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编工具---宁波草编风华 二十三
第五节 草编工具
草编工艺品的生产工具《论语.魏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可见工具的重要性,草编工艺的编制工具主要包括:纺绳车、绳架、经钩、经撑、拨板、梭针、纬撑、纬钩、钩针、模型、麦草穿子、大竹梭、小竹梭、挑板、机钉机具等等。其中模型是其中比较重要的工具,因为它的规格很多,款式各异,模型多用红松、白松、锻、杨木等不易变形
的软质木材制作。模型分空心和实心两种,小规格多采用实心模型,大规格产品多用
空心模型。款式主要包括:椭圆形背篮空心模型、套篮空心模型、长方形提篮模型、童篮实心模型、汽车坐垫摸板等,在编织过程中,随着款式的不同模型也相应的有所不同。除了上述常见的传统工具外,还有打绳用的固定摇车、大走拖、小走拖,以及斧
头、菜刀、剪刀、羊角锤、缝衣针、石磙,和一些机械化工具,如草帽机、缝纫机、空气压缩机、喷枪、定型机、刮蔑机、台钻、木车床等。随着传统草编工艺向现代草
编工艺的发展,草编工具也在发生变化,并趋于高效、快速、合理。
草编,是一门古老的传统手工艺技艺。当你在家里放上一个饰物,会立即闻
到田野的芳香,感觉到朴素的气息,像是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外界的浮华与喧嚣被挡在门外,此间只有一片不近功利的静谧,现给大家介绍几种草编工具:
1、纺绳车
纺绳车由纺轮、车架、车轴组成,纺轮两端有两根长约45厘米的轮辐,轮
辐交叉成十字形,两轮辐之间由四条长约52厘米的木撑(车梃)连接,两轮辐距离22厘米,轮辐中间有轴孔,车架由底座和立柱组成,立柱上方有轴孔,纺轮穿在车轴上,常用来纺玉米皮。
2、经钩
经钩又叫靠钩,有两个用途,既可用于收边时将经尾穿入编纬,又可用经钩后面的扁平部分将纬靠紧。经钩以钢材制成,长约16厘米。钩长l厘米,呈直角,钩端直径0.3厘米;钩尾宽1.2厘米,厚0.2厘米,端部圆润。
3、割刀
割刀用来修理毛茬,刀面为长方形,宽5厘米左右,厚约l厘米,单刃,后有短柄,长约3厘米,厚0.5厘米,柄上装木把,长10厘米,端面呈扁圆形,最厚处约1.5厘米。割刀也可直接用不装柄的镰刀。
4、刮板
刮板是蒲草编的常用工具,用于刮光和搓光产品的表面,常用硬木作成,边长约12厘米,厚约3厘米,呈方形,滚边无棱角。
5、压铁
压铁是编织过程中用来压住编织物以防滑动的工具,外面用布包好,扎紧布边,防止铁锈玷污产品。
6、槽锥
槽锥锥面呈圆弧形,锥面宽2厘米,槽沟深0.2厘米一0.4厘米,锥长10厘米,后面装有长6厘米的木把,是编织草制品时用来穿孔递纬的。
7、刮皮刀
刮皮刀由刀身和刀梁组成,刀身长27厘米,梁弯成“Z’字形,用柳旋子将刀身,刀粱缠在一起,缠绕部分用作刀把。
8、弯针
弯针长约13厘米,针杆扁平,针尖以下5厘米——6厘米弯成孤形,用钢材制成,后端有针孔,孔长0.5厘米,宽0.1厘米。
9、模型
编织模型常用软质木材作成,规格较多,款式各异,既有实也有空心模型,小的模型多用实心木板制成。
还有绳架、篾钩、挑板、经撑、梭针、纬撑、钩针、划篾刀、垫板、撬刀、织架、经坠、打皮穿子、单穿子、多孔穿子、踩板、垫尺、磕刀、帘子锤、刮篾刀、箔锤、麦草穿子、竹梭、辫子架33种草编工具。
10、三翻凳
三翻凳子是人类最简单的坐具,最早的凳子大概是原始人在树林下的一块石头吧。后来人们把它叫做马扎,就是上马时踩踏所用。凳子用途广泛,它不仅可作坐具,还用于摆放东西、登高取物等,所以凳子各式各样,无奇不有,而“三翻凳”在凳子中可谓是独具一格。
三翻凳是织席的一种专用凳子。宁波西乡有种植席草的传统,古广德湖边以黄古林一带为中心,编织草席成为农家一项重要的副业。长时期来,西乡所产草席以滑、爽,通气性好著称,并且享誉海外。这中间,三翻凳在生产过程中充当了重要角色。
织席准备工作繁多,刨麻头、打席筋、捋草壳、取草料等而最主要的工序,就是两人搭档在席机面前坐着编织,其中一人掌“扣”,一人用“替鞭”将席草叉到“扣”下的经线中去。这活儿都是要坐着操作的,而随着席子在席机上渐渐成形,编织者坐的位置也要逐渐高起来,在这种操作要求下,三翻凳便应运而生了。
三翻凳由结实的四条粗腿呈扁形销在一起,三面销上厚木板作凳面,粗犷质朴,坚固耐用。它的特点是可以翻三种高度,当刚开始织席时,操作者坐最低一档,就是凳子扁形的一面;织到席机高度的三分之一时,翻到第二档,即将凳子侧竖起来;最后席子快满机时,就得翻第三档,把凳子直竖起来了。待织到“扣”碰机顶,两人便把织好的席子按到席机背面,三翻凳又从低档开始,帮助操作者完成下半条席子的编织。
那时,黄古林一带几乎家家都有这种三翻凳。三翻凳在生活中还可当作用餐的凳子,而且老少皆宜。你看,侧竖起来翻到中档,正适合成人坐在餐桌前的高度;而把它直竖起来,就成为三岁孩子“大大小人”的“高高矮凳”了。
上世纪70年代以后,有一种席草“留洋归来”,抢了宁波本地席草的地盘,它就是今日的蔺草。蔺草适应国际市场的需要,好赚钱,又适逢织席机械化革命,所以现在用手工席机做本地草席的已很少,三翻凳也就在日常生活中渐渐销声匿迹了。
今日如果在席乡偶尔碰到它,还会令人想起它的身上洋溢着本地席草黄金时期的繁荣气息,也记录了农村妇女们起早摸黑织席的辛苦经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