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从家讳看曹雪芹考证之荒谬
(2025-02-22 13:42:18)
近日看到一帖,感到切中红楼考证之关鍵,特转于下:
从家讳看曹雪芹考证之荒谬
人物姓名的避讳,主要有三种,一种是皇帝的名字,全国的上下臣民都要避讳,这可以叫做“国讳”,也可以叫做“公讳”。另一种是,父母或祖父母的名字,全家后代的人都要避讳,这可以叫做“家讳”,或者叫“私讳”。还有一种是既非皇帝,又非尊亲,而是周公、孔子一类圣人的名字,也要避讳,这可以叫做“圣讳”。
中国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讲究避讳。皇帝的名字、自家祖先的名字、或是其他重量级人物如孔圣关圣的名字,总是不能轻易说出口。而一旦谈到含有这个字的词语时,也要小心绕过。翻开五千年的中华史,何尝不也是一部避讳史。历史变迁不断让新的文字成为书面中的禁忌,无论是用缺笔省称还是同义替换,没有一部古书能逃避被涂改的命运。
号称天子的人让与之相连的平凡汉字陡然变得神圣起来,我们如今熟识的“嫦娥”,就是为了避汉文帝刘恒的讳,由“姮娥”改过来的。而唐太宗李世民的出现,更让无数唐人文章中的“民”变成“人”,柳宗元就写过“养人术”(见《种树郭橐驼传》)这种不伦不类的语句。当时人们的共识是:宁肯意义不明,句子不通,也绝不敢在此事上计较短长。
《世说新语•排调》篇中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
“晋文帝与二陈共车,过唤钟会同载,即驶车委去。比出,已远。既至,因嘲之曰:与人期行,何以迟迟?望卿遥遥不至。会答曰:矫然懿实,何必同群?帝复问会:皋繇何如人?答曰:上不及尧、舜,下不逮周、孔,亦一时之懿士。”
钟会的父亲,是三国著名的书法家钟繇,繇与“遥”同音。司马昭为了嘲讽钟会,故意犯了其父讳。而钟会也不甘示弱,司马昭的父亲为司马懿,与他同车的陈骞、陈泰的父亲分叫陈矫、陈群,陈泰的祖父叫陈寔,“矫然懿实,何必同群”,一句话,将他们家里人全捎带上了。
不避别人的家讳是大不敬。
“卢志于众坐问陆士衡:陆逊、陆抗,是君何物?答曰:如卿于卢毓、卢珽。士龙失色。既出户,谓兄曰:何至如此,彼容不相知也?士衡正色曰:我父祖名播海内,宁有不知?鬼子敢尔!”
卢志看不起南来的陆机和陆云,大庭广众之下,故意说他们父祖的名讳,企图羞辱他们。没想到陆机也不是好惹的,随即以牙还牙,看起来似乎打了个平手,但这梁子也从此结下了。即使是现在,当着面直呼别人父祖的名字,也会把对方弄得不高兴的。
最荒唐的要算唐朝号称“诗鬼”的李贺了,就因为他父亲名叫晋肃,“进”与“晋”音同而犯家讳,便不能参加进士考试,纵然他才华横溢,也终无用武之地,终生不得志,27岁便郁郁寡欢而死。韩愈因此愤而作《讳辩》,质问道:“父亲叫晋肃,儿子就不能考进士;那如果父亲叫仁,儿子岂不是不能作人了吗?”但他的这篇文章,却遭到了士大夫们的攻击诋毁。
家讳也是受法律保护的。《唐律》中规定:凡是官职名称或府号犯了父祖的讳,不得“冒荣居之”,例如父祖中有叫安的,不得在长安县任职;父祖名中有“常”的,不得任太常寺中的官职。如果本人不提出更改而接受了官职,一经查出后削去官职,并判一年的刑罚,无怪乎古时的人对讳咿恐避之不及呢。但比起国讳,家讳中寄寓着对长辈们的亲敬、崇仰与怀念之情,带有更多的自发生。
个人对自己名字的避讳叫个人讳。宋时有州官田登,自讳其名,州境之内皆呼灯为火;上元放灯,吏人书榜揭于市曰:“本州岛依例放火三日。”时人讥云:“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清代入关代明的第一朝皇帝世祖名福临,为了缓和民族矛盾,曾下诏布恩,特许臣民可不避讳福字,假惺惺说:“不可为朕一人,致使天下之人无福。”乃口血未干,有清一代竟大兴骇人听闻的文字狱,其中多有涉及避讳的奇谈怪论。
康熙年间,因明大学士朱国祯生前在经清人庄廷鑨冒名出版的《明书》中曾直书清太祖努尔哈赤之名,辗转株连冒名的出版者以及修订、校阅、写序、署名、刻字、印刷、卖书、藏书、官员等达数百人,处死刑者七十余人。
雍正年间,主考官查嗣庭摘用《诗经》中的“维民所止”作为试题,经人告发说题中“维止”二字是暗示将“雍正”砍头示众,病死狱中惨遭戮尸枭首,儿子处斩,兄侄流放。
乾隆年间,内阁学士胡中藻引用《周易》中的爻象之说,以“乾三爻不象龙”为试题,题中有“乾龙”二字,龙与隆同音,竟判定是影射乾隆皇帝被送上断头台。举人王锡侯删改钦定的《康熙字典》,重编作《字贯》,触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帝名,判处斩刑,封疆大吏也因失察革职治罪。
家讳并不全是避父亲的讳,也包含避母亲的讳,唐代大诗人杜甫被称为诗圣,一生共写了近三千首诗,各种题材十分广泛,但据说因其母亲名叫海棠,所以他虽寓居海棠颇负盛名的四川多年,却从未写过海棠诗。
红楼梦是避讳的。比如林黛玉避她母亲的名讳“敏”。
《红楼梦》中这样例子很多。林之孝的女儿原名红玉,因为犯了宝玉的讳,只好改为小红。薜蟠的老婆叫夏金桂,不许人口中带出“金桂”两字来,凡人有不留心,误道一字者,他便定要苦打重罚才罢。一日她与香菱说话,香菱不小心忘了忌讳,金桂的丫环便说:“你可要死!你怎么叫起姑娘的名字来?”
而胡适考证出来的曹雪芹,完全不避讳。
比如一方面自认为魏武的子孙,另一方面大骂曹操是大恶之人。
曹寅是曹雪芹的祖父,他不仅通过呆霸王薛蟠,把“唐寅”念成了“庚黄”,还为自己取字雪芹,与祖父之字“雪樵”并列。
他的曾祖父曹玺另有一御赐之名叫尔玉,《红楼梦》书中不仅宝玉、黛玉、妙玉名字犯了避讳,连丫头红玉,鬼魂茗玉,都侵犯了曹雪芹曾祖父的名字。还有“焚符破玺”、“寅时入殓”都犯了祖讳。
曹寅之母孙氏给康熙皇帝当过奶妈,康熙曾亲自给她题写“萱瑞堂”匾额。而曹雪芹不仅把孙氏家族之孙绍祖描写为“得志便猖狂”的“中山狼”,并且用“遗精而死”的贾瑞这个来污辱“萱瑞堂”!
作者竟然不避自己的名讳,为聚匪赌博、养小老婆、丑陋不堪的贾芹取名“芹”。
中国传统是避讳的,红楼梦是避讳的。为什么曹雪芹不比避讳?合理的解释是:曹雪芹考证是荒诞无稽的。
|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