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马拉松(香港渣马)挑战330完赛攻略及经验分享!香港马拉松赛道见!
标签:
香港马拉松港百330完赛攻略香港攻略渣打马拉松 |
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并不是跑步大神,虽然我很早就开始跑步,但我并没有太注重成绩。06年大学念书时跑了人生第一次厦马全马还是因为体委帮我弄错了(我报半马他给记错成全马,感谢他让我有了第一次全马成绩),成绩是530,2011年跑了第一届广马也是5小时,之后因为工作繁忙再也没有跑过比赛。16年体检查出轻度脂肪肝后转为中度脂肪肝后,重新开始跑马。所以,我并不是什么大神,16年只跑了半马,港马前我也只有在17年东莞马拉松跑出一次326进了330的成绩,18年港马是我的第五个全马,成绩330。所以,这篇文章应该更适合不那么大神的跑友看看。
这是我18年香港马拉松的官方成绩:3:30:08,避免大家说我是嘴炮党,其实我是努力党。http://s15/mw690/0025WyBdzy7prV1vIui3e&690
这次330多了8秒,其实状态不是很好,赛前一周每天都在给右脚脚踝擦药,希望疼痛不要出现,但在出发20k后左脚脚背就一直痛到40k,中途这20k左脚不太敢发力,但40k后却奇迹般的疼痛消失,估计是麻木了。最后2k我还有加速的能力。
Ok,让我们先认识一下港马线路图和爬升情况:
对线路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后,我问你:你记住了啥?反正我起跑后啥也没记住!我唯一记住的是:我需要记得前面有坡坡坡等着我。
那首先,我们日常要如何准备备战渣马呢?
不得不说,我这次身边好多平地马拉松330的小伙伴港马都跑到了4字头,用小伙伴翔的话说:所以平地330选手的水分还是蛮大的。当然即便平时300内的选手,很多人在港马也会降低配速以备安全完赛,如果说港马是330选手的检验石,那的确蛮准的,如果港马你都能跑进330,那你的330实力绝对不容否定了!
说实话,大家别扁:这次渣马的坡对我来说其实一点压力都没有,如果不是因为左脚太痛下坡不敢跑起来,成绩是会提一些的。那重点来了:为什么坡对我来说不是“坡”了呢?那还是要归功于日常的跑坡练习了。
我日常所在跑团:小棉羊就是以越野出名的(我也会跑明年港百哦,港百赛道见)。我们每周三周五都会在越秀山练习爬升跑步。越秀山大斜坡:单程310米,上下10趟6.3公里,爬升340+;纪念碑楼梯:单程498级,上下10趟4.6公里,爬升460+,每周的训练对我的耐力和心肺帮助提升很大。我记得刚开始跑时,上下2个回合就累得受不了,但是坚持几个月后发现跑坡和跑平地差不多,甚至我跑坡的半马时间和我跑平地的半马时间也差不多,我认为日常的训练帮助了两个部分:一是呼吸的强度得到提升和改善;二是腿部肌肉的耐力和抗压强度提升了。广州的跑友欢迎来越秀山一起训练。
所以,针对想破港马330的跑友,第一:你得保证你平地马拉松能330内能完成,甚至平地320内能完成,这得练习速度跑;第二:你得有针对性的练习爬升能力。
第一:平地330内完赛,具体是330内多少?不好说,但330这个基本能力应该要有。毕竟我最好成绩也只有326(我也不是比赛型选手,日常一般8.30起床,生物钟调整不到比赛状态)
如何练习爬升呢?
