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模具的脱模斜度
(2011-05-26 13:15:29)
标签:
杂谈 |
由于塑件成型时冷却过程中产生收缩.使其紧箍在凸模或成型芯上.为了便于脱模,防止因脱模力过大而拉坏塑件或其表面受损,与脱模方向平行的塑件内,外表面都应具有合理的斜度.脱模斜度的大小与塑料性能、制件的收缩率和几何形状有关,对于工程塑料的结构件来说,一般应在保证顺利脱模的前提下,尽量减小脱模斜度。
下表为根据不同材料而推荐的脱模斜度:
材料 脱模斜度
PA、POM、ABS
PC、
PE、
热固性塑料
具体确定脱模斜度时应考虑以下几点:
1.对于收缩率大的塑料制件应选用较大的脱模斜度;
2.对于大尺寸制件或尺寸精度要求高的制件应采用较小的脱模斜度;
3.制件壁厚较厚时,成型收缩增大,因此脱模斜度应取大;
4.对于增强塑料脱模斜度宜取大;
5.含自润滑剂等易脱模塑料可取小;
6.一般情况下脱模斜度不包括在制件公差范围内
具备以下条件的型心,可采用较小的脱模斜度:
1)推出时制件刚度足够.
2)制件与模具钢材表面的摩擦系数较低.
3)型心的表面粗糙度值小,抛光方向又与制件的脱模方向一致.
4)制件收缩量小,滑动摩擦力小.
在不影响尺寸精度的情况下,塑件的内外表面都应有斜度,特别是深形的容器类制件,塑件内侧的斜度可以比外侧的斜度大1度
箱形或盖状制件的脱模斜度略有不同,在高度50MM以下,取1/30-1/50;高度超过100MM,取1/60;在二者之间的取1/30-1/60.格子状制件的脱模斜度与格子部分的面积有关,一般取1/12-1/14.
对于热固性塑料,脱模斜度在平行于压制方向的表面上一般不小于1゜,对于脆硬材料,脱模斜度应设计要求大一些。而对于精度要求较高的产品应采用较小的脱模斜度,对于形状复杂,收缩率大,厚壁不易脱模的制品应采用较大的脱模斜度。由于覆盖件尺寸较大,拔模斜度设计一般都设计在3゜以上,局部地区介于1.5゜~8゜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