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陶渊明的隐逸情怀

(2012-09-05 20:48:32)
标签:

杂谈

分类: 教师智慧

主题单元设计

主题单元标题

陶渊明的隐逸情怀

作者姓名

姚剑侠

所属单位

日照市第一中学

联系地址

日照市第一中学

联系电话

13206331881

电子邮箱

rzyaojianxia@163.com

邮政编码

276800

 

学科领域 (在内打 √ 表示主属学科,打 +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高一年级

所需时间

课内3课时+课外4课时

主题单元概述  (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东晋诗人陶渊明不管是从思想还是诗风都对后代诗人产生了久远的影响,他不愧是隐逸诗人之宗,他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的“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他的“此中有深意,欲辨已忘言”,这种纯真,这种质朴的田园气息时时迎面而来。然而,陶渊明曾经还是一位抱负远大、清明廉洁的“彭泽县令”,他的气节,他的“不为五斗米折腰”,这种高风亮节的本色性情又让我们认识了一个伟岸的刚毅的陶渊明。那么是什么原因让陶渊明作出从权重一方的县令到贫穷卑微的农夫呢?他心里有哪些难言之隐呢?带着这些问题,本单元将通过鉴赏陶渊明的文章,结合诗人的人生经历,走进诗人的隐逸情怀。

本单元选题源自鲁人版必修一中的第三单元《》,学生初中已经学习了陶渊明著名散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本单元将依托《归去来兮辞》一文的学习,进行拓展研究。整个单元将分成三个专题进行:专题一:了解作者,初步感受陶渊明的诗文风格。指导学生诵读《归园田居》(其一)、《饮酒》(其五)等。专题二:直面陶渊明诗文中的田园生活。引领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研究陶渊明归隐后身心发生的变化。专题三:探讨陶渊明隐逸思想的形成原因和深远影响。进行诵读感受,师生交流感受诗人的形象。课后进行素材库的整理,将对陶渊明的认识和评价整理到作文素材本上,推荐优秀的文章发在班级博客上,完成本单元学习的成果展示。

主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朗读并背诵全文。

2. 体悟作者情感,并能对作者的思想进行简单辨析。

3. 学习探究性阅读和鉴赏性阅读,提高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

1. 五读法:在五读的过程中由浅入深地走进陶渊明的精神世界,每一读要完成一项教学任务。

2. 对话法:创设问题情境和良好氛围,进行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之间的平等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引导学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陶潜的隐士情怀,以一种“同情的理解”态度对待陶潜在本文中的情感取向。

2. 引导学生用现代观念审视本文中表现出来的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感受陶潜的人文精神,进而砥砺自我人生修养。

3. 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接受古典文化的熏陶,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对应课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1.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诗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学习古代诗词格律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

2.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3.《标准》突出强调学生应该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个方面获得发展,以体现必修和选修课程的共同目标和价值。注重优秀文化的熏陶和对中华文化的体认,强调阅读经典名著、优秀诗文,加强学生的文学修养和文化底蕴是高中语文课程所特有的魅力,体现了浓郁的人文情怀和广阔的人文视野。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1.陶渊明的诗文风格特点是什么?

2.陶渊明的仕途生涯对他的诗词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怎样评价陶渊明的隐逸思想?

专题划分

专题1: 了解作者,初步感受陶渊明的诗文风格

专题2: 直面陶渊明诗文中的田园生活,感受其隐逸情怀

专题3: 探讨陶渊明隐逸思想的形成原因和深远影响                           

专题一

了解作者,初步感受陶渊明的诗文风格

所需课时

课内1课时+课外1课时

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陶渊明的文学成就,特别是他的田园诗,千百年来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他的田园诗,反映了他的出仕与归隐,希望与失望,痛苦与欢乐的思想矛盾。他的诗文,平易朴实,清峻自然,淳厚有味,语言真切,朴素,简洁,明确,通俗而精练,深入浅出。他开创的田园诗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本次专题活动结合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饮酒》(其五)两首田园诗展开,感受其朴素清新的风格,初步了解他归隐的情感。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诵读陶渊明的两首诗,能够用语言比较准确地描述自己的诵读感受。

2. 用书面文字描述一幅画面,感受诗中的田园美。

3. 了解陶渊明的生平简历和文学创作的主要成就。

本专题问题设计

1.陶渊明的诗文风格特点是什么?

2.诗中描写了哪些田园画面?

3. 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课件。

常规资源

中学语文教材:鲁教版高中必修一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陶渊明两首田园诗

(一)饮酒(其五)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活动一:引导学生诵读这两首诗。

活动二:这六首词中出现了哪些典型画面?

