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FFI-中国
FFI-中国 新浪机构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366
  • 关注人气:7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驮逐七日(一)——调查与分布

(2013-06-16 22:26:21)
标签:

ffi

黑叶猴

喀斯特

物种保护行动计划

野生动植物保护

http://s14/bmiddle/726f2d2fgdf4670a6828d&690
图片、撰文:宋晴川

 笔者听说崇左决定开展黑叶猴调查时,就打定主意跟随此次调查。20121031日,赶到崇左的时候已经是深夜,遗憾地错过了白天的调查方法培训。为了不打搅这些调查人员休息,直到第二天,我才第一次见到他们。


1    调查与“大军团作战”

第二天一大早,急急吃过早餐,就发现几名穿着迷彩服的人站在宾馆门口交谈。不用怀疑了,那肯定是此次的调查队员,这年头穿迷彩服最多的,十有八九是爬山的,站在这里的,肯定就是保护区的。果然上前一聊,其中两位就是此次黑叶猴种群数量调查的两位指挥——梁霁鹏和冯汝君,前者是驮逐片调查的总指挥,后者是扶绥片调查的总指挥。

 

此次调查邀请的指导专家是广西师范大学的李友邦副教授、贺州学院的唐政博士,两者都是多年从事黑叶猴、白头叶猴的野外调查和研究保护工作,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他们也将一探驮逐片区,因为此区域虽然一直知道有黑叶猴,但是从未开展过调查。笔者也跟随两位专家的脚步,前往驮逐。

 http://s1/bmiddle/726f2d2fgdf468fd9d6f0&690

调查黑叶猴的方法不同于通常的样线法或者样方法,在长期调查黑叶猴和白头叶猴种群数量的过程中,专家们逐步完善了适合喀斯特地形的小区蹲点统计法。这种方法调查准确度高,重复率低,但是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员协同工作。因此,李教授又贴切地称之为“大兵团作战”。此次黑叶猴、猕猴专项调查活动便是大军团作战。保护区管理局王爱龙局长亲自坐镇指挥后勤管理,邀请了2位黑叶猴研究专家及其4名学生全程技术指导,调动板利站、岜盆站两站工作人员及基层护林员,聘请多位当地村民作为向导,单驮逐片就达到近30人的调查队伍。

 

2010年,黑叶猴保护研讨会时,指出崇左白头叶猴保护区3年期的主要工作之一即是争取林业厅等部门专项经费进行黑叶猴资源调查。 此次专项调查是继2010年白头叶猴野外种群数量调查之后,对保护区内分布的其他灵长类动物开展一次本底资源调查,对进一步完善保护区本底资料,建立保护区信息管理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2    分布与管理机构


崇左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变化是黑叶猴保护处境变化的代表。崇左县珍贵动物保护站和扶绥县珍贵动物保护站均建于1980年;并于1982年,定级为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2000年,统一更名为广西板利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和广西岜盆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2005年,合并建立广西崇左白头叶猴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 2007年,成立保护区管理局,为副处级事业单位。2010年,保护区顺利通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审查。

 

2001 年的《广西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与监测研究报告》发布之后,广西针对黑叶猴保护成立和晋升了多个保护区。在广西,目前分布有黑叶猴的保护区有11个。2004年针对大哄豹保护区发现的黑叶猴成立了省级保护区,德保在兴旺乡发现了黑叶猴之后,将此区域合并到黄连山管理,2007年拨款到位后正式晋升为省级保护区。大新恩城珍贵动物保护站2002年晋升为自治区级,后即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邦亮东黑冠长臂猿保护区于2009年成立(更主要原因是因为此地发现了东黑冠长臂猿),即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截止2013年上半年,其中国家级保护区3个(弄岗黑叶猴、大明山、崇左白头叶猴),2个处于晋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公示阶段(恩城、邦亮长臂猿),自治区级保护区5个(下雷、黄连山-兴旺、大哄豹、龙滩、底定),县级保护区1个(古龙山)。隆安县屏山乡逐劳屯分布的黑叶猴由龙虎山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代管。

 

对比2003年李友邦副教授的调查结果,这些分布点除了位于靖西中越边境上活动的黑叶猴难以了解以外,其它分布点的黑叶猴基本上近两年来仍保有目击记录。然而,具体到了各个保护区,如何验证黑叶猴的种群大小、数量和分布时,保护区管理机构开始犯了难。由于各地保护区的目标、科研和管理水平、人员配备和素质、设备以及经费都各不相同,所以对黑叶猴的保护情况也各不相同。总体而言,在以保护黑叶猴为目标的国家级和省级保护区中,黑叶猴保护得较好。

 

2.1    弄岗、崇左白头叶猴和恩城

 

