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探寻苏轼在滁州墨宝之一:令人神往的琅琊山

(2011-10-13 16:31:38)
标签:

苏轼

滁州

《醉翁亭记》

琅琊山

李幼卿

分类: 鸿爪雪泥

  

    琅琊山,因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和苏轼的大字楷书《醉翁亭记》珠联璧合,成为文学爱好者神望的地方:《醉翁亭记》入选中学课本,文中开头那段“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更是撩人心扉。8月29日,告别镇江即赴安徽滁州,开始探寻苏轼在滁州墨宝之行。

   http://s4/middle/7268617btaf29ffe314a3&690

    琅琊山门牌坊(如上图):八柱八檐、吻兽镇伏双脊,楼花门额中 镌刻苏轼书题“琅琊山”三字,一对石狮镇守大门,背面绿色相衬,山峰隐约。

    琅琊山位于滁州城西约5公里处的群山之中。群山者,除此山外,还有大丰山、小丰山、凤凰山、鸡爪山、赵家山、尖山、龙头山、龙尾山等,小丰山最高,海拔321米,其他几座山峰高度在海拔200—300米之间。

   探究琅琊山名之由来有三:

     一是东晋元帝马睿任琅琊王时,曾寓居于此。唐大历六年(771)滁州刺史李幼卿在山间建寺院,称其山为“琅琊山”;宋王禹偁《琅琊山》诗注曰:“东晋元帝以琅琊王渡江甞驻此山,故溪、山皆称琅琊之号,不知晋以前何名也。”

     二是西晋镇东大将军琅琊王司马由率军“出涂中”(滁水流域)灭吴,吴主孙皓“诣由请降”献玺于此,故称“琅琊山”;

      三是“人以其有似山东东海之琅琊山,故亦名。”唐大历六年(771)滁州刺史李幼卿在山间建寺院,称其山为“琅琊山”      


http://s8/middle/7268617btaf2a09569227&690

http://s12/middle/7268617btaf2a0cacfa6b&690

http://s1/middle/7268617bt77ea9a13de00&690
        登山小石道
http://s5/middle/7268617btaf2a11fe9774&690



http://s5/middle/7268617btaf2a27687e64&690
      琅琊古道旁的琅琊溪上,有一座石板桥,跨过这座石板桥,才能进入“欧门”,一睹醉翁亭的风采。
http://s8/middle/7268617btaf2a2b4557a7&690
     清薛时雨重修的“欧门”(如上图)。门额有“醉翁亭”三字,门旁原有“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绿色楹联,可惜今已不存。

http://s5/middle/7268617btaf2a1696a834&690
    “欧门”相对的小亭(如上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