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湖南侗族传统节俗(夏长阳)

(2013-06-17 20:27:13)

侗族传统节俗

湖南侗族传统节日有侗年(过冬节)、春节、祭萨、小年、赶社、花炮节、四月八、端午节、吃新节、祭祖节、团年饭等。节日繁多,主题不同,特色各异。但大多为地域性的,很不一致,其中以春节、社日、三月三、四月八、五月五、六月六、茶歌节、八月十五、芦笙节、祖宗节等较为隆重,以春节、祭牛神、吃新节最为普遍。由于民族之间的交往,侗族还有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节。有些地区在十月或十一月过侗年,又叫过冬节,也就是“冬至”。这天各地区活动热闹非凡,有赛芦笙、多耶、侗戏、对歌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三月三,又叫播种节。聚居在湘、桂、黔交界边境的侗族人民,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这天,都要举行传统的播种盛会。由于人们的爱好不同,各个村寨的活动内容和方式也不相同。有的寨子在这天放花炮,有的踩芦笙,坐歌堂,有的走亲访友,而最风趣的是“舞春牛”。这天在活动场地表演谷种农事活动,整个表演场地被当成一坵田,扮演农民的几个人,有的背犁耙,有的荷锄头,有的背竹篓。他们在挖田坎、耕田、插秧、收割等农事中表演,动作逼真、优美,用歌舞表现侗家田间耕作的欢乐气氛。在怀化市的新晃、芷江、靖州、通道侗族地区,三月三是祭祀侗王杨再思,在通道南部又叫土王节,有“抢花炮”风俗,又称“花炮节”。花炮节流行于广西三江、龙胜、融水和湖南通道南部等地,是侗、壮、苗、仫佬等民族的传统节日,各地节期不一,有正月初三,有五月十五、二月初二、三月三不等,主要活动是抢花炮。放花炮这天,附近村寨都组织抢炮队前来抢炮,每队有十多二十人。花炮是用红绿绒线装饰的小铁环,将其置于铁炮顶端,待炮响后铁环由空中落地,参赛人奋力争抢,抢到花炮并送到指定地点即为优胜。花炮分头炮、二炮、三炮等,抢到花炮除得到一定物质奖励,还意味幸福吉祥。观看抢炮的各族群众数以万计,年轻人借此机会交谊谈爱。花炮书原为还愿求嗣的民间宗教仪式,现已发展为群众性文体活动,成为全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比赛项目。花炮节期间,举行唱戏、赛芦笙、对歌、斗鸟等丰富的活动;四月八,是侗族的乌饭节,又是杨姓的家节。杨姓姑娘称为姑娘节。这一天,侗族各家各户都要蒸煮乌饭吃,其意是纪念杨家女英雄宜娘;端午节,侗族叫“粽粑节”,或“祖婆节”。舞水沿岸的新晃波洲、龙溪口等地都要举行龙舟比赛和对歌,胜者披红挂彩,有的在水中捉鸭子,岸上观众喝声震耳,通道和靖州也有龙舟比赛习俗;六月六,侗族与其它民族不一样,传说为纪念飞山太公杨再思“大破飞山寨,活捉潘金盛”之日,靖州侗族叫赶庙会。这一天,侗民齐聚飞山庙,祭祀杨再思;茶歌节,是侗族男女青年的节日。通道侗族每年举办两次,一次是农历七月十五,规模较小,一次是八月十五,正值中秋佳节,规模较大,青年男女踏歌上路,赶赴歌堂。一边对歌,一边吃着油茶,以歌传情,唱得热烈,爱得热烈,情投意合,定下终身;芦笙节,是芦笙比赛节日。一般在八月中秋至十月,这段时间均可赛芦笙,寨寨事先约定,去年你来,今年我往,男女老少都可参加,多达百支队伍,万众云集,盛况空前。这天各寨轮流执事,节日前吹芦笙,都以酒肉相待,对答酒歌。这天中午时分,三声铁炮震天,各寨芦笙队伍穿着民族盛装入场,寨老先走,大旗开路,彩旗领队,青年小伙子吹芦笙,姑娘们紧随其后,一手持舞扇,一手执毛巾,按芦笙曲调拍节起舞,其舞步一俯一仰,三进一退,半转体,圆转体,称耿翻扮、耿翻旋、耿头、耿邓,分别有九个曲调。在芦笙场大坪里,人们以寨为单位,围成若干层圆圈,百支队伍芦笙齐鸣,乐声震地,尽情欢舞,围观者赞不绝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