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这件事儿,可以很好玩儿——《大口吃饭的秘密》

标签:
育儿文化绘本 |
常有家长问我(男性居多):为什么我家宝宝不爱和我说话聊天,为什么你说出话来小朋友们都爱听呢?我的回答很简单,因为你没有学会用宝宝喜欢的方式和宝宝说话。总是用大人的口吻,居高临下的给宝宝下命令、讲大道理,小朋友们当然不爱听了。要想和小朋友们有共同语言,就要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把握他们的兴趣点所在。而要学习这些,当然还可以找我们最熟悉的这位老师——绘本。
比如这本《大口吃饭的秘密》,就是教我们如何用孩子喜欢的方式和他沟通的很好的案例。佑佑是那种吃饭不积极的小朋友,但在想象力方面还蛮开窍的,不知谁给他虚构了一个窗帘小人伦伦的形象。这个伦伦会把饭菜捏成好玩的形状,然后再诱导佑佑大口大口吃下去。结果佑佑高兴地边玩儿饭菜拼图的游戏,边吃了个盘儿光碗儿净,连平时最不爱吃的胡萝卜和青椒都一扫而光。
这本书的最突出特点就是想象力出众,而且非常契合幼儿的心理。小宝宝的主业就是玩儿,他们的成长发育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玩儿实现的。吃饭这件事为什么非要那么严肃,不能玩起来呢?与此类似,穿衣服、洗澡、起床、理发这类可能宝宝不太喜欢的事儿,也都可以找到妙趣横生的玩儿法,就看我们家长有没有想象力了。经常和宝宝共读这类书,就可以让我们重拾童心,培养和孩子的共同语言,找到孩子喜欢的沟通方式。
回到吃饭这件事儿,过去有个老话,“一个小猪不吃食,两个小猪抢食吃”。对付这类吃饭不积极的小朋友,最好的办法就是给他找一个抢食吃的对手,真实的不好找,也可以虚构一个,就像本书中的窗帘小人伦伦。话说好像小朋友们只分两类,一类跟饭有仇的,吃饭不积极,得追着劝着喂;一类跟饭亲的,吃起来没够,得拦着别吃多,就很少有小宝宝吃饭不偏不倚正合适的。我们家的猴儿子属于后一种,所以我家吃饭时是不需要“伦伦”登场的,不但不能“大口”,还得提醒他小口、细嚼慢咽,在这方面也形成了一些“招数”,回头有机会和各位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