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营金丝草帽厂---宁波草编风华十九(下)

标签:
情感文化历史教育 |
国营金丝草帽厂---宁波草编风华
第三节
1960年慈溪金丝草帽加工厂,改名慈溪县金丝草帽厂。
六十年代,除金丝草帽与席草帽传统生产外,新增开发咸草缕空花帽,以自然色为主,材质牢固耐用;麦杆伴花帽,潇洒靓丽;纸草凉帽,风度卓越;玉米草帽,本色天然;还有麻质休闲帽等。
在60年代头四年,年产量都在120万顶左右。后因中苏贸易停止,产量又逐年减少。
1970年,慈溪县金丝草帽厂引进人才,成立创新组,编帽户遍及45个乡镇,编织女近10万人。杜乡镇工业不发达以前,始终是慈溪家庭妇女副业收入来源之一。
时年1月,改名为国营金丝草帽厂,占地面积61.35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90.67万元,职工186名。
时年2月,金丝草帽厂支部恢复,书记马俊杰。
1976年在浒山成立
“慈溪县草编工艺美术公司”
1977年9月,草帽厂负责人陆善余。
1978年陆才裕为厂长。吸收邬惠红、陆达才等青年为职工。
七十年代开始草帽的生产,以英国的拉菲草,当地的咸草、麦草、南特草、龙须草以及从日本进口纸草作为原材料,编织的产品以帽为主,亦有工艺篮包扇及其它一些小玩具等。
地方国营慈溪金丝草帽厂(1954---1981)
目录
一、前言
建国以来,由于上级领导机构的变动,我厂体制归属几经反复。本厂由1954年3月成立至今已有二十八年的历史。为了搞清本厂历史的发展、演变过程,以供今后对本厂进行历史真迹的查考,并进一步充实本厂全部历史内容,现按建厂先后(包括金丝草帽解放前的概况)
二、金丝草帽的发展历史概况
三、厂建立原因、地点、时间及名称变更情况
四、企业性质和职能范围
五、厂内机构设置、领导成员配备及机构、领导变化情况
六、党、团、工会组织变化情况
七、草编生产发展和职工人数一览表
八、文书处理工作
地方国营慈溪金丝草帽厂沿革、帽站分布,生产发展图例
一、地方国营慈溪金丝草帽厂沿革发展、厂主要任务、厂设机构、下属草帽收购站、历任厂长(负责人)、厂全宗档案介绍:
厂的沿革发展
1954年3月,正式成立,为“余姚县供销合作社草帽经营部”。
生产加工地点设在长河市马凉亭对面,管理部设在长河罗家路
“阿庚”
时年10月行政区域调整,长河、庵东、逍林、周巷、浒山等区划归慈溪县,在长河建造新厂房。史纪训调入任厂经理。草帽由供销社统一收购,在各产帽区分设收购站,
1955年1月归慈溪县供销社领导,改为“慈溪县供销合作社草帽经营管理部”。
1956年从原来浒山收发站和长河、天元、周巷三个草帽社的基础上,新增
逍林、泗门、观城收发站和八个流动点。并在观城、泗门二地举办编帽训练班,为以后生产奠定良好基础。时年,草帽逐由上海市工艺品进出口公司独家出口。
1957年5月原部改名为“慈溪长河金丝草帽加工厂”,7月划归县手工业生产联社,同月划归浙江省金丝草帽联社宁波办事处领导,改为“慈溪县手工业生产联社草帽加工厂”。
时年张如良为经理厂长。厂部设有三个组(政工组、行政组、生产业务组)
1959年5月隨着国家工业化的发展,划归慈溪县工业交通局领导,改名为
“地方国营慈溪金丝草帽加工厂”。 张如良继续任厂长。
1960年7月,因张如良调离,胡芳祥曾一度代理负责全厂工作。
1961年蒋玉意调入任厂长。时年逍林、泗门、观城仍归属厂领导。
1963年马俊杰任厂长。
1969年1月,成立
“慈溪县金丝草帽厂革委会”
1970年7月马俊杰任厂革委会副主任。同年下半年成立创新组
1971年1月马俊杰任革委会主任,负责全厂工作。
1972年2月楼植华调入厂为支部副书记,副主任负责生产线。
1975年厂内有三个车间,15个小组。
1977年1月3日成立草编工艺美术公司,厂业务归属县草编工艺美术公司所属,厂创新组、复验组、各收购站(8个)划归公司领导。3月县工艺美术公司原所属各草帽站及创新组、复验组仍划厂编制。6月建立大云草帽站。
1978年1月为有利省、地系统对口领导,划归县手工业管理局领导,成立栽剪组属于篮子车间编制。同月,根据省革委会浙革(1978)136号文件精神,全民企业产品“脫壳”成立了“慈溪草编厂”,系县属大集体性质,承担草制品生产业务。二个厂一套领导班子,挂二块牌子,经济单独核算。
1979年1月5日,根据中共慈溪县委通知,撤销厂革委会,改名为“地方国营慈溪金丝草帽厂”,隶属县(市)工业局(公司)领导,系县属全民所有制企业。
主要任务是帽子、篮子等草制品供、产、销业务,包括组织、落实草制品原料,加工帽子、生产篮子等草制杂品,生产经营以外销为主。8月创新组、复验组和下属8个收购站仍归属本厂编制。同年12月周志林任厂长。厂里设有人保课、生技课、计财课、供销课和三个车间(即金丝草帽车间、帽子车间、篮子车间)。
1980年4月建立潮塘站。6月建立坎墩站。
厂原内设机构为一室三科四个生产车间,即厂部办公室,生产业务科、供销科、财务科,金丝草帽车间、帽子车间、篮子车间、成品帽车间。
下设天元、潮塘、高王、浒山、沧田、大云、潭北、潭南等8个草帽收购站。至1981年下属十个基本收购站。
1986年国营慈溪金丝草帽厂分为两个厂,新厂为
“慈溪县工艺品厂”
1992年,国营草帽厂全部正式解体,按政策落实职工退休、退职等补贴福利。
厂历年主要领导人:
史济训(1955年1月--1956年1月);
张如良(1956年2月至1959年12月)。
胡芳祥(1960年1月至1960年12月)。
蒋玉意(1961年1月--1962年12月);
马俊杰(1963年1月--1966年12月);
杜百万(1967年1月--1967年12月);