可以找一些起伏适当的斜坡或者楼梯练习。如果你的居住环境没有斜坡或者楼梯,可以试一下这些情况:跑步机调整跑步斜度;2:一般城市里桥都是有斜度的,可以找桥练习;3:楼梯间也可以,但注意安全;4:公园或者周边爬山练习。而且很重要的一点:训练的量也要合理,太少没效果(港马可是连续7k的大长坡),循序渐进。
这些都解决了。
说说装备。很多人说港马不适合pb,除了赛道虐之外,我觉得气候温度也是一大原因。晚了太晒,即便不太晒温度也不会太低,所以准备330的朋友不用太担心冷的问题,真正跑起来后,只会觉得热热热。赛后和朋友交流有一些跑友出现失温的情况,应该是比较佛系的跑友,想争取330的跑友基本可以忽略失温的问题。
所以服装尽力轻薄,防寒的皮肤衣之类的可以不用,因为有坡的关系,小腿套或者压缩裤可以准备,当然有的跑友不习惯腿套的也没问题。我个人力量不行,所以选择了压缩裤。鞋子切记:不要穿新鞋,也不要因为到了香港买买买就穿一双新鞋上场,坚决sayno!平时穿什么鞋跑就穿什么,当然,底部略厚一些对于减少坡度缓存应该是会好一些。至于帽子是不是要戴,看自己习惯,防晒是可以考虑带的,但是桥上风大,小心帽子吹走(我厦马在桥上帽子就被风吹走还得捡)习惯的话我建议尽量带,因为晒伤是不可逆的!袜子选择棉质略微偏厚的吧,缓解一下压力,作用不大。
熟悉南方天气的跑友都知道香港风雨切换说变就变,所以我每次出行衣服带两套:如果下雨,就要穿沥水的衣服,袜子就不穿吸水性好的棉袜,鞋子也不能穿吸水太重的;如果天晴,那就选择透气性好一些的。总之起床时就知道应该要选择穿哪个方案了。
那随身补寄要不要带呢?我建议要带,我就亲眼见到我们跑团240大神因为没带盐丸最后抽筋没完成自己设定目标的例子。所以无论港马的补寄多好(也不太好,但饮料包装超级赞),自己带了心里有底。我这次带了5胶6盐丸,最后吃了4胶5盐丸(出发时跑友只带了1颗盐丸,慷慨的分了一颗给她),每个人对能量胶和盐丸的需求不一样,需求时刻不尽相同,所以自己训练时要充分的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
手表和手机:真不好说,我没有手表,但港马跑我附近的小伙伴的手表没一个准的(桥的原因太飘?),明明才12k就飘到15k了(但我看pan师兄的手表又超准),当然,手机也有飘的,无论如何,准确的配速和距离测配能给你一个准确的信号,所以自己平时跑时就要对自己的装备了如指掌,不要跑了才说手表不准,1k差几秒最后误差是会很大的,不能开玩笑。
聊完了装备和赛前训练准备,那我们开始上路吧。
既然大家都是冲330去的,基本底子肯定都是有的。那么,我就忽略很多小细节了。但唯一不能忽略的就是:你对赛道的重视!
大家都知道330完赛要求的全程平均配速是458,牢牢记在心里。能跑进330的人,我毫不怀疑你10k配速可以达到4分配速,但赶紧打消开始配速要去到430或者更快的配速。不然这样后程撞墙的几率太高,完不成330。
我把我自己的大概能力给大家说说,大家也好做一个参考。我目前平地10K的最快速度也只有41分左右,半马的最快速度估计在130左右。但我对自己配速和调节能力掌握还是比较自信,几乎没爆过,在一次30k拉练时撞过一次墙。
17年9月跑量:101k;10月:187k;11月:151.8k;12月:109.6k;18年1月:118k。从数据来看,我不属于特别勤奋的跑者,17年9月之前的跑量基本也在100左右徘徊。但是我每次训练很认真。从16年的530配速提到17年的430配,到18年应该还能逐步提高一些。大家可以参考一下自己的能力,再对比一下我的方案,这样就会得出更适合自己的330配速比方案。
跑马开始:实在不好意思我没有存包,所以没有感受到存包是否方便,但身边没有小伙伴吐槽存包不方便,那就应该还ok吧。
港马分了很多枪,最早的精英组5点多就开跑了。精英组也是6.15就出发了。因为我报港马前其实是没有上一年的全马成绩的(用半马成绩报名全马)。所以我被分到了1组6.35,还ok。建议提前2-3个小时起床,吃东西,补充能量,上洗手间排空,这些准备非常重要,一旦上路,任何不舒服都会把你败下阵来。然后提前1个小时准备出门。香港地铁比较方便,起跑点就在尖沙咀地铁H出口走几分钟就到,所以其实无论住哪里都挺方便。心理先不要紧张和给自己压力,轻装出发。