这其中,弄岗保护区管理局是走在最前列的。通过GEF项目的支持,弄岗已经在调查种群数量的基础上,运用GIS管理系统跟踪黑叶猴的种群动态变化。2003年前,弄岗国家级保护区黑叶猴的种群数量和分布是研究比较少的,种群数量资料空缺,种群数量变化动态只能从护林员的汇报及对当地老百姓的调查访问中获得。2003年广西师范大学与弄岗保护区联合进行调查调查数据显示弄岗保护区弄岗片区内黑叶猴的种群数量为1075只左右(李友邦,2008)。20067月,在广西博物馆莫运明研究员的指导下,采用小区蹲点绝对数量统计进行了本底数量调查(以实际观察到实体为准),共统计到弄岗保护区内黑叶猴种群数量为1066只。2008年起在GEF项目的支持下,以黑叶猴种群数量动态变化作为生物多样性评测指标之一,每年对黑叶猴开展监测。因此其种群数量是广西区域内目前最为清楚的。黑叶猴主要分布在保护区弄岗片区的弄岗站和民强站辖区。黑叶猴的种群数量的变迁也经历了很大的波动,减少的原因也是因为非法狩猎。2007年,种群数量增加到1072只。2011年的监测数据表明,黑叶猴种群数量已经增长到89只。20125月下旬至7月上旬,种群数量增长到1490只,种群数量呈增长趋势。

 

崇左白头叶猴保护区从晋升为国家级之后,则是奋起直追的状态。崇左江州区黑叶猴分布于濑湍镇九岸村和左州镇驮逐片。濑湍镇九岸村有23群,共1224只(熊金荣,2006)。左州镇驮逐片是201211月崇左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通过黑叶猴专项调查清查的,通过实地调查发现此片区黑叶猴种群数量为732只。

 

扶绥县黑叶猴分布于扶绥岜盆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2005412月,西南林学院熊金荣和龚石华(2007)对广西扶绥岜盆自然保护区的中华村一带黑叶猴进行了调查,发现有黑叶猴 3群,约23只,分布在昌彩中华村的偎屯、南弄、弄可丽一带的山脉中。李友邦等(2012)于2007 8 月和2008 3 月对广西扶绥昌平乡石丽村弄邓屯周边调查共有黑叶猴 4 群,种群数量约为20只。201211月,崇左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扶绥县中华片区黑叶猴种群数量为633只。

 

大新恩城通过晋升国家级保护区申报时完成了本底调查。大新县黑叶猴主要分布区域为恩城保护区护国村一带。2005年,根据村民反映及猴洞分布的情况分析,在恩城保护区内有黑叶猴89群,4047只(熊金2006)。大新恩城保护区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时,报告有黑叶猴107073只,其中,护国村的单山一带有2群,一群约12只,另一群约8只;护国村弄阳屯一带有1群约6只;恩城保护站对面的石山上有23只黑叶猴活动;那岭村一带有1群约4只;正隆村驮押屯一带有1群约23只;雷平镇的安平村岜贺屯一带可能还残存有2-3只黑叶猴;护国村丈屯112只;桃城镇桃城社区上对屯19只;恩城社区弄眼屯113只。2009年在靠近县城的上对屯发现9只黑叶猴的群体,其中有2只幼体;2011年在恩城乡弄眼屯发现一个13只黑叶猴群体,其中也有2只幼体。

 

2.2    德保、隆林和隆安县

 

德保县和隆林县通过黑叶猴调查建立保护区,由于种群数量相对较少。一直处于不定期巡查的阶段。

德保县黑叶猴分布于两个区域,一个是燕峒乡、龙光乡和荣华乡三乡交界的念德屯和吉星岩一带。念德屯已被纳入黄连山-兴旺省级保护区,此区域去年仍有观察到一群约8只的活动记录。另一个区域则位于古龙山县级自然保护区钦迷村(熊金荣,2006),此区域现情况未知。

 

2001 年《报告》中记录黑叶猴在隆林仅分布在桠杈镇和革步乡,总数量仅为 5~16只。龚石华和熊金荣 10 天的访问和实地考察结果:黑叶猴在隆林县仅分布在大洪豹自然保护区内,估测共有 5~6 群约 28~78 只个体。大洪豹自然保护区内生境质量较好,黑叶猴的栖息地周围有耕作现象,人为活动较频繁。调查期间,保护区内正在实施退耕还林计划,2006年停止对保护区内土地的耕作,无偷猎现象。现大哄豹黑叶猴为两群21只,一群9只,一群12只。过往贵州次数并不频繁,几年一次的样子。有管护点,植被较好。

 

