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史记》看英雄
(2012-09-06 20:48:02)
标签:
杂谈 |
分类: 教师智慧 |
主题单元设计
主题单元标题 |
从《史记》看英雄 |
||
作者姓名 |
杨海燕 |
所属单位 |
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
联系地址 |
山师附中 |
联系电话 |
15905413585 |
电子邮箱 |
haizhiyuyi@163.com |
邮政编码 |
250014 |
学科领域 (在内打 √ 表示主属学科,打 + 表示相关学科) |
||||||
|
√语文 |
|
|
|||
|
||||||
适用年级 |
高二 |
|||||
所需时间 |
课上5课时+课下6课时 |
|||||
主题单元概述 |
||||||
《史记》作者以饱满的激情为我们展现了一道丰富多彩的人物画廊。这些人物形象有很多具有非凡的感染力。司马迁笔下的英雄不仅仅有建功立业的成功英雄,也有很多充满悲剧色彩的英雄,更有一些闾巷中的草莽英雄。司马迁是如何刻画这些人物的?他对这些英雄倾注了怎样的情感?我们又该如何评价认识这些形形色色的英雄?本单元将通过《史记》的几篇作品走进司马迁的英雄人物,了解司马迁刻画人物的方法,学会鉴赏评价人物,理解个人成功的要素,失败的原因。 本单元将分为三个专题。专题一:认识并评价《史记》中各类英雄;专题二:探讨《史记》中不同类型人物的刻画;专题三:争鸣:英雄之我见。本单元通过选读课本的《廉颇与蔺相如》《信陵君窃符救赵》《赵氏孤儿》《垓下之战》《荆轲》为主要素材,利用网络提供给学生《项羽本纪》《魏公子列传》《李将军列传》等作品来了解《史记》中不同的英雄人物,并以《廉颇与蔺相如》《信陵君窃符救赵》《垓下之战》为主体探讨《史记》中各类英雄人物的特点、价值,并以此分析刻画人物的方法,进而探讨司马迁的英雄情结,形成对英雄的正确认识,认同英雄的人格魅力,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
||||||
主题学习目标 |
||||||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文本中出现的重要实词、五个虚词、能够准确翻译文中重要文段。 2、了解《史记》选材的多样性,尤其关注小人物入史的特点。 3、初步掌握《史记》中运用矛盾冲突、细节和对比刻画人物的方法。 4、能够辩证地评价《史记》中不同特点的人物人生历程中的成功与失败。 过程与方法: 1、利用旧知,在阅读文本过程中,归纳梳理重要的文言实词,总结5个文言实词,对文言现象集中的语段进行翻译。 2、通过合作交流,探究对不同特点的英雄人物的刻画方法。 3、通过分析四类不同类型的英雄人物的命运及其原因,初步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4、通过辩论、写作论文的形式展示研究成果,提高鉴赏和写作水平。 5、通过搜索网络、查阅图书等学习活动,增强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团队合作学习的自觉意识。 2、以自己的情感体验感受《史记》中不同特点的英雄,认同英雄的人格魅力,增强民族使命感。 3、发现英雄情结特别是悲剧英雄的美学价值。 4、感悟成功与失败在人生历程中的特殊意义,养成乐观、豁达、坚毅的人格品质。 |
||||||
对应课标 |
||||||
《普通高中语文课行标准》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阅读古今中外的人物传记,能把握基本事实,了解传主的人生轨迹,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 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 能正确运用规范的语言表达进行口语交际,能在不同的场合,得体、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思想感情。能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注重合作学习,养成互相切磋的习惯。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 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在探究活动中,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尊重他人的成果,不断提高探究能力,逐步养成严谨、求实的学风 |
||||||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
1、《史记》中不同类型的英雄有何不同的特点? 2、 司马迁是如何刻画这些不同类型的人物的? 3、《史记》众英雄的际遇对你人生有哪些启示? 4、 你如何评价成功的英雄、失败的英雄、平凡的英雄? |
|||||
专题划分 |
活动专题一:认识并评价《史记》中各类英雄。 活动专题二:探讨《史记》中不同类型英雄的刻画。 活动专题三:争鸣:英雄之我见
。 |
|||||
专题一 |
认识并评价《史记》中各类英雄 |
|||||
所需课时 |
课上2课时+课下3课时 |
|||||
专题一概述
|
||||||
本专题主要以《廉颇与蔺相如》《信陵君窃符救赵》《赵氏孤儿》《垓下之战》《荆轲》为主要依托,通过课下自读,课上精读,落实出现在文本中的文言现象,能够为文中的几类不同英雄分类,分析这些英雄的不同特点,进而探讨这些英雄人生经历的价值意义。 |
||||||
本专题学习目标 |
||||||
1、阅读五篇传文,掌握文本中出现的重要实词、五个虚词、能够准确翻译文中重要文段。 2、通过分析四类不同类型的英雄人物的命运及其原因,初步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
||||||
本专题问题设计 |
1、通过对五篇文章的阅读,你认为其中哪些人物可以称之为英雄? 2、概括这些英雄的人生经历,将人物进行分类,结合具体文段分析不同类型的英雄的特点。 3、这些人物中有成功的英雄,他们成功的因素有哪些?悲剧英雄们悲剧原因是什么? 4、司马迁对这些人物是如何评价的?结合文本并利用网络资源充实司马迁对不同类型的英雄的评价。 |
|||||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
||||||
信息化资源 |
多媒体投影设备 |
|||||
常规资源 |
鲁教版《史记》选读 |
|||||
教学支撑环境 |
多媒体教室 |
|||||
其 |
网络《史记》资源 |
|||||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
||||||
