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决定命运——浅析《史记》人物刻画艺术
(2012-08-27 22:00:51)
标签:
杂谈 |
分类: 教师智慧 |
主题单元标题 |
性格决定命运——浅析《史记》人物刻画艺术 |
||||||
作者姓名 |
吕宏佳 |
所属单位 |
山东省东营市第一中学 |
||||
联系地址 |
山东省东营市第一中学 |
联系电话 |
13793987159 |
||||
电子邮箱 |
Hongjia6111@sian.com.cn |
邮政编码 |
257091 |
||||
学科领域 (在内打√ 表示主属学科,打+ 表示相关学科) |
|||||||
|
√ |
|
|
||||
|
|||||||
适用年级 |
高二 |
||||||
所需时间 |
6课时 |
||||||
主题学习概述(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
|||||||
《史记》通过刻画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而再现多彩的历史画面,《史记》中的人物形象各有千秋,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而不同的个性又决定着不同的命运。本单元依托《项羽本纪》、《刺客列传》进行专题学习并达到如下目标,使学生熟练掌握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进而分析不同的形象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性格有着不同的命运。这对今天的现实生活颇有指导意义。 |
|||||||
主题学习目标(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
|||||||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项羽和荆轲生平经历及其历史上的主要事件。 2.反复诵读文章内容,提高文言文语感,疏通字词。 3.熟读成诵,能准确无误、流畅地背诵经典段落。 4.学习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神态,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来表现人物的形象的艺术,进而分析人物性格。 过程与方法: 1.借助问题,激发自主探究的热情,讨论研讨,深入分析文章内涵,利用“知人论世”开展研究性学习。 2.通过阅读,初步了解司马迁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3.运用自主评点的方法来品评文章,深度解读文章。 4.通过搜索网络、查阅图书等学习活动,增强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项羽英雄主义和荆轲不畏强暴,勇敢坚忍的精神 2.用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评价项羽和荆轲刺秦的历史。 |
|||||||
对应课标 |
|||||||
1.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P6) 2.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P8) 4.进一步提高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P9) 5.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诗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古诗文名篇。(P10) |
|||||||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
1、再给项羽一次机会,他会成功吗? 2、荆柯刺秦历史上评价种种:①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司马迁) ②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陶渊明)③始速祸焉(苏洵)④轲匹夫之勇,其事不足言(朱熹).你到底赞成哪一种呢? |
||||||
专题划分 |
专题一:《项羽本纪》3课时 专题二:《刺客列传》3课时 |
||||||
专题一 |
《项羽本纪》 |
||||||
所需课时 |
3课时 |
||||||
专题一概述
|
|||||||
引导学生讨论、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刘邦、项羽,张良、范增,樊哙、项伯;体会并学习作者的人物塑造手法: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运用人物自己的言行、神态,运用对比的手法进行刻画。 通过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小组合作探究等活动方式来让学生真正地走入作品中,走进作者的内心深处,从而了解司马迁的悲情心理。 |
|||||||
本专题学习目标 |
|||||||
1、疏通字词,掌握重点的实词虚词。 2、学习《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 3、学会从字里行间正确地辨正地去分析、认识历史人物 |
|||||||
本专题问题设计 |
