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千年湘西流放文化:黔城龙标王昌龄

(2013-02-06 22:56:15)
标签:

文化

黔城龙标王昌龄

唐天宝六年,王昌龄被贬龙标尉。他从江宁丞,再贬龙标尉,历经坎坷。天宝七年春天,从江宁乘船沿长江上行,经安徽、湖北,秋天到达湖南巴陵。在巴陵的朋友李十二、李越宾、刘谞、刘处士等为他的际遇而惋惜,纷纷接待安慰他。在巴陵于诸友人诗歌唱和后,转洞庭湖,溯沅水而上,往贬所龙标。在武陵有田太守热情招待,在席上遇见同样为逐臣的泸溪司马太守。到了泸溪,又与司马太守相遇,作了一首著名的《箜篌引》,表现了他的忧国忧民思想。
  龙标,今天的怀化黔城。唐时甚僻,属于蛮荒的五溪地区。历史上许多被贬的官员,多被贬此五溪地区。譬如在王昌龄以前的麟台郎郭翰,因同情刘祎之,触怒武则天,于垂拱三年被贬巫州司法参军;唐太宗女东阳公主,因与章怀太子李贤事件有牵连,触怒武则天,于武则天垂拱四年六月,被削了东阳公主封邑,并与高璇、高瑾二子徙置巫州。巫州,即今天怀化黔城。王昌龄之后,有宦官高力士因侍上皇登长庆楼,为李辅国所构,流放黔中道巫州;永宁尉直史馆柳芳坐事徙黔中道巫州;内臣郭湜因得罪宦官李辅国,也被贬逐于巫州。龙标即过去的巫州,前有多人流放,王昌龄又步他们后尘,往后的光阴将在龙标打发了。

龙标是五溪峒蛮的腹地,自从王昌龄来到之后,五溪蛮地风平浪静,没有了争吵、没有了战争。王昌龄有剑不曾对外用过,有权不曾对外用过。汉蛮相处已和睦很久,汉风蛮俗,王昌龄了然在胸,从没有见过长跪遮道。十八蛮女风姿绰约,奇装异服和谐漂亮,面如满月,眼若星辰。王昌龄认识这个蛮女,她是酋长的公主,能歌善舞的阿朵,却不明白为何要长跪遮道。当王昌龄走近阿朵身旁,却见阿朵对王昌龄顶礼膜拜。王昌龄脸上一片尴尬。王昌龄熟悉峒语,在与阿朵交谈后,方知是索要他刚才的即兴诗稿。王昌龄记得有次去拜访酋长时,看见了漂亮的阿朵。她邀请王昌龄参观了她的卧室,王昌龄当时即兴为她题了一首《初日》:

 

初日净金闺,先照床前暖。

斜光入罗幕,稍稍亲丝管。

云发不能梳,杨花更吹满。

 

今日之果,乃缘於前时之因。于是王昌龄坦然将诗稿付与阿朵,然后一笑。
  在唐天宝七年夏天,王昌龄任龙标尉已经有了一段落时间,初次与阿朵见面,却是别有一番情趣。那时候,王昌龄独自一人行走在龙标城外,在东溪的荷池,看见了一幅绝美的画面,那就是看见酋长的公主、蛮女阿朵在荷池采莲唱歌的情景: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天宝九年春夏之间,遭贬湘西的陶副使来,访旧友龙标尉王昌龄。陶副使为王昌龄旧识,王昌龄任江宁丞时,曾写《别陶副使归南海》一诗。今陶副使贬湘西,王昌龄於天宝九年闻知,写《寄陶副使》寄之安慰陶副使。诗云:

 

闻道将军破海门,如何远谪渡湘沅。

春来明主封西岳,自有还君紫绶恩。

 

陶副使系用旧名。副使,节度使、观察使、采访处置使、按察使、转运使等之下皆有副使,为诸使之佐。王昌龄任江宁丞时,曾经写有《别陶副使归南海》一诗:

 

南越归人梦海楼,广陵新月海亭秋。

宝刀留赠长相忆,当取戈船万户侯。

 

