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卷首语:流放文学的新曙光(夏长阳)

(2012-06-30 22:50:09)
标签:

文化

卷首语

 

流放文学的新曙光

夏长阳

 

从濛濛细雨的耳朵里掏出滴哒的指针,从刚刚睡醒的眼睛里掏出但丁的《神曲》,从汹涌浑浊的河流里捞出屈原的《橘颂》,从黔城龙标的流放地里读到王昌龄的千古诗篇,从蓝色气雾中看到流放文学的新曙光。

很多年前,我拜读但丁《神曲》时就知道,但丁以贪污和反教皇之罪名进行宣判,判处其终身流放,不得回国,否则处以火刑,直到他1321年死去。其实祖国传来消息,只要他肯付一笔罚金,头上顶灰,颈下挂刀,游行街市一周,则可返回故乡,高傲的但丁却拒绝了,在流放期间写出了闻名于世的《神曲》;屈原是一位干净得不能与世俗相融的诗人。当诗人遭遇政治,当理想遭遇世俗,当爱国遭遇亡国,他也被流放了。在流放的日子自我反省与等待,并且还极力地眺望着远方,幻想在这烟波浩渺的沅水发现一叶驶向祖国的船帆,写下了许多爱国的诗篇;王昌龄是盛唐诗坛著名诗人,被称为“诗家夫子王江宁”。他因数次被贬,流放他乡。他在荒僻的岭南和湘西黔城龙标生活过,也曾往返于中原、东南地区和西北边地,甚至还到过更远的地方碎叶(在今吉尔吉斯)。因他有丰富的生活经历和广泛的交游,对他的诗歌创作大有好处。在被贬流放黔城龙标县尉时,他写下了无数诗歌,最让感动的是《芙蓉楼送辛渐》这首千古吟诵名作: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李白一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送别诗:“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让王昌龄名扬天下。后来他在安史之乱中归家,路过濠州时,竟被忌才的刺史闾丘晓杀害,时年58岁。正因为流放,成就了但丁;正因为流放,成就了屈原和王昌龄,才有今天繁荣的五溪大湘西文化。

除屈原、王昌龄流放五溪大湘西外,还有马援、郦道元、陶渊明、李白、杜甫、刘禹锡、刘长卿、高力士、岑参、柳宗元、黄庭坚、王庭珪、魏了翁、蔡明、薛喧、王阳明、林则徐、陆次云、刘揆一等很多文人流放到五溪大湘西,他们都写下了不少名篇佳作,为五溪文化打下了坚实基础,赢得了巨大名声。但是一二千年来竟无人问津。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一群芙蓉楼人对流放文学很坚守,曾创办过刋物《芙蓉楼》,挖掘流放文化的点点滴滴,重振芙蓉楼文学雄风。后来不知什么一时中断二十多年,如今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驱动下,年轻的芙蓉楼人又燃烧起钟爱流放文化的火焰,使《芙蓉楼》复刊,让我看到了芙蓉楼流放文学的新曙光。

流放文化是古代流放文人创造的。五溪大湘西除巫傩文化、稻作文化、民俗文化、古商文化和和平文化外,流放文化应是不可缺失和意蕴深厚的文化。流放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芙蓉楼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学会坚守,贵在坚守,坚守到底,必出人才与成果,芙蓉楼文学之气象应是万千,生机应是盎然。

深夜灯下,闲读流放五溪大湘西古代文人的名篇佳作,常常令我反复感叹。透过满纸经典隽永的文字,让我穿越时光的隧道,走进他们的历史,看到的是他们留下模糊而沉重的背影。我们应该为流放文学做点事情,发扬流放精神,以宽阔的胸襟和自由的思想,像王昌龄一样写出佳作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