1. 第一段交代了有关项羽家世的哪些重点信息?对项羽家世的介绍有何寓意? 2. 第二自然段写了项羽几件事?各表现了项羽怎样的性格特点?与一生功业的成败有何联系? 3、巨鹿之战号称为项羽最得意之战,也是太史公最得意之文。读后请思考这段文字在叙述的句式、节奏方面有何特点?和所要表达的内容有何联系? 4、三个“无不”两个“莫敢”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什么? 5、比较项羽《垓下歌》与刘邦《大风歌》,各自表现的思想有何不同? 6、东城快战与巨鹿之战相比,表现手法有何不同?刻画了项羽怎样的形象? 7、通过拒渡、赠马、赐头三个细节表现出项羽的何种气度? 8、项羽失败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再给项羽一次机会,他会成功吗? |
||||||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
|||||||
信息化资源 |
多媒体投影设备、音频资料 |
||||||
常规资源 |
苏教版《史记》选读 |
||||||
教学支撑环境 |
多媒体教室 |
||||||
其 |
|
||||||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 |
1.音频资料播放课文朗诵内容 2.多媒体展示:全文重点实词虚词基本专题问题设计。 3.在教师问题的引导下,学生自由交流。 |
||||||
教学评价 |
1.小组合作探究意识强,讨论热烈。 2.个人发言声音洪亮,能准确流畅地表明自己的观点。 3.能有感情地朗读文章,能引发听者共鸣。 4.能牢固掌握重点实词虚词。 5.能写出个性化的理由,分析有独到见解,对他人有借鉴意义。 |
||||||
|
《刺客列传》 |
||||||
所需课时 |
3课时 |
||||||
专题一概述
|
|||||||
节选部分主要记叙了关于荆轲的故事,重点叙述了“荆轲刺秦王”这一事件的前因后果,从准备、实施、到最后失败,事件过程完整。情节围绕一个“刺”字展开,波澜起伏,惊心动魄,人物的性格也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得到了生动的表现。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人生信条,而历史上有一部分人他们的道德信条是“士为知己者死”,他们是什么样的人呢?我们应该如何评价他们呢? |
|||||||
本专题学习目标 |
|||||||
1.疏通字词,理解文意。 2.了解荆轲刺秦的过程,重点学习鉴赏“易水送别”和“廷刺秦王”两个场面的描写。 3.分析荆轲这个人物形象以及如何来看待“荆轲刺秦”这个历史事件。 |
|||||||
本专题问题设计 |
1、我是文学家(出示幻灯片)分析易水诀别 2、我是史学家 历代学者评荆轲,正方反方观点,你的观点是什么? 3、我是大作家 场面描写:可以写奥运、救灾等大型场面,也可以写运动会、考试等小型场面 |
||||||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
|||||||
信息化资源 |
多媒体投影设备、音频资料 |
||||||
常规资源 |
苏教版《史记》选读 |
||||||
教学支撑环境 |
多媒体教室 |
||||||
其 |
|
||||||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 |
一、导语: 陶渊明的诗多以田园诗、饮酒诗为题材,给我们冲淡静穆之感,然而这首《咏荆轲》却给我们以另一种感觉。他生动再现了荆轲刺秦的全部过程。“其人虽已没, 千载有余情。”今天我们就带着这种千载余情,带着这种感动出发,去走进荆轲,走进荆轲刺秦王这个历史事件。 二、学习目标(出示幻灯片) 三、讲解上课形式,明确每组任务(出示幻灯片) (一)我是文学家(出示幻灯片) 关幻灯,让学生上黑板。 开幻灯,教师讲解。 1、分析易水诀别(出示幻灯片) 环境:风萧萧,易水寒,衬托了慷慨悲壮之情。 情节:易水诀别 音乐: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
色彩:
白衣冠 2、生读易水送别,找个同学读一下,看看能不能读出光彩! 3、分析廷刺秦王(出示幻灯片)
a.通过斗争双方的动作描写,展示生死搏斗的曲折过程:荆轲“取—奉—发—把—持—逐—提”,主动进攻未遂,仍进行最后一次努力;秦王“惊—引—起—拔—走—击”,由惊慌失措转为有效反击,动作描写,层次分明。 所有的这一切只是因为:一人、一图、一匕首而已!!从而突现了荆轲履险不惊、临难不惧的气度和品格。 4、生读刺秦过程,下面请一位同学读一下刺秦王过程这一部分,再现一下惊心动魄的场面。 5、场面描写的注意事项(出示幻灯片) 6、场面描写与环境描写的区别(出示幻灯片) (二)我是史学家 历代学者评荆轲,正方反方观点(出示幻灯片)
|
||||||
教学评价 |
1、本文成功地塑造了荆轲的形象。对荆轲其人,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2、 分析人物除了从细节描写入手还可从思想、性格、才能、精神方面分析,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3、荆轲刺秦王,是反抗强暴的正义行动。秦统一六国,是历史发展的趋势,这是个人或少数人的愿望改变不了的,所以只能以悲剧告终。就与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消极因素作斗争来讲,这场斗争具有合理性;就整个历史进程来讲,它有着很大的局限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