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舌尖上的中国2三餐高考牛肝菌白族 |
分类: 美食 |
1.青海巴塘草原,凌晨六点,吾金卓玛正在为全家准备酥油茶和糌粑。天津,早餐极其简单:绿豆面糊摊开后不破,再摊上一层鸡蛋液,果篦,由馄饨皮油炸制成,这就是天津风味——煎饼果子。苏州人的早餐是从苏州面开始的,细面是苏州面的精髓,装碗时不泼汤;而大肉面的特点是一块肥嫩的焖肉。武汉人把早饭叫“过早”,而热干面才能表示这座城市的气质:把碱面煮熟后,拌上香油晾干,芝麻酱不能泄,才能均匀裹在面条上。
对于重庆人秦云来说,一天不吃小面就会感到不舒服。秦云还收徒弟,他的学生已经超过200人。小面馆只做早餐和午餐,下午用来炒料。秦云家的牛肉限售10公斤。
早晨七点,广东酒楼前站满了等候的人,厨师们已经忙碌了3个小时。56岁的陈月霞是这里的常客。招牌虾饺,水晶饺皮包裹着鲜嫩虾仁。陈月霞的儿子梁景轩,29岁,是一位律师。他的早餐是路边买的面包和牛奶,一边走一边吃。2013年,广州60岁以上老人有125万,是这个城市总人口的15%,表明广州已进入老龄化。
2.每天早晨7点半,16万人聚集在富士康工厂。他们都是90后,需要完成简单、重复的工作。他们必须每5秒就完成一次操作,每天需要做5000次,工作7个小时。他们每天要处理2吨鱼、3吨猪肉、15吨蔬菜、15吨大米,以赶上8万人的消耗。他们每工作2小时,休息10分钟,中午吃饭1小时。湖南人徐磊在此工作了11年。他和妻子文菲的家,就在附近的居民区里。文菲把腊鱼浸泡、水煮,煎至两面金黄,加入辣椒、蒜、姜、豆豉,大火蒸20分钟,就是简单的午餐。湖南,徐磊的岳母从山上取来黄土,制作一种食物——咸鸭蛋。在隋朝,中国古书就记载了这种食物的做法。一公斤鸭蛋加200克盐,盐水冷却后加入黄泥,再没入鸭蛋。一个月后,水分渗出,盐分渗入。滚上草木灰,可防止鸭蛋破碎。
顾涛是一名电力公司职工,一年要步行25000公里,相当于赤道的75%。电塔下生活着彝族人,当地人把土豆叫作“洋芋”。七月底,海拔2600米,出产一种土豆的极品——乌洋芋,皮薄质嫩。当地的吃法是火烤。八月初,火把节来临。被当地称作“乌金猪”的仔猪火烤后切成拳头大小的肉块,这就是坨坨肉。但这一切都与顾涛无关。他休息时也只是抽根烟、喝口水或吃些干粮。
3.大别山深处,一群学生正准备着一场考试。全国高等学校统一入学考试,简称“高考”。毛坦厂中学有2万名学生,本科过线率达到80%。李溪将为她的女儿高欣雅陪读。李溪开始寻找一种野菜——蒿子。浸泡、去汁、剁碎,蒿子叶发出阵阵清香。把大米磨成粉,加入鲜肉,与蒿子末做成蒿子粑粑。90个班级,每个教室都坐满了100名学生。中午只有半小时的午休时间,高欣雅住在附近,可以回家吃饭。住得远的学生的家长还需要完成一项任务——送饭。这个小镇平常只有1万人,高考使它增到了3万人。街上,豆腐坊还用古老的手艺制作2厘米厚的豆干。明天,女儿就要去市里参加高考了,母亲十分用心地做最后一顿晚饭。
香港的王爱华,是一位美食的爱好者。她走遍了整个香港来丰富自己的美食菜谱。中秋节就要到了,她要筹备几种重要的食材。红豆沙和陈皮加糖做成的馅料,是她的秘密武器。1960年,香港有30%的食材是进口的,现在超过了98%。糯米粉、粘米粉和澄面做成的冰皮包裹着豆沙馅,冷藏以后,口感更佳。
4.古蔺县是四川最偏远的县城。中国将城市分为三类,古蔺县是比三线城市更小的城镇。用3年的老公鸡,用“肉爪子”扎破皮肉,用三十多种香料熬制底汤,用的次数越多,味道就越浓郁。一小时后,麻辣鸡出国。熬好鸡后,别忘了加上红油。黄腊丁,中国的大部分地区都有这种鱼。古蔺的做法是用泡椒和酸菜来烹煮。
大理是北京人史旭霞来过多次的地方,这里的生活体验让她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移居大理。洱海是中国第七大淡水湖,白族人世代在这里捕鱼。鲫鱼用菜籽油煎至六七分熟,撒上胡椒面。白木瓜,大理人叫酸木瓜,去籽后与鲫鱼同煮。
苍山的高度为3500米,七月雨季,是收获“见手青”的季节。“见手青”,学名叫红网牛肝菌,破损后颜色会发生变化,这就是它产生毒素的标志。高温是解毒的关键,二次烹饪时,先过一遍油,再用猛火爆炒,才能使牛肝菌熟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