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段交易的真正秘诀

标签:
股票 |
分类: 操盘技巧 |
一切都和时间有关
如果持有时间更久,直到收盘之后甚至可以赚到更多的钱,但前提是我前面所说的必须是正确的,也就是获利需要时间来增长。我们讨论个别市场时,我会进一步提供一些如何运用此一获利方式的基本法则。
有很多投资者总是希望自己能在一只股票的最低点买入,然后在最高点卖出,但是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即便是巴菲特一样的神坛人物也不可能做到。于是,不能买到最低点便成为很多投资者实战中的心理阴影,只要股票一涨了就认为错过了机会,失去了最佳买点,会选择眼睁睁看着自己经过耐心寻找、精心分析、细心跟踪的股票嗖嗖的往上窜,然后不断的告慰自己:不追高,要理性。但当股票一路高奏凯歌连创新高后,他们往往会再次失去理性高位追入,于是低位没有买,涨起来不敢买,等涨完了才去买。结局自然是四个字:“死路一条”。
其实,如果我们错过了股价启动的第一机会点,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失去了波段获大利的机会。恰恰相反,这给了我们更好的机会,这就是第二波的机会。有些股票,我们介入太早,跟着主力一起潜伏三年五载没有动静,完全是浪费金钱和时间;介入太晚,又是用高风险去抓些如履薄冰或者说火中取栗的机会,做得好还能赚点,做得不好追高被套还是浪费金钱和精力,还要加上损伤神经。而第二波的机会,则是在“介入太早”和“介入太晚”这两种错误的投资者寻找一种平衡,通过这种平衡实现波段收益的最大化。
股票能够突破走强,说明主力已决意拉升,此时会出现持续的大涨,有时候中途甚至不回调。但股票炒作就如同汽车开动、飞机飞行一样,经过一段时间运行没有油了,这个时候就需要补“加油”,只要加了油才能跑得更远或飞得更高。而对股票来说,多方动能耗费过度,会出现衰竭,再加上持续上涨会积累短期大量的获利盘,这些获利盘成为股价上涨的隐忧。主力要想出货,要派发筹码,还必须再继续把股价推高,然后在一片祥和欢快的气氛中完成出货。
要继续拉升股票,就需要洗盘,将短期获利的筹码洗出去,同时让新鲜血液进来。这样,经过充分的换手之后,再次拉升股票就比较容易得多。加上通过一段调整,也使得技术面上的超卖得到修正,修正之后股价上涨更容易得到技术派人士的追捧,于是股价顺势调整。调整的过程就如同汽车或飞机“加油”的动作,之后股价便会展开“第二波”的拉升,这一波的力度会很强劲,大部份都会再创新高,而弱一些的也能回到最高点附近。这样,便为我们波段操作创造了绝佳的获利机会。
第二波机会在哪里?