引导学生将重点画面圈画出来,加以想象,描述出来。要求体会作者的情感特点。小组内交流,班内交流,教师引导。

活动三:这两首诗表现了陶渊明什么样的风格特点?简单总结概括田园诗歌的特征。

引导学生把握作者在诗中情感的发展变化。陶渊明独特的生活经历,朴素的农村生活和平淡的田园景色,要求尽可能采用近似“田家语”的朴素的语言和白描手法,从而形成田园诗平淡自然的风格,达到“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的艺术效果。

小组交流,班内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布置作业: 1.背诵这两首诗。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主动交流,大胆表现自己;口语表达流利、准确。

2.赏析诗歌时要学会想象和联想,注意“知人论世”,联系诗人的人生经历来理解诗句。

3.积极参与小组活动,有自己的见解,分析深刻。

专题二

直面陶渊明诗文中的田园生活,感受其隐逸情怀

所需课时

课内1课时+课外2课时

专题二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归去来兮辞》一文,体现出陶渊明在仕途与归隐之间的艰难选择,内心的痛苦和挣扎作者却用清新优美的语言倾泻而出,这篇文章,是作者对黑暗官场的声讨檄文,是作者“不为五斗米折腰”高贵品质的自然流露。

《归去来兮辞》一文为我们描写出了远离尘世喧嚣的世外桃园,这里寄托着陶渊明理想中的生活方式,虽然桃源理想在当时抑或是未来是根本无法实现的乌托邦,但它还是在漫漫长夜里点亮了陶渊明的内心世界。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朗读课文,由浅及深的走入陶渊明的田园世界,并能熟读成诵。

2.知人论世,结合诗人经历理解文章的情感特点。

3.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团队合作学习的自觉意识。

本专题问题设计

1. 陶渊明的主要经历有哪些 ?

2. 这些经历对他的思想有哪些影响?

3. 陶渊明归隐后的生活画面和特点有哪些?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课件。

常规资源

中学语文教材鲁教版必修一:《归去来兮辞》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活动一:课下收集陶渊明的经历介绍和后人评价,课上浅谈对陶渊明的认识。

活动二:探究思考

(1)陶渊明的主要经历有哪些?

(2)这些经历对他的思想有哪些影响?

引导学生注意文前小序的文字介绍,总结概括一下作者“归去”的具体原因。

活动三:作者归去后的生活怎样?根据文本进行分析。

走近他的田园世界

(1)家庭温馨,妻儿绕膝

(2)饮酒读书,松菊绕舍

(3)漫步秀园,俯仰良景

(4)乡间耘耔,舒啸赋诗

活动四:思考探究:这种惬意的田园生活体现了作者怎样的隐逸情怀?

感受他的隐逸情怀

(1)蔑视权贵,鄙弃官场的高洁

(2)躬耕田亩、琴书诗酒的闲适

(3)息交绝游、固守穷节的孤独

(4)乐夫天命、看淡生死的淡泊

作业:背诵课文 。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能够背诵陶渊明的诗词名句;

2.能够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实现智慧共享;

3.能够鉴赏文本的深层含义,抒发自己对人物的独到认识;能够在课堂上对同学的观点给予认真、合理的点评。

专题三

探讨陶渊明隐逸思想的形成原因和深远影响 

所需课时

课内1课时+课外1课时

专题三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本次活动可以采用辩论会的方式。教师先设立正反辩题,推选出辩论选手,课下积极准备材料,课上进行辩论。最后,每位同学写一篇“我眼中……的陶渊明”,举行全班博文展示评比。完成对整个单元学习的汇报总结。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积累材料,为各自的辩题做准备。

2.利用网络平台交流和使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研究成果,提升信息技术素养。

3.透过陶渊明的隐逸情怀,引发学生认识这种思想对后世的深远影响,感受传统文化是独特魅力。

本专题问题设计

本课双方辩题:

正方:支持陶渊明的归隐选择

反方:反对陶渊明的归隐选择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

常规资源

班级博客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活动一:课前布置辩论的任务。小组讨论所选诗词和推荐人选,每方不少于4人。

(1)辩论内容:支持(反对)陶渊明的归隐。

(2)辩论形式:陈述观点,提问辩论,自由辩论,总结陈词。

活动二:全班分四个组课下交流博文,每组推选两篇优秀博文,参加全班评选。

全班展示交流。根据评价量表评出优胜小组和优胜个人。

活动三:陶渊明的隐逸思想对后代文人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

小组讨论交流,班内交流,教师引导。

提示:学生可能会找屈原、李白、苏轼等文人学士素材;也可能从李乐薇、霍金等现、当代知名人士甚至学生自身入手。教师也要准备好相关材料,尤其是对学生思想状况的了解,更要深入。

活动四:教师作单元学习总结。

对本文,欧阳修曾有“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的慨叹。他的洒脱恬淡、质朴真率、超世拔俗,他对超然物外的自由生活和独立人格的追求向往,连同他的作品一起,为后人筑了一个“巢”,一个精神的家园。陶渊明是超越时代的,他永远是人们守卫心灵净土的一盏明灯。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能够脱稿诵读诗词。

2.小组课前准备充分,辩论有理有据。

3.展开班内互评,要求每人至少评阅3篇同学作品,并写出评改意见。

4.学生结合同学提出的意见,对成果进行最后修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