我去的比较晚,和团友拍照后慢慢往前挪。没有唱国歌,没有特别激情的主持,随着主持人的倒计时。大家出发。
重点提醒:港马起跑到前3k都没有看到厕所,所以小伙伴们自己要想办法解决方便的问题。在3k左右看到一个移动厕所:居然要翻很高的栏杆才过得去,基本无望去这移动厕所。所以在第一个上桥前,你会看到一堆人在路边尿尿。这点给港马准备不足差评。
港马给我的感受是跑友相对比较冷静和理智,一开始起跑没有太多人去飞奔,大家都按照自己的节奏跑,估计也是看了一些攻略,也许也知道前路艰难。
我和团友A一起起跑,都准备330完赛。他之前也是跑到330的水平。我们达成协议:前面一定压速度,前10k只需要跑440-450配速就好,到10k后看状态再决定提速多少。
因为我自信我的起跑穿越人群能力较好,所以我告诉A我前面带跑穿越人群。上路,一开跑因为速度压得很低,所以我感觉状态不错。
2K后我就一直在搜寻厕所,当看到厕所要翻越很高的围栏时果断选择放弃。于是只好随着人流在前面提到的赛道边的围墙下解决了(不雅,但前10k真没解决的地方),我让A放慢速度跑,我会追上去。不尿不知道,尿了好多,看来早上的确喝了太多水,浪费了1分钟。轻松后,追!
我提这个例子其实是不好的,但是却是跑马经常会遇到的,所以如果您是准备跑330以内,那么1分钟的失速都可能打乱节奏并影响心态。所以大家遇到类似难免的问题时,提前做好心理准备,毕竟时间是苛刻的。
尿完赶紧去完成自己的承诺:我会追上队友的,不然队友会不安。恰好这时坡开始了,开始第一个桥:昂船洲大桥开始了。我没有全速追,提速但没有大喘气。不得不提:这时我已经看到有跑友在走走停停了,实在不应该,刚开始的一点小坡就走,说明这些人肯定是从没跑过一点坡,而且平地的训练也不足。
追A也大概花了1.5k左右在6k时才追上,这也说明我没有太全速追,也说明尿的时间的确久了些。赶紧和A交流一下,继续按照原定速度前行。
但不得不说,这个坡我降速到了510左右,因为我隐隐感觉到A上坡能力不是太强。于是我在跑到略微有下坡时,我告诉A略微提速追回一些速度。下坡时提到了440左右。到第9k左右时A告诉我他脚不舒服,我隐约感觉到他可能上坡不行了。A坚持到10k时说脚不行了让我先跑不用管他,其实这时已经快到昂船洲大桥平面,计算了一下时间,我只好先跑了。
来到昂船洲大桥主体,上坡时身体多余的热量被大风一吹,好舒服,整个人一下神清气爽。这时又喝一点水润喉。
这时先冷静想想:一个人该如何跑?如何控速?感受一下身体状态,这时我思考了一个问题:因为上坡消耗能量,我要不要提前补一条能量胶。当我和身体交流时我觉得可以再跑4k左右再补给,于是按照目标前进。一般补给说明会建议17k补第一个胶,但因为坡的关系,能量消耗提前,所以14k左右我补了第一个胶,就算你不能判断该14还是15、16补,我建议也略微提前一点,因为虽然大坡是挺过来了,但起伏的小坡是没有断过的。
应该说10-18左右是我跑的很舒服的,我思考了如何把开始的时间追回来,也观察了身边的跑友的跑步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以防止疲倦感提前到来。
前两个隧道其实没什么难度,对于配速较快的选手,我觉得难点在于隧道里散热不好,出汗较多,一热就容易疲乏,一热能量消耗就会比较大,所以进隧道时给自己心里建设:出隧道就可以享受凉风的吹拂了。实际上也的确如此,每次出隧道时,我都感觉好舒服。
这里要和大家分享一个我个人的身体情况:就是我跑任何一个地方,只要第一个坡跑过辛苦后,接下来的坡我就感受不太到是坡了,就习惯了,跑第一个坡时的疲倦感都不会有了。实际上,这次我港马整个路段的坡我都没太感受到太大起伏。所以日常训练重要。
18k后,我遇到了让我以前从来没有遇到过的尴尬情况:左脚背疼痛。
跑?还是放弃?