既然“第二波”其实是很赚钱的机会,那么如何抓住“第二波”的机会呢?看了刚刚说过的第二波产生的逻辑,顺着这一逻辑去找机会就行了。
首先,需要一波上涨,不管是从下跌过程中出现的低位大涨还是横盘震荡时的上涨,这第一波上涨是产生第二波机会的前题,没有第一次大涨必然就不存在什么第二波。明白了这一点,那些已经出现上涨的股票我们就不用去后悔自己没有买入,别去埋怨现在没有持有。没准那些前期买入过的人熬不住洗盘早就抛了,他们比你还惨。面对出现了一波上涨的股票,别后悔、别嫉忌,而是要注心、要跟踪。
然后,这一波上涨,需要很大的强度。那种每天涨二三个点,缓慢涨起来的股票,不一定会有第二波。会产生第二波的股票,往往都是大涨的股票。这样的股票由于涨得急,很多投资者前期都是踏空的,他们一直等着找机会买入,就像我们等着做第二波一样。然后当股价上涨之后出现回调,投资者就会迫不及待的买入,时间共振引发的强力买盘便会推升股票产生第二波大涨,甚至于力度比第一波还要大的上涨。我们可以发现,那些经过连续涨停之后的股票,看似风险很大,但实际上当他们经过短暂回调后,大多数还会继续涨停,这便是第二波的威力。
最后,是介入点的选择。第一波涨高了之后,不管涨势多么喜人,都要克制住自己不要急于介入,因为你完全不知道哪一天会回调,可能你不买他会一直涨,但只要你一买,他马上就开始调整。而调整的深度同样是不可预知的,这样即便会有第二波,但你却在第二波未来临前就已经丧了命。第二波炒作的介入点应当是第一波上涨之后的回调中,回调以均线为准,第一波非常强的股票,回调时5日均线转平到10日均线时不交叉重新抬头可以介入,往往会再次强势大涨。第一波并非连续涨停的品种,因为上涨过程中有进有出,不易形成投资者过度的看多趋同,回调力度会强一些,一般回调到二十日均线或者30日均线就是介入的时机。
结合这三点,我们来看看具体捕捉第二波机会的实例。
看下图,2011年3月1号,600200江苏吴中突然因“抗癌”题材炒作,股价出现连续两个字十星涨停,第三天再放量大涨。因为消息来得突然,此股两个涨停板都是无量的“一字线”涨停,大量的投资者都是踏空的。而3月3号的放量大涨最后收出十字星,当天成交中大量的机构席位买入。但3月4号股价并未继续大涨而是出现了调整。如果我们在3月3号等不急进去,那么就会被套,现在一调整,可能又要割肉。
但是大家知道了第二波炒作的方法,此时就不会怕踏空,也不会慌张。耐心等回调抓第二波。接下来的几天,股价反复震荡,跌破了五日线,数天盘中还去试探了十日线的支撑。但由于多头非常强劲,股价震荡中大量投资者接筹,五日均线略微走平之后没有死叉十日均均线,此时就是介入参与第二波的时机。之后股票经过短暂的震荡后再走出连续涨停的走势,股价从8块多直接拉升至近15元。
再看一个第二波启动前回调力度深一些的例子。600636三爱富2010年2月28日以涨停板突破前期箱体整理后一路上扬,股价一直沿着5日均线和10日均线上涨,中旬出现过多次短暂回调,但就像前一个例子一样,5日均线每次都没有死叉10日均线,股价每次回调到10日线后又重新走强。4月18号该股连创新高后终于出现了回调,由于前期涨的幅度很大且时间较长,此处回调就不能简单在10日线处介入,而应当等回调充分,调整到30日均便是参与第二波的机会。
第二波炒作注意点
股票第二波暴利机会,往往属于勇者加智者,并不是每个人都够抓到。在参与第二波的炒作中,知道了第二波的机会所在,能发现哪些股票会出现第二波的机会,也找到了正确的介点,还需要注意把握几个要点,完善在第二波行情中的投资细节。
第一,是介入要果断。股票在第一波启动的时候,有时候并没有什么预兆,特别是那些因突发的事件或突然的利好引发的机会,对于众多并不具备内幕资源的普通投资者来说,根本无法提前知晓。但第二波,则是在第一波炒作已经发生的前提之下发生的,有既定的成因在里面,如果参与第二波时介入不果断,就会如同第一波一样,失去大好的机会。而一旦由于犹豫没能及时介入,在第二波再次炒高后再介入,就会冒极大的风险,买在波段的波峰之下,这与我们已经形成的波段获利逻辑是完全相背的。
