17-18)
(2022-06-30 04:35:46)14·17
孟子曰:“孔子之去鲁,曰:‘迟迟吾行也,去父母国之道也。’去齐,接淅而行,去他国之道也。”
【解说】
本章只是重复10·1章中提及过的孔子的“两个表现”,而且文字同那里说的无别,没有必要作解说。
【译文】
孟子说:“孔子离开鲁国时,说,‘我们慢点儿走罢,这是离开祖国的态度。’离开齐国时,则不等把米淘完、漉干就走——这是离开别国的态度。”
14·18
孟子曰:“君子之戹于陈、蔡之间,无上下之交也。”
【解说】
“戹”是“厄”的异体字,从“戹于陈、蔡之间”的说法可知,这里说的“君子”是指孔子,本章前句是概述《论语·卫灵公》篇中的这段记载:孔子“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后句是孟子对之作解释,说那是由于(他孔子)同两国的君臣都没有交往的缘故。——这个评论性解释说明,孟子是既有“傲气”,又很懂得“交往”对于君子成事,特别是免祸具有重要的意义。
【辩析】
关于孔子“戹于陈、蔡之间”的事,《史记·孔子世家》的说法是: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陈蔡两国的大夫怕孔子诛责他们的罪恶,因而围困孔子。
【译文】
孟子说:“孔子曾被困于陈蔡两国之间,那是因为他同陈蔡两国的君臣都没有交往的缘故。”
前一篇:《孟子》解说(14·15-16)
后一篇:《孟子》解说(14·19-20)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