我好像没有一丝放弃的念头。
跑?还是减速?
我没有一丝减速的念头。
痛?难忍,如何办?
一个念头:咬牙坚持!
可是前面爬坡下坡,我前20k的平均配速都在449,如果继续痛,平均速度很容易掉到500开外。
所以赶紧调整接下来的计划:
20-30k的方案:保持440-450咬牙坚持,不掉速就有希望。
在疼痛和一个人跑很难坚持的情况下,我觉得最好的方法就是找人陪同跑。
一路跑,一路观察,中途有遇到速度差不多的,但都果断放弃。最终决定让我跟的是这两位跑友。选择他们原因有如下:年龄一位40左右,一位55岁左右,55岁大叔是40岁花钱找来带他跑的私兔,从他们聊天得知40岁这位这次目标也是330pb,从年龄上来说,值得信任,如果不熟悉,建议千万不要找年龄低于30岁的跑友跟跑,因为他们的可变性太大,要么你被他们拉爆,要么他们变速跑把自己能量耗尽。从配速来讲,他们步频步幅很稳定,他们跑的很轻松,说明他们也有这个能力完成,不会带你到半路放弃比赛。
于是,我在接下来的18k,一直跟着这两位。因为我脚痛,我下坡和平地跑不起来,所以很多个点我都以为快撑不住了。但上坡时我的优势太明显了,我不费劲他们都跟不上,所以我都是下坡时让他们追上来然后跟在他们后面。
而且跟两个人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减少阻力是其一,更重要的是:当全马半马汇合的时候,那根本跑不开,有两个人帮你开路,你多省力啊。
如果在和半马选手汇合时不是这两位老大开路,我想我一个人挤,某一刻挤不动时心理可能就崩溃了。所以学会跟跑很重要。
之前讲到我14k补了一只胶,在第一个胶时我也补了一粒盐丸,那剩下的胶哪里补的呢?也许第一个胶补得及时,之后我就每6k左右补一个胶,一个胶分2次水站吃完,每次半个。我中途拿了一根官方补给香蕉吃了2口,没有吃别的官方补给。跑完还剩下1个胶没有吃。盐丸5粒都吃完了,我也不知道5粒够不够,但是没有抽筋,幸运。
这次对我最大的考验不是爬升,而是最后一个海底隧道:西区海底隧道。
当我跑到西区海底隧道时,光线由亮变暗,我的确有那么1分钟感觉自己变傻了,真有点失去意识,眼前一片黑暗。这时我想到我游泳时累了我就闭着眼睛游一会,于是闭了几秒眼睛,彻底放松自己,如是反复几次,终于才缓过来!我这时脑子里闪过有一次看一个视频记着问跑者:你跑100公里,会不会跑傻了吧?跑者回答:我得赶紧跑完100km回家给我妈过生日。
度过这个短暂眩晕期,为什么还是最大的挑战呢?因为隧道里不只是光线突变问题,不通风,那么体热散的不好,加上隧道里空气不够新鲜,胸闷等各种焦躁情绪都会一并到来。所以隧道到一半时我就是靠意志在支撑了。这里也是赛后了解很多大神崩溃的地方。大家撑过西区海底隧道就会好一些。
当跑出隧道的那一刻,风来了,整个人都好多了!出了隧道,这时差不多36k左右,还剩6k,虽然风来了,但隧道里的闷热已经消耗了很大一部分体力。最后的6K很考验意志。
果不其然,领跑的55岁大叔出隧道1k左右就爆掉了,有一些出乎我的意料,我在后面跟跑时猜想如果要爆也是40岁的爆掉,55岁大叔实力很坚强,一点身体异样都没有。但事后我分享了原因:因为一路上带节奏、带路线、突破人群全是大叔在保驾护航,这是很耗体力的事,尽责的大叔为了带好40岁,跑蹦前最后一刻都尽量匀速能送多远是多远,所以即便带跑330的目标,一个250的大神也撑不住爆了。
36k-40K我跑的辛苦一些,脚伤加上体能消耗,还有对最后6k的路面估计不足,我跟40岁到37k左右就跟不太上了,只是没有爆掉。
在39K左右我遇到了团友KD,他跑半马,我马上掏出手机和他自拍一张,然后就超过他跑了。不知道什么原因,40k左右脚的疼痛感消失了,体能也逐步恢复了,又赶上了团友HF,到最后还有再提速的能力。就这样,算是顺利的完成了自己的330目标。
