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孟子》解说(8·33)

(2022-05-20 17:59:04)

8·33

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

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馀,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与其妾讪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

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

 

【解说】

1、我对这一章有特别的感情:它是我读高二时语文课本中的“一篇课文”,老师讲解这篇课文,朗读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一句时的表情和声音,我至今不忘,简直“历历在目,音犹在耳”。——后来,和一个“有文学细胞的人”谈及这篇“课文”,他说:“这是世界上第一篇短篇小说。”所以,我至今能背诵这篇文章。

2、此章文字不难懂,只需解释几个字:古时妻子称丈夫为“良人”; “餍”是“吃饱”义;“蚤起”即“早起”。“施从”可译作“跟踪”:“施”字读“移”,有人说是古“斜”字,我则以为是借作“迤”。“徧国中”是“走遍全城”的意思;“卒之东郭墦閒,之祭者”是说:最后到了东城郊外的墓地,走向在那儿扫墓的人。“施施”,一般从赵岐说:“犹扁扁,喜悦之貌。”我以为是借作“怿怿”:“施”可读“迤”,与“怿”音同,且“怿”直接是喜悦貌。“骄其妻妾”,《杨著》译作“向他两个女人摆威风”,十分传神。——不知为什么,此章开头无“孟子曰”字样,但结尾四句显是孟子发出的评论。

 

辩析

1、“不足,又顾而之他”两句,就我所见,一律翻译为:“不够,又东张西望地跑到别处去乞讨了”。——我不明白注家们怎么这样粗心,竟然看不出承上文读来,这个“他”字只会是指“别的人”,而不是指“别处”。

2、最后四句表达感慨的话,《杨著》注释第二句说 :“这句话的主语是‘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其妻妾不羞而不相泣’,谓语是‘几希’;主语中的‘者’、‘也’两字,不过因主语太长,助其停顿罢了。”所以其译文是:“由君子看来,有些人所用的乞求升官发财的方法能不使他妻妾引为羞耻而共同哭泣的,实在太少了。”——我认同该书的注释(译文似有语病),但我以为,此章主旨无疑是讥讽那些为了在人前“长脸”,竟不惜自欺欺人地采用可耻方法的人,但这种人不必是“乞求升官发财者”,这故事的主角,即那位“齐人”,也并未直接表现出希求升官发财的目的。因此,也可以认为孟子这是在告诫人们:“爱面子”,希求得到别人的尊敬,以至被人羡慕,这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但如果采用了不正确的方法,走上了邪道,那不过是自欺欺人,结果将适得其反,成为可笑、可耻、可恶、可悲的脚色。

3、末段头句“由君子观之”,一般都直译为“由君子看来”,我判为误译:若是这意思,不会加“由”字。——我认同有本书的理解和翻:“从君子的观点来看”。

 

【译文

齐国有个人娶了一妻一妾,住在一起。那人每次出门,回家时总显得喝足了酒、吃饱了肉的样子。妻子问同他一起吃喝的是些什么人,他总说都是有钱有地位的人。他的妻子就对他的妾说:“夫君每次出去,回家时总显得喝足了酒、吃饱了肉的样子;我问同他一起吃喝的是些什么人,他总说都是有钱有地位的人,可从来没见有显贵的人来我们家。我准备暗地里查看一下他到底去了什么地方。”

第二天她清早起身,暗中跟着丈夫去他去的地方,可跟遍全城,没有发现一人停下脚步跟他说句话。最后到了东门外的一块墓地中间,看到他走近一个祭坟的人,向那人乞讨吃剩的酒菜;没吃饱,又东张西望,向别处的人去讨。——(这时她才终于知道了:)原来,这就是他吃饱喝足的办法。

那齐人的妻子回家后,就把见到情况告诉他的妾说:“良人,可是我们指望终身依靠的人,今天才知道,他竟是这样的人!”(说罢,)同妾一起嘲骂丈夫,在院子里相对而泣。那齐人(此时还没有回来,)当然没有听到、看到。当他得意洋洋地从外面回来时,照样是向他的两个女人摆威风。

从君子的眼光看来,有些人,他们用来求取升官发财的手段,极少是能够不让自己的妻妾感到羞耻、不至于在庭院中相对而泣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