王芳忠(1968年1月--1968年12月);
马俊杰(1969年1月--1977年7月);
陆善余(1977年8月--1980年3月);
周志林(1980年4月--1982年10月);
陆焕利(1982年11月--1985年3月);
陆善余(1985年3月--1996年9月);
张孟军(1996年9月至1998年10月)。
厂全宗档案基本情况:
全宗档案于1954年开始形成。
1980年前的档案已移交市档案馆。
1981年至1998年共组卷262卷,按管理期限分为:永久133卷,长期82卷,短期47卷。
档案的主要内容包括厂党政工团会议记录,党团员、干部、职工名册,机构设置,干部任免,人事调动,劳动工资,工作总结,企业管理规章制度,先进材料,生产、质量、创新计划,统计财务报表,大事记载等。
综述慈溪金丝草帽厂1954年恢复生产,在长河成立草帽加工站,年产草帽23余万顶。时年10月,周巷、浒山、长河等地划归慈溪县,1955年县供销联社建草帽加工厂,在长河等区发展编织户,当年产值104.20万元。1956--1959年,经技术改造,拓宽销路,生产有很大发展。1959年产金帽产值53.88万顶。1965年利用地产稻草芯,开发南特草帽成功。1966年改草编厂,归属二轻系统。1980年,产南特帽金帽915.79万元。1982年,开发新产品纸草帽。1987年产,另有麦秆草帽、草篮、草制礼品、茶垫、门帘等,工业总产值570.31万元,产品运销日本、美国、香港等39个国家和地区。
金丝草帽
附:厂生产发展图例:
草编生产发展和职工人数一览表一
--------------------------------------------------------------------
年份
(万顶) (万元) (只)
--------------------------------------------------------------------
1949
1950
1951
1952
1953
1954
1955
1956
1957
1958
1959
1960
1961
1962
1963
1964
1965 196.90
1966
草编生产发展和职工人数一览表二
--------------------------------------------------------------------
年份
(万顶) (万元) (只)
--------------------------------------------------------------------
1967
1968
1969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 12.16
1975
1976 11.05
1977 12.10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1992
香港出版<<中华企业>>1992慈溪专版一文:飘---记国营慈溪金丝草厂
一顶顶红的蓝的黄的紫的草帽,一顶顶具有粗犷豪放或精致细腻之美的草帽,已不单作为遮阳的工具,亦作为不同风格不同情调表现的装饰品,漂洋过海,成了不同国度不同民族人民的爱物。而这些爱物,便出于驰名中外的
“草帽之乡”
据传,自清乾隆年间,有人将草帽编织工艺传入长河,很快发展为 “十里长街无闲女,家家尽是编帽人”
当我们看着编织土以根根细草极灵活极快地编织成帽顶的时候,便不禁赞叹姑娘媳妇们的心灵手巧了,那网眼、那花纹,错落有致,有极强的立体感与艺术之美。有美国商人曾怀疑这些草製品并非手工艺品,而是机械化大生产的产品,猶如注塑机生产塑料製品。为了使更多的人了解东方妇女的这一手工艺术,也为了释嶷,金丝草帽厂曾邀请美国几位客人来此摄制录像,拍摄从纤维细草加工成草帽并修剪、定型的过程。而这,实际上也可作为一种促销手段,其实用性与工艺性的结合,使这一产品本身更具魅力,自然更受人们的喜爱。
这家创建于1954年的金丝草帽厂,起初以加工金丝草为主,原材料来自菲律宾,加工后返销。七十年代开始草帽的生产,以英国的拉菲草,当地的咸草、麦草、南特草、龙须草以及从日本进口纸草作为原材料,编织的产品以帽为主,亦有工艺篮、包、扇及其它一些小玩具等,由于有以陈松乔先生为领导的技改小组,不断开发新产品,该厂至今已有四大类3500多个品种问世,产品远销日、美等国,仅香港口岸,就有五家专营草帽的商行销售该厂产品,自1985年开始,他们还批量生产内销成型帽,实行两个市场一齐上的经营策略。
优质是产品打开销路的一把金钥匙,在该厂十五年的老厂长陆善余先生对此深有体会。草帽的编织不是机械化生产,每一顶草帽猶如每一片树叶,没有完全相同的,好与差有着天壤之别。如何把好质量关,是关系到企业生存发展的大事。在如今长河
“草帽大战”
挑了许多年厂长重担而今已近退休年龄的陆善余先生,认为以优质的产品去占领市场是勿容置疑的,但善经营能决策的管理人才的培养也是不可忽视的。为此,他们对有才干年轻人进行有计划的轮训,并特意选派青年厂长王伯奋到香港接受培训,他一边学习理论知识,一边耳濡目染别人在世界商品集散中心的各种管理手段,经过一年零二个月。这位年轻能干的经营厂长现已奔赴泰国,正在为更多的产品能飘落于更多的国度,为更多的人民所接受与喜爱而工作着。
飘!飘----愿这东方的朵朵工艺之花,飘越不同的空间,或远或近地开在老人、孩童、姑娘、小伙的头上身旁,愿
“金丝草帽厂”
此稿:原刋1990年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创业者之歌>>一书,转刊于1993年长城
“香港”
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