第二,是仓位要控制。投资者在错失掉第一次大涨的机会后,会感到万分的惋惜。这时候会产生嫉忌心理,还会产生不服输的心理,此时容易在股票出现回调后试图通过放大投资注码来实现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于是会加倍投入。但是,请注意,股市里面涨跌没有绝对的事情,尤其是在股票已经有过一波力度较大的上涨,我们期待第二波并试图在第二波中获利,但同时也要冒着极大的风险,如果此时加大本金投入,一旦失利,造成的损失难以估量。
第三,是不幻想第三波。推动股价运行的重要因素是投资人心理变化,而第二波的产生,正是基于一方面踏空资金的再资投入,更是基于主力制造再次高涨的情绪出货这两种心理驱动。再加上大量股市历史走势的真实走势验证,股票第一波大涨后再次走强的概率是很大的,不光历史走势如此,即便是中外不同国家股票市场也是如此。但请注意,有第二波却未必会有第三波,这一点必须清醒的认识。在第二波大涨后,要及时卖出,我们赚的只是第二波这个波段的利润,而并不是赚取第二波后的所有利润。即便股票真的有第三波、第四波,那些利润也应当留给别人去赚。股市的钱是赚不完的,记住赌场里面流传的一句老话: “输钱皆因赢钱起。”
如果看过这里的内容,你还认为凡是上涨过的股票都是风险,一味的坚持守旧的只买低的话,那么就是白看了。要成为股市的赢家,必须改变自己的思维,股票里面没有绝对的对与错,重要的是找到正确的而又适合自己的操作方法。有些机会,很多瞧不上或者不敢抓,就这是很多人为什么不赚钱的原因。
证券市场是个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地方,大家为了利益互相欺骗,各种消息、谣言满天飞,为了达到目的,无所不用其极,稍不注意就掉进陷阱之中。要在这个市场生存你就必须要练就一双识别骗局的火眼金睛,学会去伪存真、沙里淘金。
一、卖方报告和买方报告
一类是证券公司研究报告,也称卖方研究报告,包括晨会报告、行业研究报告、投资策略报告、上市公司研究报告、月度投资报告、季度投资报告、年度投资报告、调研报告等等。普通投资者在网上能免费浏览的,主要是证券公司的研究报告,之所以成为卖方,是因为证券公司的收入主要是其客户交易产生的佣金(手续费),因此证券公司为了赚钱必须促使客户交易,而将研究报告卖给(其实绝大多数是免费提供)客户,就是促使客户买卖股票的手段。
另一类是买方研究报告,包括基金公司投资报告,私募基金投资报告,保险公司投资报告,资产管理公司投资报告、银行投资部门研究报告等等。基金、私募等是用自己管理的资金交易,而不是靠别人的交易赚钱,其研究报告也主要是自用,研究报告的内容也较为客观。但很可惜,此类研究报告,目前很难在网上免费浏览。如果要付费阅读,动辄数千上万元一份,也不是普通投资者能消费得起的。
二、研究报告中哪些需要关注:
1、所谓的“硬数据”:即企业的实际产品数据,包括产品种类、产量、价格等数据,以及企业财务方面的数据,这些都是实事求是的数据,通过券商报告可以省了你自己到处查资料,总结数据的时间和精力。这一块是机构报告最重要的作用。
2、深度研究报告。此类研究报告中会有一部分内容是介绍相关产业政策、发展前景、宏观数据类的资料,这些资料也是作为个人不易收集的资料。譬如你研究白酒类企业,就要知道整个白酒行业的发展趋势、税收政策以及个股在行业中的地位;
3、调研报告。调研报告一般是机构对企业近期发的提出问题,企业对这些问题的解答。阅读这种报告,从中可以了解到企业近期的发展状况,以及对焦点问题的处理情况,是了解企业近期发展不过的途径。
4、行业报告。一般来说,有一类企业,随行业变化的影响大于企业自身变化,譬如工程机械行业和券商行业,当一个行业好的时候,行业内所有的企业过的都不错,行业不景气的时候,好公司也免不了受影响。所以,阅读此类报告,是了解行业宏观变化的一个窗口!
哪些东西可以忽略不计?
1、对企业未来几年的增长速度的假设。这个数据是我见过所有报告中,最为拍脑袋的数据,大部分情况回头看都是不准的。因为这个数据连企业领导人都不敢排胸脯保证的数据,轮到券商的时候只能拍脑袋了!