(课下用三节课时间阅读五篇传记,积累重要的文言知识用法) 第一课时 一、教师通过5段文段的翻译进行文言知识检测。 二、自由发言 问题:在阅读的四篇文章中,你认为哪些人物可称得上是英雄?简要说明其英雄特质。 学生自由发言,言之有理即可。 三、思考讨论 思考,然后小组讨论: 1、这些英雄可以分为几种类型?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2、小组内根据划分的英雄类型的人生经历分析不同类型的英雄特点。尝试为不同类型的英雄写对联。 组长做好讨论记录,班内交流。 (1)这些人物中有成功的英雄(蔺相如、孙膑等),他们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2)悲剧英雄们(项羽、荆轲、李广、韩信等)悲剧原因是什么?有何共性的特点? (3)往往被我们忽略的闾巷人物(程婴、公孙杵臼、侯赢、朱亥等),具有什么英雄的特质?司马迁对这些人物的刻画有何意义?特别注意这类人物身上体现出来的价值观、生死观及生命意识的张扬。 第二课时 1、 文本中司马迁是如何评价这些人物的?找到具体文段进行品读,也在利用网络资源查阅更多司马迁的评价。 2、司马迁刻画这些人物与他的个人人生际遇又怎样的联系?结合《报任安书》思考讨论,写成小论文,班内交流。 3、课下思考:司马迁是如何来刻画笔下的英雄人物的? |
||||||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
1、主动交流,大胆表现自己;口语表达流利、准确、动情。 2、积极参与合作学习,知识总结全面、准确。 3、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人物的主要经历。 4、能够分析人物命运发展变化的原因,对人物进行客观评价。 5、个人在课堂研讨中能够积极参与,质疑大胆,分析深刻。 |
|||||
专题二 |
探讨《史记》中不同类型人物的刻画 |
|||||
所需课时 |
课下1课时 课上1课时 |
|||||
专题二概述
|
||||||
本专题通过《廉颇与蔺相如》《赵氏孤儿》《垓下之战》《荆轲》四篇文章的阅读,研究探讨司马迁笔下几类不同人物的刻画方法,着重从集中的矛盾冲突、细节描写与对比手法等角度去体会司马迁刻画人物的准确、用心。 |
||||||
本专题学习目标 |
||||||
1.了解《史记》善于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的成功之处。 2.体会细节描写的准确及深刻内涵,能通过细节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3.体会并学习对比手法在刻画人物时的作用。 |
||||||
本专题问题设计 |
1. “完璧归赵”中蔺相如在怎样的情势下保全了和氏璧?《垓下之战》中项羽在怎样的情势下突围、奋战、自刎? 2.《赵氏孤儿》中程婴哪些动作语言充分反映出了其忍辱负重、视死如归的壮烈豪情? 3.《荆轲》中你能找到几组对比?通过这几组对比反映出人物怎样的特点? |
|||||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
||||||
信息化资源 |
多媒体投影设备 |
|||||
常规资源 |
《廉颇与蔺相如》《赵氏孤儿》《垓下之战》《荆轲》 |
|||||
教学支撑环境 |
多媒体教室 |
|||||
其 |
网络资源:矛盾冲突 |
|||||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
||||||
活动一: 1、 思考:蔺相如在秦求璧、入秦保璧时是如何表现的?反映了其什么特点? 2、 思考:项羽面对末路是如何让表现的?反映了其什么特点?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教师投影引入“矛盾冲突”概念,引导学生了解激烈的矛盾冲突对于表现人物特点的作用。 活动二: 阅读《赵氏孤儿》 1、思考:《赵氏孤儿》中程婴哪些动作语言充分反映出了其忍辱负重、视死如归的壮烈豪情? 2、本专题还有哪些篇章的细节描写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反复阅读这些篇章,体会细节描写的传神之处。 活动三: 阅读《荆轲》 1、 2、 |
||||||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
1.积极参与小组交流,发言积极,语言简洁具体。 2.能从矛盾冲突、细节描写对比使用中体会作者对于人物刻画的巧妙用心。 3.有一定鉴赏能力,能结合文章分析人物,并有理有据地表达个人的褒贬评价。 |
|||||
专题三 |
争鸣:英雄之我见 |
|||||
所需课时 |
2课时+课下2课时 |
|||||
专题三概述
|
||||||
本专题将学习范围扩大,不再局限于所列的五篇文章,利用网络资源从《史记》中、从中外文学作品、从现实生活中中寻找更多的英雄人物,学生根据自己对英雄的解读,以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广泛涉猎材料,分析综合,完成关于“英雄”主题的论文,展示研究性学习成果。 |
||||||
本专题学习目标 |
||||||
1、 2、 |
||||||
本专题问题设计 |
1、《史记》中的英雄与司马迁的人生经历又怎样的关联?你认为司马迁更希望成为哪类英雄?他更欣赏哪类英雄? 2、通过搜集影响过你、你喜欢的英雄,概括出你自己的英雄观,思考在新的时代下,你希望自己成为什么样的英雄? |
|||||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
||||||
信息化资源 |
网络 |
|||||
常规资源 |
《史记》 |
|||||
教学支撑环境 |
多媒体教室 |
|||||
其 |
现实生活事件 |
|||||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
||||||
1、利用网络或图书馆资料再读《史记》,对各类型的英雄进行分丰富,探究司马迁的英雄情结。 2、利用网络搜集阅读更多的英雄事迹。 3、分组对不同类型的英雄进行分组研讨,达成共识。 4、辩论:时势造英雄与英雄造时势。 5、写作论文《我的英雄观》并展示交流。 |
||||||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
1、.学生自主学习效果的评价,包括搜集内容的质量、归纳的程度以及展示的效果。 2、能够由课内知识向课外迁移,能够归纳,能够通过生活感悟理解作品情感 3、 能立足文章、依据材料料鲜明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4、能积极参与合作交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