陶副使来到龙标,因龙标公务清闲,王昌龄得以时刻陪同。在初夏,二人在芙蓉楼内,在幽篁深处,携春酒、唤歌姬,于琴棋之余、歌乐之间,相对欢饮,兴致颇浓。王昌龄当即就写下了著名的诗篇《龙标野宴》: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龙标,旧产柑橘,远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闻名遐迩、声闻朝廷。著名的爱国诗人屈原被流放沅水流域时,就写下了著名的诗篇《橘颂》。在唐代,王昌龄被贬龙标尉之后,又更加大力提倡栽种。所以,龙标附近一带,柑橘遍布,香味四溢。因此,王昌龄深受龙标老百姓的爱戴与拥护。
  天宝十一年秋天,王昌龄的友人魏二,乘船前来龙标,访旧友龙标尉王昌龄。二人在龙标境地,游山玩水,饱览大好河山,对五溪地区的风光、风情、风俗,赞不绝口。魏二在龙标游玩了一个月后,向王昌龄告辞,准备回到遥远的故乡,与王昌龄依依不舍。
  王昌龄在宴请友人魏二,为之送行的时候,就写下了著名的诗篇《送魏二》: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王昌龄在龙标任上,喜欢与朋友宴饮,惯於江楼送客。在龙标城东王昌龄为送客而建的临江楼,不知道宴饮过多少次、送走了多少人。王昌龄送了魏二、送了张四、也送了程六;送了狄宗亨、又送柴侍御;送了薛大赴安陆,又送了朱越;送了李棹游江东、也送李十五;送了崔参军往龙溪,又送吴十九往沅陵。让王昌龄的送别诗名扬天下的,却是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云: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在龙标任上,除处理公务、应酬友人、游玩山水、吟咏诗篇外,还撰写了《诗格》。

《诗格》把诗的境界分为三种:物境、情境和意境。这里的“境”指诗思(艺术思维)的材料、对象,其义源于佛家哲学。物境,指自然景物;情境,即人生经历和生活感受;意境,大致是指想象与幻想中的事物。诗有三境的说法涉及诗人在创作过程中应注意到具体景物的形象(物境),人的情性的自然流露(情境),充分发挥艺术想象的作用,力求做到“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创造出使人感同身受的艺术境界。
  王昌龄的《诗格》也是写在天宝年间,就任龙标尉时,在芙蓉楼内写的。
  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一著名诗人,当时即名重一时,被称为“诗家夫子王江宁”。因为诗名早著,所以与当时名诗人交游颇多,交谊很深,除了上文谈到与李白、孟浩然的交游外,还同高适、綦毋潜、李颀、岑参、王之涣、王维、储光羲、常建等都有交谊。他因数次被贬,在荒僻的岭南和湘西生活过,也曾来往于经济较为发达的中原和东南地区,并曾远赴西北边地,甚至可能去过碎叶。因他有丰富的生活经历和广泛的交游,对他的诗歌创作大有好处。
  王昌龄擅长七言绝句,被后世称为七绝圣手。如《出塞》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他慨叹守将无能,意境开阔,感情深沉,有纵横古今的气魄,确实为古代诗歌中的珍品,被誉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又如《从军行》等作品,也都为脍炙人口的名作。反映宫女们不幸遭遇的《长信秋词》、《西宫春怨》等,格调哀怨,意境超群,抒写思妇情怀和少女天真的《闺怨》、《采莲曲》等,文笔细腻生动,清新优美。送别之作《芙蓉楼送辛渐》同样为千古名作。沈德潜《唐诗别裁》说:“龙标绝句,深情幽怨,意旨微茫,令人测之无端,玩之无尽。”
  唐人薛用弱《集异记•王之涣》(卷二)《旗亭画壁》记载:开元中,诗人王昌龄、高适、王之涣齐名。时风尘未偶,而游处略同。一日天寒微雪,三诗人共诣旗亭,贯酒小饮。忽有梨园伶官十数人登楼会宴。三诗人因避席隈映,拥炉火以观焉。俄有妙妓四辈,寻续而至。旋则奏乐,皆当时之名部也。昌龄等私相约曰:“我辈各擅诗名,每不自定其用乙,今者可以密观诸伶所讴,若诗人歌词之多者,为优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