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盛开在灵魂深处的七色花(夏长阳)

(2014-07-02 16:40:33)

盛开在灵魂深处的七色花

—张盛斌《内心的花朵》序

在我的文朋诗友中,张盛斌忠厚得有风骨,傲慢得有才气,觉悟得有哲性,想象得有诗情。他供职于我家乡的那个县文联,文人都知道他,尤其是乡下的读者与作者,玉米熟了,辣椒红了,西瓜甜了,柑桔黄了,年边到了,大家就记起了他,纷纷请他下乡去。他一边品读甜甜的乡村,一边与作者分享美丽的喜悦。次数多了,日子久了,觉悟深了,他把乡村当家园,用心去叩问古屋老墙,用腿去丈量村庄,用手去牵住炊烟和牛羊的尾巴,用嘴去喝一捧老井的水,用鼻去吮吸农民身上的乡土气息,回忆乡亲们一幕幕的故事,将自己全身心地浸润到乡村去,重温父母的情怀,洗耳恭听父母阳光般的家训,用一生的勤劳与智慧去收获如水如银的秋夜,变成一只水鸟,去啄破锦水大河的神话,听桃花雨声,看端午水花,奋不顾身地去拾起掉在锦江洪水中的那个童年青果,望着被春雨冲洗的三月路,内心里顿时开满了春夏秋冬的七色花,也就是赤橙黄绿青蓝紫中的人生花、追求花、哲理花、困惑花、理解花、友情花、憧憬花。这些花朵的开放,是花自己的权利,选择在他的内心里绽放,一定有充足的理由。他本不花心,内心花多了,他的心也就花了,于是结集出《内心的花朵》一本哲理散文来,心中一度成为众芳之国,让读者觉悟:花开有她们自己的季节,花大花小都是花。有短花才能看见长花,有小花才能看见大花;有不好看的花,才能看见好看的花。其实他并不是写花,在每一个章节里,连花的字样很少见到,取名为《内心的花朵》,有他自己的思想感受,有他自己的乡愁心境。他虽住在繁华的县城里,天天惦念着精神上的乡村:时刻满腹惆怅,但又希冀能找到理想的地方。他想用青果伊句园、哲学家花园和理想的乌托邦来慰藉自己榜徨而迷惘与烦恼而幻觉的心灵。面对社会和生活、理想与现实,他有过追求与憧憬,但也有过困惑与酸辛。他善于在沉默中正视生活,在沉思中积存热情,在观察里深刻理解,在步履中走向成熟,在成长中获得觉悟,在幢憬中追赶幸福。幸福是一种乐趣,是拨动心弦的欢快记忆。他是靠艳阳天气与乡村土物来勾起幽怨与莼鲈之思,靠秋天隽妙的风味与品读大师的哲性来安慰灵魂与精神之旅,他的精神价值远远超越物质价值:于是才有“乡土”、“故园”、“乡路”、“乡间”、“乡村”、“村庄”及“秋夜”、“秋声”、“秋意”、“秋天”、“体验”、“倾听”、“渴望”、“钟爱”、“幸福”等字眼,这些如一眼眼山泉,流入他心田,流入他笔端,化作一束束花朵,在他内心的山径上绽放。欣赏完这些花朵,也许他在品读大师的灵魂里作一番文化苦旅,得到大师的哲理悟性,传递着生命的真谛,道说着世事的尘埃。拜万物为师,无为而有为,无声而有声,无治而有治,无恒而有恒。

从他的作品看出,他喜欢秋天的浓郁色彩,喜欢秋天的柔和调子,嫌弃春天的柔嫩与夏天的荣耀。秋的金黄,不是表现春的烂漫.不是表现夏的盛力,而是表现圆熟与慈和的智慧。《内心的花朵》表现的是色彩交响曲,表现的是生命哲学与力量,其中的紫色却令人悲愁。虽有一些消极,但有新秋的金风掠来,那些飞舞而摇落的叶片声,宛如一首新秋精神的歌,让你兴奋、锐敏而冷静,这种精神早被辛弃疾歌咏过: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如果说《内心的花朵》是一座金秋的园林,那么就有万紫千红的枝头。有鲜红、深紫、金黄的果实,在秋阳里闪着异样的光。丰硕圆满,清芳扑鼻,蜜汁欲流,让你尽情采撷。这是张盛斌在自己的园林亲手种植的果实花卉,无私地奉献给大家,可见他有大的气度与大的情操,真是一个喜欢内心开花的人。他所写的日月风云和故土家园,饱含有许多做人作文的道理。他作诗作文讲究深度,讲究哲学意识,他一定有醒悟,将其人生自然融化于散文诗情中,努力艺术自身;他一定有觉悟,将其思想深切阐释于作品文字里,没有一点刻意。在他一百多篇的美文里,既可仰观宇寰,又可俯察小事,整个作品的空气里皆游荡着作者的灵魂。从眼睛、耳朵到心灵,都有感应,读他的作品,犹如在读一位满脸白胡子印度老人的作品。整个作品里没有发现说教、灌输和强硬,颇自然地取悦读者的耳目与心,使读者明白在这个世界里怎样对待生活与工作;整个作品没有发现高亢、高调与口号,而是从容地去沉吟思想,人生像文法的起承转合与隔离陌生,有起伏跌宕与出神入化。

我认为读文就是读人。张盛斌与我是老朋友,对他十分了解,他很真诚又很坦白,生活中没有雕琢,可他的文学作品是精雕细琢出来的,在用词或字造句上,与其他散文不同,有他的独立创造。从一行行文字看出他的执着与追求,追求思想与文字的完美,追求自己的真实与风格。陶潜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个“见”字是真陶潜,若是“望”字,那是假陶潜。他也许从陶潜身上学到了淡泊之气度,在动词上下过工夫,大海里淘金般地淘出一些哲理,使人深思,明白许多道理。作品里虽没有假大空,且有琐碎之气,家园、夏天与阳光的感想咀嚼咏叹太多,借物抒情,虽有美感,但缺少史感之气,显得不够厚重。有些章节有重复之嫌,个别文字不够准确,尚得斟字酌句,不能坐卧随意,应有独立之姿。

文如其人,这是古话。张盛斌不善言谈,仅善沉思,就是喝酒多了也不怎么说话,像一位大愚者,看不出聪明相,可他很聪明。大愚者大智,不是大愚者,内心里开不出花朵来,能开出花朵的人.也一定是大智者。他如果再坚持下去,会有大气而精致的作品出来。我祝愿张盛斌有那么一日,成为麻阳文坛掌门人;我期等《内心的花朵》越开越艳,使他灵魂深处的七色花灿烂于广大读者的心间!

二00七年七月二十六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