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道家养生功基本功法(一)——叩齿吞津之「吞津」

(2013-05-07 13:19:59)

叩齿吞津法包含叩齿和吞津,本文先写吞津。


口中津液分为唾和涎,当中「肾在液为唾」,「脾在液为涎」,唾和涎分别为肾气和脾气所生化之物。而唾和涎合称「金津玉液」。


古人对唾和涎的重视,都在「金津玉液」四字中反映出来。个中原因在于,肾为先天之本,因肾藏先天之精;而脾为后天之本,因脾运化水谷,为气血生化之源。此外,五脏藏精,精化津液而濡养全身,故口中津液实是由精所化,每一滴都非常珍贵,不是可以随便吐去的。


古代方士术士都熟悉这些知识,所以发明了叩齿吞津法,作为道家养生中的基本功法。例如唐代长寿医师兼道士孙思邈(581-682年)在著作《千金方》写:「每晨起,以一捻盐纳口中,以温水含揩齿,及叩齿百遍,为之不绝,不过五日,齿即牢密」。又如北宋文豪苏轼(1037-1101),对养生之道有深入研究,撰有《养生论》、《续养生论》等著作,他曾介绍一种与叩齿咽津有关的练法:「夜里盘腿打坐,叩击牙齿,调整呼吸,去除杂念,专心内观。然后以舌舔唇齿,转动舌头漱炼津液,当津液满了以后就低头咽下,送入丹田,下咽时要『谷谷然有声』,唾液要分三口咽下。」苏东坡续说,初练效果可能不明显,但百日之后就截然不同,其效果比服药要好许多。


叩齿吞津是道家养生的常用功法,在道家古籍中反复论述,其效用不容置疑。因唾归肾后化精,故长练此功,可治耳鸣、腰膝酸软、虚劳等肾虚症状;而涎归脾,可帮助消化,助脾运化水谷。


自 http://www.hedaotang.net/ziliao/daojianeidangong/722.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