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穿越时空的声音

(2011-03-26 17:08:15)

穿越时空的声音

一一《雁过留声》序

夏长阳

 

三年前,朋友王身杰将他多年说的话写成文章,结集为《雁过留声》交给我编读,并嘱作序,可我无暇一拖再拖,一晃三年过去。兔年三月,他又嘱我将其书稿编辑完毕,出于无奈,只好请赋闲在家老友仲夏先生替我完成。经仲夏先生精心采摘,一朵朵花儿已经开放,花儿的馨香扑鼻而来。谢谢身杰先生的大度,也谢谢仲夏先生的帮忙。当这部书稿再次送到我手上时,城市街道两边的树早已长出新叶,公园里的花草红红绿绿,张显出新春的气象。我抬头仰望天空,没有雁飞,也没有雁声,雁影雁声哪去了?

《雁过留声》是身杰先生的一座庭院,让我走了进去,觉得这座庭院有气派的大屋,有浓烈的彩壁,有惬意的楼阁,有温馨的长廊,一切皆张显着雅贵与清素。立在庭院里,能看到门窗里故事的人物,能听到墙外的人语和时空的雁声。墙外的红杏与荷塘的蛙鸣,还有那一张张熟悉的面孔,构筑这座庭院的世界。眼下我虽看不到雁飞,听不到雁声,儿时的大雁在我脑海里驻翅停飞,儿时的雁声在我耳旁重播回放。今日城市无雁,乡村也无雁,不知道我儿时的雁在哪里?走进身杰先生的庭院,让我找到了雁的栖身处,在身杰先生的庭院里,在身杰先生的大作里。

身杰先生做过官,天天做报告,从他嘴里发出的声音,是穿越时空的声音,是大雁飞过留下的声音。

世上万物皆有声音,下雨有雨声,刮风有风声,打雷有雷声,涨水有水声,开车有车声,说话有话声。但是声音有大有小,语气有硬有软。与身杰先生交往二十多年,他在当官时交往有些疏远,退下来却步步靠近,并戏言他做官时没有文化,退下来开始有文化了。有人认为能认几个中国文字就是文化人,在我眼里这只是文化启蒙,是识字阶段。文化包罗万象,有小学和大学。小学是一种学问,叫文字学,即文字的起源与发展演变等;大学极其深澳,有政治、历史、哲学、文学、佛学、科学等,真正的文化人是大学。身杰先生当过兵,进过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听说还是华中科大研究生,他的生命中注定搞政治,才在政治仕途上有所发展。他当过老怀化市的副市长,虽是上世紀九十年代的事,至今还有人叫他王市长,他也习惯听这个称呼。近些年他虽然喜欢与文化人打交道,喜欢字画,可他没有“脱胎换骨”。有一回他去朋友家,敲门时朋友问:“谁呀?”他回答说:“我是王市长!”他不说我是老王,也许老王太多,太普通,说老王没有身份。他口口声声说要做一个文化人,从他出版的三部作品中看出,《爬涉的脚印》和《眷恋》,照他的话说是“玩玩而已”,他说了真话,退休后的真话。但这部《雁过留声》不是玩,若果是玩,就玩出了“文化境界”。他说玩有玩的境界,“玩什么都可以,不要玩人。玩人的人,最终不但自己被别人玩,而且还会被自己玩。”至于境界,他说:“境界就是一个高度。每个人都是一座山,世上最难攀越的山就是自己,往上走,即是一小步,也有新高度。真正的高度是自己心中的高度,达到了这个高度,才是自己的最高境界。”

在我眼里,身杰先生还没有达到自己心中的高度,他虽然退了还没有休闲下来,还在往高度攀越着。他妻子戏言:我家老王的想法比在位时还多,时间比当副市长时候还紧!

身杰先生刚退下就“玩”艺术,与文艺界人打得火热,今天走访文艺界张三,明天拜访文艺界李四,索取墨宝,“张灯结彩”;其次“玩”开发,在下坪山上办农庄,有声有色,目下已成规模,有繁荣之气象;再次“玩”茶文化,用阿里山茶馆做平台,“以茶弘文,以茶会友”,有“品茶四得”与大家分享。他“玩”茶文化,已“走火入魔”,兴致浓烈,对茶文化开始“寻根”,喝茶不如种茶,将自己置入茶林,与鸟合鸣,手端滚热茶,揽明月入怀,听天籁之音,寻茶境之味,悟茶道之神。眼下龙潭老家满山遍坡皆为茶,他浸泡在茶雨香风中,行走在茶道禅境中,自得其乐其悟,常将新茶的喜悦带回怀化。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身杰先生在茶的学问里找到了快乐,认为茶是化了装的道家,在有中显示无,在无中展示变幻,在红尘中出尘,在浮华中宁静,学林和靖在梅花下与鹤为伴,学陶渊明在山影下悠然采菊,学古代隐士在小舟上独眠,学僧士在寺庙里念经,学陆羽在茶园里品茗,在茶香中悟道。由于有此番经历,在这部《雁过留声》的随笔里,对老人“百善孝为先”,对亲人“上善若水,善解人意”,对妻子“恩爱情长”,对自己“自强不息,奋发努力”,对朋友“诚心善待”,对领导“学会感恩”,对社会,他坚信“天下自有公道,世界自有博爱”,对家乡“爱得很深”,对同事“真诚友爱”,对单位“团结班子,改革创新”,对工作“认真负责,精益求精”;在为人处事上,他觉得“看人要高眼,做人要低调,处事要慎重”,在“让”字上出思想。坚持“诚信是美”和“心正、胸阔、脑清、手净”,“公家的事胆子大一点,个人的事胆子小一点,家里的人多接触一点,不是人的人疏远一点”,“有的话,说不好,不好说,不说好”……这是他近几年品茗的结晶,品出了文化,品出了思想,品出了哲理。虽有政治色彩,且有茶香味道。茶之道,水之道,心之道,他说出的是心里话。如果他每天喝茶沉思,无声无语,酿在心中的将是高远深邃的东西,常人无法明白,到那时五溪大湘西的天空中将会闪耀出一颗巨星来,那不是见山是山,见水是水;不是骑驴找驴,喝茶喝水;不是太阳下山,晚霞满天,那是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不是你骑驴而是驴骑你,不是你喝茶而是茶喝你,不是你跟着太阳走而是太阳跟着你走。在这种境遇中,尽管他手里没有茶,只要有风从他鼻前轻轻经过,扑入他鼻孔的全是茶的清香。

文章如人,人静如梅。豪放之人,其文必放;粗浅之人,其文必浅。身杰先生不是这几年努力读书,不是人生阅历丰富,学不了雅,玩不了“宋元山水”,只能追摹博杂。但他全是喝茶帮了他的“忙”,由原来的“逻辑思维”进化到了“形象思维”,他从收集本地书画家的书画作品中悟出了意境,从喝茶的文化中悟出了禅境,悟多了,便有了思想与哲理,便有了这部《雁过留声》。画爱写意,文亦爱写意,文化艺术大凡相通,身杰先生在文章中虽不求梅之静,不羡草之动,是随意而为,但比起前两部作品大有长进,只是文字稍嫩,欠老道罢了。作为官员“半路改嫁”,能写到这个程度也算个“文化人”了。这不是我的戏言,是我肺腑之言。我相信他在故乡龙潭的茶园里“日浸月泡”,不出几年又有大作问世。

《雁过留声》不是他的封笔之作,将来还有更多的声音等着我们去听。祝贺《雁过留声》公开出|版,让我永远地记住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