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观优质课《荷花淀》有感

(2011-11-25 10:23:17)
标签:

教学反思

杂谈

分类: 教育教学研究

    十月份,我们学校举行了优质课比赛,其中语文组的张兴良老师所教授的《荷花淀》取得了文科组第一名的好成绩,我有幸观摩了他的这节课,现将听课感受做一下总结,算是听课反思吧。

几个亮点:

1、 精心设计导入

    作为一部战争小说,《荷花淀》的意境是优美的,语言是诗化的,与传统战争文学血雨腥风的场面大相径庭。为了体现这一特点,张兴良老师以一个神话故事的诞生——荷花淀导入,加深了学生对“诗化”的理解帮助学生融入到美丽的荷花、荷叶场景中去,获得了感官上的多重享受。

2、以读为主,以读促思

    朗读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的重要手段,也是领会课文潜在内涵的重要途径。张兴良老师在这堂课中创设了多种途径地读,达到了以读增智、以读悟情、以读促思、以读代讲的效果。同时又通过学生动人的朗读,教师感人的导语,以情动情,以声传情,营造了浓厚的情感氛围,整堂课的教学,学生始终沉浸在对荷花淀的感悟之中。

3、对教材的把握和驾驭是准确的,有针对性。

本文的教学目标主要就是引导学生鉴赏环境描写和分析人物性格,进而完成对主题的挖掘。为了在45分钟完成这一目标,张兴良老师抓住小说的三要素指导学生对文本进行解读,采取合作探究讨论法,通过分析小说三要素来品味作品清新质朴、秀雅隽永的语言风格,引导学生分析水生嫂勤劳善良、温柔体贴的性格,把握战火硝烟中的夫妻之情、家国之爱。
4、教法也具有一定的定位性,形式多样,富于变化,效果良好。

张兴良老师在帮助学生鉴赏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时,让学生牛刀小试,从环境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中任选一个角度尝试对本班某一同学做一下描写,然后让他们起来展示。我粗略地统计了一下,前后参与讨论的学生有11人之多。虽然学生的回答水平各异,参差不齐,但都言之有物,有根有据。这对于高中学生来说确实难能可贵,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张兴良老师这一节课的成功。同时证明了这是他一贯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日常化的一个成果。

最后 语言严谨而不失轻松诙谐,教态自然亲切,语言干练简洁

几点期望:
一.突破传统,自主创新,学案制作的再精心一点、时效性再强一点。
二.信息量可以再大些,知识可以再丰富一些,以便拓展学生的视野。

    总之,张兴良老师的这节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强化了重要之点,一切以学生读为主、写为主,锻炼了学生的读写能力。没有雕饰之意,一切顺乎自然,清新流畅。就在这看似教者无为的课上,实现了师生的共同精彩。我们教师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寻求最佳的教学思路,多角度、多层次地鉴赏,有的放矢,让学生发现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从中悟出诗歌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