2、为了进行估值而编的所有假设性数据。公司发展最大的特点就是不确定性,也就是变化。券商的分析员要么是认为自己比企业领导更了解企业,要么是因为必须要给个估值,没办法必须假设一些数据!
3、得出的结论。从后视镜来看报告中给出的结论基本不准,呵呵,拍脑袋得出的假设当然得不出正确的结论了!而且你发现所有报告给出的评估价格都是现价格再上涨10%-30%的一个价位。
三、券商免费提供的研究报告的阅读要领
(1)事实比观点重要、客观描述比主管推断重要
少数研究报告,主要包括与上市公司相关负责人的交流记录以及调研报告,这类报告往往会透露出一些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没有详细说明的内容,故而参考价值较大。
(2)注重知识的普及
这些投资报告往往提供了让投资者学习这些行业知识的机会。此外,研究报告中,常常会对一些宏观经济数据,或行业数据进行搜集,整理,对宏观经济感兴趣的投资者,不妨收集起来,留待以后查看对比。
(3)关于报告的可靠性
从客观性角度看,研究报告中,涉及宏观经济预测的内容相对可靠,行业研究次之,上市公司报告位列最后。这是因为,对宏观经济的判断,距离时机操作最远,因此,即使一些偏负面的判断,研究员也没有太多顾及。
(4)无声胜有声
如果一家上市多年的公司,长时间以来完全没有券商关注,哪么这家公司很可能的确缺乏吸引力,发展前景堪忧。毕竟,对于很多缺乏吸引力或者存在重大风险的上市公司,研究员可以选择不出研究报告。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一直关注某家上市公司的券商,在一些重要时点(如定期报告刊登,公告资产重组等),没有相应的研究报告,这很可能说明,研究员认为该公司价值明显高估,但如果在研究报告中如实表达观点,难免得罪上市公司,但又不愿做违心之论,故而选择沉默。
(5)逆耳忠言。
鉴于上市公司研究报告中,建议卖出的可能性非常之少,特别是在牛市当中,一旦出现这样的报告,投资者要特别留意,研究员能“冒天下之大不韪”,往往是风险昭然若揭。
(6)结论次要,推论的过程重要。
很多投资报告纯属是应景之作,当报告做出一些重要的结论时,一定要注意推论的过程是否可信。总之,研究报告不能替代投资者思考,只能是提供一种信息来源。
(7)研究报告要连续看,对比看。
对于重点公司,券商研究员会持续关注,除了一些基于调研撰写的研究报告外,只要这家公司出了定期报告,或者公布重大事项公告之时,研究员都会提供相应的研究报告。对照同一个研究员连续撰写的同一家上市公司的研究报告,投资者会更加清晰的了解该研究员的研究思路,价值判断取向以及研究水平,等等,而对比不同研究员关于同一问题的研究报告,更有利于投资者启发思路,各取所长。
(8)关注研究员的水平。
从研究员的角度关注研究报告也是可取的。目前业内公认的、最权威的,对研究员水平进行评估的机构是《新财富》杂志每年推出的分析师排名。该排名从2003年开始,其投票权握在机构投资者手中(研究报告的用户),包括公募基金、社保基金,保险管理公司以及QFII等等。各大券商与研究员对于该项排名都相当重视,而其排名也成为衡量券商研究所以及研究员水平的重要尺度,不少研究员的薪酬标准也要据此酌定。
结语
通过阅读券商的投资报告做投资是很多人都喜欢使用的方法,由于出具报告公司所处行业的特殊性以及专业性,他们一旦设置陷阱,表面上看起来会有更强的逻辑性和说服力,隐蔽性更高、欺骗性更强,稍不留神就会让你掉入陷阱。但这并不等于说券商的投资报告就没有参价值,就不需要去阅读。恰恰相反,券商的研究报告相比小道消息仍然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它可以作为我们判断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的重要辅助工具。它的参考价值主要在于:
