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学家为谁说话?
蒯辙元
近日大陆一经济学家声称:“经济学者应该替老百姓说话吗?很遗憾,这不是从事经济研究人员必然的义务或者使命。”此公高论甫出,立即引起公众抨击连连,如此经济学家自然招致社会极大的反感。真不知这位经济学家何出此言?
经济学的本质并非纯理论的玄学,而是具有强烈应用性的经验科学,具有强烈实践性的实证科学,是直接服务于经济社会的服务科学。也可以说,经济学的本质特点就是服务,经济学研究的最重要的、首位的就是国计民生。
因此,经济学家的必然义务和使命就是为国计民生服务,为国家的宏观经济规划与实施、宏观经济运行与调控及公共决策与公共政策的科学性、公正性、协调性等建言建策,而为国计建言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民生服务。中国社会、中国老百姓需要的正是为之说话、代言和服务的民生经济学家。
毋庸讳言,中国经济学家中不乏漠视民众、民意者。他们中有两种人,一种是眼睛长在头顶上,只盯着政要,只为政府服务的所谓御用经济学家;一种是眼睛长成方孔,只盯着钞票,只为企业家服务的企用经济学家。这两部分人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无论是为政府说话,还是为企业家说话,都同样漠视民众。
他们中不少人还自称为是研究宏观经济、市场经济的主流经济学家。其实,他们的经济学研究无论自觉的还是非自觉的,都是为了名利、地位、金钱,只要能满足名和利,什么经济学家的学术良心、文章道德、学养作风都可以置诸不顾。他们的眼里哪里还有民众、民意、民生呢?这样的主流经济学家,显然是不受老百姓欢迎的,而且沦为“公众最排斥的群体之一”。
这些年,尽管大陆经济学家备受公众质疑,甚至发出了“真正的经济学家有几个”的诘问。即使在学界,也有香港学者提出大陆称得上经济学家的只有五六个之说。
姑且不评论这些诘问和说法,但应该说大陆经济学家中,包括主流经济学家中胸怀百姓、心系民瘼者还是有的,例如吴敬琏先生就被誉为“有良心的经济学家”,一向敢讲真话,敢为老百姓鼓与呼。
近日,他又抛出重磅炸弹,提出了惊人的论点:“实现全民低保,是国家财力完全可以做到的,对老职工的社会保障补偿问题,国家财力也是可以支持的。”他是在大声疾呼中央政府尽快实行全民低保。
这番言论自然获得了社会大众的欢迎,尤其备受线民激赏。当前的中国需要更多的像吴敬琏先生这样有学术良心、有社会责任、有文章道德的经济学家。(作者:蒯辙元
2006.7.17 香港商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