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子坊陈逸飞工作室和他的守护人
图 / 文
微笑人生
上海田子坊被称之为“上海的苏荷”、视觉产业的“硅谷”、“新天地第二”,是上海的时尚创意产业的发源地。田子坊位于泰康路210弄,由上海特有的石库门建筑改造而成。田子坊是婉约的、小资的、回眸一笑的缠绵。1998年,画家陈逸飞将工作室搬到这里,这片落寞的工业厂房开始迎来艺术中心、画廊、工作室的艺术创意聚会

画家陈逸飞的工作室大门
陈逸飞工作室原先是上海食品工业机械厂木工间旧址,1998年陈逸飞租借这里改造成了工作室,田子坊开始吸引众多艺术家入驻。由于文化与商业的有机融合田子坊成了上海的一张新名片。
我家住在田子坊附近,每当有朋友到上海旅游,我都会带他们去田子坊游览,参观陈逸飞工作室也是我们必去的节目。原本我对陈逸飞知之不多,只是他周庄的《双桥》油画,给了我很深的印象和强烈的视觉冲击。

陈逸飞工作室

工艺师蒋爱林老师的热情接待游客
每次前来参观,我们都会受到一位来自景德镇的陶瓷工艺师蒋爱林老师的热情接待,他是著名画家陈逸飞的团队成员,深得陈逸飞的信任,2005年陈逸飞去世后,感恩的蒋爱林在这里已经守护了十六个年头,他克服了许多困难,把画家的中西方艺术用自己的陶瓷艺术展现出来,留给这个繁荣的世界。
他向我们介绍,在那个特定的时代,高,大,全的形象塑造和僵硬的模式,让我们几乎窒息。陈逸飞在美术艺术界特立独行,吹来了一股艺术新风。给一般的老百姓带来强烈的艺术熏陶。就那个时代来说,陈逸飞的业绩是不可否定的。也许陈逸飞的后期所做的探索太多了,以他的能力和耐力已经无法承受他自己所挑起的重担。我们只是感叹于他的英年早逝。
东方少女雕塑
在工作室的门口摆放这一尊陈逸飞设计的“东方少女雕塑”高3.15米,重约300公斤。蒋爱林老师介绍说——雕塑描述了一位上世纪30年代的上海少女,身着旗袍,右手执扇,左手提着鸟笼,额头微微上扬,身影婀娜多姿,表现了东方女性的活力与优雅,以及中国旗袍的柔美和温婉,显现出东方艺术的神韵,将中国古典美与现代艺术进行了精准结合。
工作室的四周挂满了陈逸飞不同时期的油画作品,其中最吸引人的是周庄水乡的《双桥》和反映红军长征的油画《雄关漫道真如铁》的油画。每次参观都有许多游客在这些画前拍照留影。
《双桥》

《雄关漫道真如铁》

世纪大道上的《东方之光》(日晷针)雕塑

临港南汇嘴上的《思南鱼》雕塑
他还向我们介绍说,在改革的年代,陈逸飞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上海最著名的两大城市雕塑——世纪大道上的《东方之光》(日晷针)雕塑和临港南汇嘴上的《思南鱼》雕塑都是由他担任艺术总监,在众多方案里确定建造的。

蒋爱林老师
蒋爱林老师
蒋爱林老师
这次疫情期间,蒋爱林老师除了做好接待讲解工作,还在逸飞陶艺工作室的小阁楼里,踏着自己的节奏,思考、钻研、设计、烧制陶瓷坯,在陶艺创设中推陈出新,融入生活感和现代感。他要将这种非遗文化传承光大下去。






蒋爱林老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