1、可能会透露一些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没有详细展开说明,但却非常重要的信息。
2、判断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的思路值得学习、借鉴。
3、提供一些背景数据,如宏观经济数据、行业统计信息等,由于这些内容不涉及直接相关利益,所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相对而言,研究报告的结论反而就不太重要了。
我们都知道短线技术是一套攻击力很强,稳定性较高的短线炒作技巧,只要出现标准规范的图形。2到5天内可获利10——30%。并且市场运用机会较多,成功率高达90%以上,是轮炒个股的最佳选择。
一、选股时间:30分钟K线图,把30分钟的移动平均线参数设定为:13、77、99
二、买入方法:
炒股心得:
MACD精华:
操作前题
均线设置
买入方法
生活如此,交易就应该如此,生活如何成功,交易就应该如何成功。因为交易存在于这个地球上,凡是地球上存在的东西都无法避免受这个星球自然规律的影响,环境造就使然,非人力所能影响。
大是小的累积,任何东西一定是先从小往大发展,看那些企业家从摆地摊起家,几十年之后才有很大一个摊子,而不是先有大摊子,再有小摊子,更加不会是一直稳定的有一个大小不变的摊子,
交易,如果想一开始就赚大钱,那么就等于让宗庆后这些人,从六十岁往前倒着活,三十岁先拿到个首富,六十岁再去走街串巷推销他的哇哈哈营养口服液,这应该是不合理的吧!
交易也不应该有什么稳定盈利之说,那就等于说,这些公司保持自己规模不发生变化,盈利能力始终维持在一个恒定的水平,今年你年轻,不成熟,你有能力把一百万做到50%的收益,然后你奋发图强10年,10年之后,你还是50%,又或者说,这10年你稳定的50%,这是什么逻辑,既然这样,我还奋发图强个什么劲?
正确的态度应该是什么?
踏踏实实的进步,从小做起,慢慢去积累自己的能力,积累自己的实力,积累自己的眼光,积累自己的定力,积累自己的思想境界,至于最终你能走到哪里,得看你什么时候放弃自己的进步,我们也许都在人生的某一个阶段放弃了自己的进步,十几岁,二十几岁,三十几岁。。。老俞说,他在三十岁开始,每天晚上睡觉前,都要问自己今天有什么进步,今天的自己比昨天的自己有什么不一样,如果发现自己这一天忙来忙去,和昨天的自己毫无差别,他就起来强迫自己读哪怕1页书,背几个单词,念几句英文,然后告诉自己,今天,我总算多多少少进步了一点点,才能睡得着。
今天亏损,今年亏损,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肯不肯努力让三年五年后的你不亏损,倘若立刻给你无敌的交易能力,你觉得有意思么?奋斗的过程远比结果要重要!
面对交易,面对市场,犹如你面对偌大而又一年比一年复杂的商业社会,你要开始立志成为一个商人,你首先得确定你要干什么吧,资本大的,你可以一开始搞个大摊子,资本小的就从摆地摊小门店开始,你总要找个具体的事情来做,做餐馆酒店,做旅馆,卖衣服,卖鞋子,做KTV,夜总会,你每天都注定是属于一个非常明确的行业里面的,而不会是悬浮在虚幻之中,也不会徘徊于十几个行业之中,王石做房地产的,柳传志做电脑的,宗庆后做饮料的,周成建做服装的,比尔盖茨卖软件的,刘翔跨栏的,姚明打篮球的,你没发现你叫得出名字的这些人背后都会有这么一个标签么?而且大多数只有一个标签?而不会出现,万科地产饮食服饰电脑综合公司。这些是否应该给我们启发?
市场很复杂,光均线就可以有几百条,还不论各种各样的指标,5日,6日,7日,你可以从1到300,光一个均线就能拓展出起码三百个不一样的交易领域,你得选一个来立足,如果再来个交叉,了不得了,3日交叉5日,7日交叉100日,又可以衍生出300乘300就是9万个不同的领域,你又得选一个来立足。。。。
一个打火机,都能出现ZIPPO这样的国际大牌,你想象一下。。。。
少就是多,小就是大,把小的做好了就能变大,一个汉堡和可乐,就能搞出个KFC!
