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好玩儿的绘本创作实验——《洞》

标签:
绘本文化育儿 |
绘画一定要在一张白纸上开始吗?如果白纸上已经点了一个墨点儿,怎么接着画?如果白纸上在特定的地方有一个圆圆的洞,如何将它融入自己的画中?我们可以把一个有洞的白纸交给几个不同的人,让他们各自发挥想象力完成这幅画,看看每个人都怎样巧用这个既有的洞,这肯定是一个有趣的挑战。这种预先限定条件的趣味挑战在很多领域都可以存在,比如先设计一个开头,然后让不同的作家续写故事;先规定好韵脚,然后几个人各自创作同主题的古体诗词;再如先在天元摆上一粒白子,再让双方开始下围棋,等等。
就像这本《洞》,每页纸都在相同的地方存在一个洞,每幅画面都要将这个洞交代妥当还要不断变化、频出新意,既要合理巧妙,又要风趣幽默,所有的画面连贯起来,还必须是一个完整的故事,而且这个故事的主线就紧紧围绕这个洞。这对一位绘本作家的想象力是多么巨大的考验啊。作者图谢特尔必然是先在厚厚一摞纸上钻了一个洞,然后再一张张的构思绘画。这是一种非常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创作实验,而图谢特尔的这个实验取得了出奇好的效果。
我们知道实验话剧,实验小说,这本《洞》就是一本带有实验性的绘本。通过故事的层层推进,作者给小读者们展现了画面上的这个洞,究竟有多少种可能性。那个淘气地四处乱窜的洞,那么不合逻辑地存在着,又总是恰如其分地出现在某个地方,扮演某个角色。活泼四溢的想象力,在故事中变成了俯拾皆是的幽默感,因此,作者的这种实验性,丝毫不会给小读者带来任何疏离感和接受障碍,而是可以让小朋友忍俊不禁的同时,得到想象力的启发和艺术欣赏的启蒙。当然,这种有“洞”的书,不仅是对创作的挑战,也是对编辑出版的挑战,本书有几个地方,洞的位置和它本应在画中占据的位置错位了那么一点点,算个小小的遗憾吧。
《洞》,作者是挪威人厄伊温·图谢特尔,国内版来自安徽少儿社的国际安徒生奖大奖书系,2014年5月的新书。顺便提一下,我们曾经推荐过一本名字也叫《洞》的绘本,来自日本的古川俊太郎,那个“洞”讲的是人生哲理,而这本来自挪威作家图谢特尔的“洞”,则更多是艺术启蒙。
http://s6/mw690/00260gsOzy6NVVYpwFf15&690
http://s16/mw690/00260gsOzy6NVVYsaAf6f&690
http://s7/mw690/00260gsOzy6NVVYPheC96&690
http://s14/mw690/00260gsOzy6NVVYPQDP3d&690
http://s10/mw690/00260gsOzy6NVVYSxFD49&690
http://s15/mw690/00260gsOzy6NVVYTSsC6e&690
http://s14/mw690/00260gsOzy6NVVYFOWhfd&690
http://s7/mw690/00260gsOzy6NVVYJSOG16&690
http://s16/mw690/00260gsOzy6NVVYRPGfbf&690
http://s9/mw690/00260gsOzy6NVVZh00w08&690
http://s5/mw690/00260gsOzy6NVVZilpO74&690
http://s10/mw690/00260gsOzy6NVVZ4ZMR19&690
http://s8/mw690/00260gsOzy6NVVZb5Xx97&690
http://s12/mw690/00260gsOzy6NVVZtATN9b&690
http://s11/mw690/00260gsOzy6NVVZvOf8ea&690
http://s12/mw690/00260gsOzy6NVVZAeAr5b&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