隆安县的黑叶猴自2010年当地村民报告发现有黑叶猴后,处于投喂状态。熊金荣和龚石华(2006)在隆安县调查时在屏山乡文化村的逐老屯发现现仅有一群黑叶猴,约35只。栖息地内生境质量较好,无人偷猎。20105月当地村民梁福尧报告发现约有一群8只黑叶猴,管理处立即组织工作人员对黑叶猴出没的地带进行监控,并临时聘请他进行定点定时投喂玉米。投喂持续了两年一直到现在,期间20129月时该群黑叶猴又分散掉,现余4只仍不时回到投喂点。此外,2010322日,隆安县电视台去布泉乡高峰村的天坑取景时发现了一只黑叶猴独猴。南宁市环保局打算在此建立保护小区。

 

2.3    大明山、靖西、大新下雷、天等和天峨龙滩

 

大明山保护区、靖西县邦亮保护区、大新县下雷保护区、天峨县龙滩保护区、靖西底定保护区则是处于有目击记录(或者粪样),而没有近期确切的数量证据。其中大明山保护区、靖西县邦亮保护区筹划开展黑叶猴调查。

 

下雷保护区目击记录集中在硕龙镇稔底水电站背后的山体以及黑水河下游的陇钰屯。20126月有村民反映在稔底水电站仍有听到黑叶猴的叫声,9月则是最后一次看到黑叶猴。靖西县南坡属于底定自然保护区管辖,但由于没有具体的分布点资料,现情况未知。邦亮东黑冠长臂猿自然保护区谭武靖主任介绍说2006年二郎村边上的山上发现过2只,2009年罗隆河罗隆桥附近也发现过一群2只母子黑叶猴,此外,保护区工作人员推测在某大、某小一带听说可能有。

 

天等县福新乡的北教村龙郡屯是天等县黑叶猴唯一有发现的分布点。2002年至2003年里友邦(2008)的调查发现有18只。熊金荣和龚石华(2006)于200411月亦在此进行了实地调查,发现发现黑叶猴的活动痕迹及黑叶猴实体,一群约1316 只黑叶猴。200712月,当地村民在傍晚时分亦有目击,不过这也是唯一和最新的群众目击记录,林业局此后数次到访也未有发现(天等县林业局,个人交流)。整个栖息地内由于2003年起退耕还林植被覆盖较好,约为7080%,在黑叶猴活动区域人为活动频繁,山间平地的利用率高,但当地村民的保护意识较强,无偷猎现象。

 

2.4    古龙山和靖西中越边境

 

然而县级保护区如古龙山的发展前景则堪忧。古龙山水源林保护区地跨靖西县的湖润镇、化洞、岳圩、武平乡和德保县的燕洞、龙光乡,总面积296.75平方公里。2011年数据显示,在所有黑叶猴的保护区中古龙山保护区是面积最大的,级别却是最低的。1982年经广西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水源林保护区,1986年建立管理站。主要保护对象为水源林涵养林。依古龙山规划区域图来看,德保县钦迷村、武平乡、湖润镇新兴村等3个分布点属古龙山管辖,此地也是连接德保兴旺片、靖西邦亮片和大新下雷片的连接通道。然而古龙山峡谷漂流风景区和邦亮长臂猿保护区建成之后,古龙山名义是由邦亮长臂猿保护区管理处代管,实际上靖西县已无力开展此区域的保护工作。2013年,笔者同邦亮长臂猿保护区管理处人员一起实地调查时,收到如下信息:201267月,栋本村一位放羊的老者看到有45只黑叶猴。一位阿婶也同时期有看到过,23只,不见幼体。而安本村的上朗屯一位李姓牧羊者(90年代仍是黑叶猴猎人),于201212月底还有见有67只在酸枣树上吃算酸枣。

 

中越边境线上黑叶猴目前情况不清楚。此地黑叶猴在中越两边来回活动(李友邦,2008),湖润镇新兴村庭豪山一带和龙邦镇下皿村通过走访均未发现目击记录。此外,据介绍庭豪山一带由于在修公路放炮,所以估计难以发现黑叶猴踪迹。

 http://s6/mw690/726f2d2fgdf46ba18c5b5&690

对比专家手中现有的数据,上述从保护区管理机构和林业主管部门中获取的信息基本上是吻合的。各个保护管理单位通过不懈的努力,基本上掌握了广西黑叶猴的分布。目前看来,广西区域内的黑叶猴应该仍然停留300400只的范围。大的分布区域如龙州、大新恩城、崇左江州区和扶绥的确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这些区域相应的管理单位已经或者将逐步开展黑叶猴的种群数量监测,其种群动态变化将愈来愈清晰,定期的巡护工作也能够维持现有种群不发生急剧下降的变化可能。而小的分布区域如隆安、德保和隆林,能够掌握黑叶猴存在的证据,依靠目前现有管理方式,控制黑叶猴不消失。然而如大明山、靖西、天峨、天等、大新下雷可能需要更深入的调查,展开对目击证据的核实工作,调查可能的分布区域,进一步明晰这些区域的现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