交易需要信仰
大家都在寻找交易的圣杯,那么这个圣杯真的存在么?我可以肯定的告诉你存在,而且不止一个,有很多个,而圣杯到底在哪里呢,没错在你的心里。为什么这么说呢,请大家回想一下,每一个做交易的人都经历过,开盘前计划如何,开盘之后完全抛开,今天听这个人的建议或者消息,好则已,不好则换别人,几天用这个指标或者方法,刚开始还行,一旦出错就换。这是举个例子,那么我想问的是,你从做交易到现在真正从头到尾真正坚持的交易方法还有么,或者什么习惯诸如周末不留仓,有没有一直坚持下来,如果没有,那么你凭什么说什么指标或者方法不好,因为你从来没有真正相信过他,推己及人,如果一个人从未相信过你,你会对他好么,因为你的心理从来没有信仰,从来没有原则,从来都没有底线,那么你凭什么说市场怎样怎样,任何事情出错,请先找找自己的原因,天作孽犹可活,自作孽不可活。相由心生,境随心转。不要老是去问别人怎么获利的,也许方法不一样,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他们会一直坚持这个方法,我记得很早的时候说过,交易要做到言而有信,市场自然会给你恩惠。请坚持自己的原则,这个原则就是你的圣杯,是的,有自己的信仰的人才能够在这个市场生存。
皆因绳未断
一个后生从家里到一座禅院去,看到一头牛被绳子穿了鼻子,拴在树上,这头牛想离开这棵树,到草地上去吃草,谁知它转过来转过去都不得脱身。他想以此考考禅院里的老禅者。来到禅院,他与老禅者一边品茗,一边闲扯,冷不防地问了一句:“什么是团团转?”
“皆因绳未断。”老禅者随口答道。
看到一则不错的故事分享一下
后生听了目瞪口呆,说道:“我本来以为师父既然没看见,肯定答不出来,哪知师父出
口就答对了。”
老禅者笑着说:“你问的是事,我答的是理,你问的是牛被绳缚而不得脱,我答的是心被俗物纠缠而不得超脱,一理通百事啊。”后生恍然大悟。
这个故事给我的启示是:在股市上,只有学会放弃,才能真正得到。
投资者最常犯的错误是:一年到头,无论行情如何,都是满仓。因为满仓,所以一颗心始终被套着,股市的一点点涨跌,都牵扯到敏感的神经;因为满仓,所以在大盘已经下跌时,还不愿或不能斩仓;因为满仓,所以在真正的热门板块启动时,却不能及时参与,守着自己的破股票,却眼看着大牛股一日千里,绝尘而去。也有的投资者在亏损累累后终于空仓了,然而却时刻紧绷着神经,深怕错过一点点的获利机会。他们似乎解开了一种绳索,却同时又套上了另外一种绳索。
股市上没有人会强行在你的鼻了上拴根绳子。然而经常满仓的“短线”投资者,亏损了就捂股不动的投资者,无疑像被人在鼻子上拴了一根绳子,明明看到“青草”,看到机会,却无法去吃。又因为这根绳子是我们主动拴上的,是“心锁”,所以解开的难度更大一些。
普通投资者经常羡慕短线高手。然而真正的高手,首先必须是资金运用的高手。在该出击时,他必须可以出击,他的资金应该保持高度的机动性。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善于放弃,善于保持经常性空仓,以便随时捕捉机会,出击好股。所以高手的心上是不应该有“绳索”的,即便有,也只是少数时间;否则,便不称其为高手了。普通投资者与高手之间最大的差别,也许并不在技巧方面,还是心态与资金运用问题。
牛是没有办法自己解开绳索的,但投资者缚心的绳索,却完成可以由自己一刀斩断。只有斩断了这根绳索,才能真正享受到股市的自由与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