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1-04-10 22:23:18)
标签:
杂谈 |
分类: 教育教学研究 |
文言文教学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许多老师不愿意教,大多数学生他们不愿意学。因为历史的变迁使很多的文字变得晦涩难懂,而文言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广泛的应用也使得学生们对它难以热爱。所以在文言文教学中常出现许多问题。
其一、如今中学生在对文言文的认识上存在误区。“古文无用论”是他们最重要的错误心理之一。许多中学生认为,古文言知识在现代社会中,已经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更不可思议的是有人甚至认为文言文的学习、掌握与运用只会让别人看不起自己,说自个儿跟不上时代,是个“古董”。
其二、老师们单纯注重文言文的表象教学。由于古文和现代文的差距较大,甚至在某些方面有着截然不同的理解方式。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只顾着抓字、词、句的直接对照翻译,又一味单纯的强调语言基础,掌握文言基础知识,比如说: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特殊句式等,缺乏对古文学作品潜藏魅力的开发与研究,所以学生学起来无趣,教师教起来为难。
其三、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教学意识单薄的问题。在应试教育束缚下,单调教学方式影响了古文教学的实际效果。多年来,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古文教学多采用灌输式或讲析式的教学模式,甚至不少高校的中文系教师也是如此。教学中,他们单纯以讲、记、背、默、译为线,强迫学生记忆、练习。这种强迫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学习古文产生了畏惧心理,导致了古文教学的难度加大。
由于上述原因所形成了各种问题的存在,因此,解决古文教学困难,所需要采用的对策必须是,在古文教学中,充分展示古典文学作品的魅力,以其崇高的文学艺术魅力来吸引中学生走入古典文学作品的神圣殿堂。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灿烂的历史文化,他是本民族灵魂所在,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所共同创造的财富。他对于人们内心世界起着平衡和协调作用,表达着本民族的精神美感。这些东西,有相当大的部分是通过古代的典籍记载得以保存流传下来的。因此,具有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对了解祖国古代灿烂的历史文化,批判继承祖国民族文化传统,有着重要意义。同时,通过对古代社会,前人生活过去文化的了解,能够深化对社会事物的认识,为思考社会、人生、文化等提供借鉴。鉴于此应做到以下方面:
首先,要消除中学生文言文学习的心理障碍。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彻底改变教学中不正确不合理的教学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古文教学的质量。教师在教学中,应能以生动的课堂讲析,丰富的古文化知识来吸引学生,以古文的魅力来感染学生,把他们带到古文学作品的优美境界中。
以古文的魅力吸引学生,让古文的精华陶冶他们的情操,培养中学生阅读古文的兴趣,提高他的欣赏理解运用能力,让中国的古典文学艺术光辉永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