事后有介怀这8秒,我倒没有去找上厕所耽误的1分钟,没有去找脚痛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过年饮食以及跑量不足,当然,上厕所那一分钟手机APP暂停误导了我的时间判断。
和大家分享我这次港马的过程,大家可以从中借鉴或者参考心理变化,在自己遇到类似过程的时候,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帮助。
有了充分的生理、心理准备后,完成330目标就比较顺利了,也期待广大跑友都能顺利完成各自的理想预设目标。
(这篇文章的前半部分写于18年港马结束后,文章的后半部分写于19年港马直通后,19年港马赛道见)
http://s4/mw690/0025WyBdzy7prVtdggHd3&690
港马比赛路线因为桥多、隧道多、起伏大等因素而被跑友们称为亚洲魔鬼赛道,全程42.195公里由尖沙咀弥敦道起步经昂船洲大桥、南湾隧道、汀九桥、长青隧道、西区海底隧道,最后抵达铜锣湾维多利亚公园结束,“叁桥叁隧”的线路设计虐心指数可以达到!
全马路线:
尖沙咀弥敦道——甘肃街以南的弥敦道——甘肃街以北的弥敦道(北行)——亚皆老街——樱桃街(西行)—— 连翔道(南行)——西九龙公路(南行)——昂船湾高架道(九龙方向)——昂船洲大桥(九龙方向)——青衣东高架道(九龙方向)——南湾隧道(九龙方向)——青衣西高架道(九龙方向)——青马大桥(九龙方向)——汀九桥(南行)——长青隧道(九龙方向)——青葵公路(南行)——西九龙公路(南行)——西区海底隧道(南行管道)——干诺道天桥(东行)——民宝街——民耀街(南行)——龙和道(东行)——分域码头街(东行)——会议道(东行)——鸿兴道——马师道天桥——骆克道(东行)——波斯富街——轩尼诗道(东行)——怡和街(东行)——糖街——铜锣湾维多利亚公园
一、每五公里设水站,十公里开始提供电解质饮料,二十五和三十公里提供香蕉及朱古力。水站分布在4公里、7公里(青葵公路折返点)、11公里(西隧九龙入口)、15公里(林士街天桥)、17.5公里(龙和道)及20公里(湾仔运动场之前),另外,水站亦设有湿海棉以便身体降温,选手应好好利用。
二、若未能在时限内完成比赛,大会会安排巴士接载到终点,并会在你的号码布上划上记号,以及提供水及香蕉。选手若有不支,亦可在水站等候巴士接载(水站无遮无掩,要注意保温)。
三、比赛结束后可以从官网上查询到自己的比赛成绩,包括了10公里、半程、30公里等计时点的成绩。赛后,组办方会寄成绩单给参赛者,比较贴心的地方在于,如果连续两年参加同一项比赛,而成绩有所提升,就会得到证书鼓励(四月以邮寄送出),大家不妨向这个目标进发吧。
港马的赛道特点
香港的高架桥拐弯处很急,有类似场地自行车赛道那样的弧度,路面很滑。而除了接近终点的几公里进入闹市区之外,赛道其他部分沿途基本上没什么观众,就是自己一个人在战斗。
香港的高架桥很大部分为倾斜路面,一边高一边低的路面对速度的影响会很大,路面多水泥路面,坑洼很多,对于极简、赤足爱好者,会是很大挑战。「亚洲最难马拉松赛道」的名声也慢慢变成公认。
1.大部分路段是行人止步的高速公路,香港马拉松其实是「国道马拉松」。
2.沿途只有零星义工打气,没有啦啦队(有人建议听歌,我不建议,伤耳朵)。
3.香港马拉松的难度超高,要跑三条隧道(长青隧道、西区海底隧道、南湾隧道)、三条天桥(昂船洲、青马大桥和汀九桥),还有中环、金鐘、湾仔的商业区公路也可以跑
4.隧道内的空气较混浊,尽量快速通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