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让宝宝乖乖“遵守规则” 更健康成长

(2013-04-26 10:45:57)
标签:

遵守规则

宝宝心智健康

界限

尊重别人

育儿

分类: 幸福妈妈

    一个建立了规则的孩子,并不仅仅是“乖”,“听话”和“好调教”,更重要的是,遵守规则的生活保证孩子在秩序中成长,让孩子们判断是非善恶,自发地建立良好秩序与和谐的氛围。建立规则的最终目的在于让孩子学会尊重自己,进而尊重别人,这样在将来的社会上才能做一个被大家所接受和喜欢的人。


  所以,规则会节约孩子的成长成本,也会保护孩子的成长自由。

 

  每个妈妈都可能遇到这些挑战:孩子在玩具柜台前躺在地上撒泼打滚;在“翻斗乐”抢别人的玩具;不好好吃饭而被姥姥满屋追着喂;跟钢琴老师讨价还价,斗智斗勇;在书店把书弄了一地却僵着不肯归位……


  儿童教育专家认为,这些问题,最根本的解决方法是为孩子建立良好的规则。对孩子来说,规则就是界限,就是什么事情不可以做。


  首先是让孩子明确界限,然后守住自己的界限,再尊重别人的界限。遵守规则的生活会保证孩子在秩序中成长,让孩子们能自己判断是非善恶,自发地建立良好的秩序与和谐的氛围,这也就是教育家们倡导的“规则内化”。规则会节约孩子的成长成本。规则不是限制,它保护孩子成长的自由,让孩子自由地发展潜力,自由地解决问题,自由地承担责任,自由地得到他想得到的答案……最终成长为一个在心理、精神甚至体态上有尊严的成人。


  为孩子建立哪些规则?
  对于0~6岁的孩子,国际儿童教育界的通行规则是以下3点:
  不伤害自己
  不打扰他人
  不破坏环境
  其中,不伤害自己是最基本的。先明确不可以伤害自己,孩子就能学会守住自己的界限,保护自己。只有有了不伤害自己的体验,才知道如何尊重别人,这是遵守社会道德的基础。孙瑞雪教育机构在从事教育的十几年中,具体地总结出以下6条需要为孩子设立的规则:
  1. 粗野、粗俗的行为不能有。
  2. 别人的东西不可以拿,自己的东西由自己支配。
  3. 从哪里拿的东西放回哪里。
  4. 玩具和所有公共用品,谁先拿到谁先使用,后来者必须等待。
  5. 不可以打扰别人。
  6. 做错事要道歉,并且有权利要求他人道歉。
  这用简单的语言表达的6条规则,其实建立了最基本的社会化秩序。妈妈给孩子制定规则时不能随心所欲,“听话的孩子才是乖孩子”“坐着不动就是好孩子”“乖,不要弄脏手”“不睡觉,狼就来叼你了”“不给别人玩,就是自私的孩子”……这些混乱的、临时性的规则,并不能使孩子养成正确的规则意识。


  这些规则妈妈也要遵守
  规则不是仅仅设立给孩子的,而是针对所有人的,家长和教师应该与孩子共同遵守规则。
  仅仅让孩子按你的要求去做是“权威”,而规则却是带着界限的感觉,让孩子通过自己的眼睛、心灵、身体去体会。
  有一个孩子曾经这样问他的妈妈:“为什么我打人就是坏孩子,你打人就是爱?”
  希望这个妈妈的回答不会是:“因为我是妈妈!”

 

    宝宝厌恶规则的弹性应对措施

    规则要有弹性,不是规则本身可以变来变去,而是根据儿童发展的不同阶段,有执行规则的弹性。
  学过琴的人都深知练琴是非常辛苦和枯燥的事情。教育专家建议,如果孩子表现出对琴棋书画的兴趣,家长不妨先带他去听,看或体验,比如小波的妈妈可以提前告诉孩子,学琴不是件容易的事,时间会很长,过程也很枯燥。当孩子遇到了瓶颈产生厌烦的情绪,可以告诉孩子,“是的,我知道这个过程是很枯燥的,但是当你走过了,克服了,会非常棒。在你到达那个目标之前,妈妈愿意在这里陪着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