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亲子共读笔记---家长笔记(王姣)
(2011-11-16 13:06:24)
标签:
杂谈 |
分类: 小学新教育专栏 |
因为那份诗意
——《打开窗子看见你》亲子共读笔记之一
决定和儿子一起读一本儿童诗歌,并不仅仅因为那句名言——就天性来说,每个孩子都是诗人。
新学期开学不久,雪似乎一年比一年见少的小城日照竟然洒了场春雪。儿子背起书包上学的时候,一脸的笑,脚步比往常也更轻快急促些。是啊,是孩子,没有不爱雪的。但那时候,我尚不知道,那个上午,在实验小学,在儿子就读的四年级二班,浸润着比雪花飘落更浓的诗意。
中午,儿子进门的时候一脸兴奋,叫“妈妈”的分贝明显比平时高许多。接着在饭桌上,他的嘴巴就没停过:
“妈妈,你猜我们班今天语文课干什么了?”
“玩雪!”
“你知道我们是怎样玩儿的吗?”
“踩脚印,打雪仗!”
“啊呀,那个激烈!我们男生一帮,女生一帮,真是不可开交!我的头被打中了一次,身上中弹无数,我猛烈地攻击我们班……”
整个吃饭过程中,我们一直注视着儿子,除了表示惊讶与羡慕,似乎什么也插不上嘴。
其实,我们不仅是惊讶,还有敬佩。在分数被看得空前重要的今天,儿子的语 文老师竟把语文课上成玩儿雪,怎能不让我们油生敬意?
惊喜还在继续,然惊喜总是不期而至。
下午放学回家,儿子依然兴致勃勃。他边放书包,边大声说:“妈妈,我写了一首诗!”
“写诗?写了一首什么诗?”我放下手中正洗着的油菜问。
“跟你说,下午王老师让我们根据上午的玩雪写作文,写成文章的话,300字以上,写成诗,十行以上。嘿嘿,我就写了一首诗交上了,这是我第一次写诗。”
给孩子体验的机会,引领孩子感受生活,然后放手让孩子写作,望着窗外尚存的雪,我隐隐嗅到空气中也流淌着诗意,虽然我并不确定儿子写的诗能不能叫诗。
后来,日记本发下来了,我终于读到了儿子的第一首诗,……,老师给了一个大大的“A”。儿子似乎对他的作品很满意,那位一进家门,就迎上去请爸爸看。
我从儿子闪烁的眸子中读到了他对诗歌的一点兴致,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老师给予学生的影响就是这样满载着爱与艺术。作为一个母亲,我很感动。
为什么不让他读读现代诗呢?就当玩玩儿。那么,不必《雨巷》,也不必《致橡树》,家里不是有本《推开窗子看见你》吗?噢,对了,这小子最近起床总是让别人叫,每天早上先给他来一首,就当起床铃了!
我告诉儿子,以后我每天早上给他读一首诗,听到我的朗读就要睁开眼睛穿衣服。“真的?”儿子瞪大了眼睛,半信半疑,“好吧。”
第一天:《浪花》。读罢,睁开眼,打个呵欠。
第二天:《贝壳》。读罢,似乎已睡醒,起床。
第三天:《白帆》。读罢,边谈论着这首诗边穿好了衣服。
第四天:《数狮子》。读罢,睁开眼睛,愉快地起床,问:“妈妈,你刚才读的叫什么?能不能再读一遍?”
那个早上,儿子要求我把《数狮子》读了三遍还不过瘾,把书拿过去自己又读了一遍,然后哈哈大笑起来:
星期天的清早
我们来到卢沟桥
要数一数桥上的石狮子
看到底有多少
我说,这有什么困难
一年级学过的加法就够用
只要我在桥上来回走一趟
就能把狮子数清
我和同学们走上卢沟桥
我一遍数狮子一遍吹口哨
两排石狮子望着我
好像在接受我的检阅
数了一次又数第二次
我发现刚才漏掉了一只
那是一只躲在妈妈怀里
正在吃奶的小狮子
从那天后,我们每天早上改为读两首诗,很长一段时间,第一首都是《数狮子》,第二首则是儿子读。每次我读完了《数狮子》,儿子都模仿着读上几个小节。很快,他便能背诵了。
有一天,儿子写下了这样一篇小文章:
天亮了,我悄悄地从被窝里探出头来,等着妈妈来给我读诗,读那首我最喜欢的《数狮子》。
记得妈妈第一次给我读《数狮子》时,我似醒未醒,头脑迷迷糊糊。当妈妈读到“咦,这回又多出一只正在睡觉的小狮子”时,我感觉一只温暖的手摸了摸我的头。嘿嘿,我就是一只睡觉的小狮子,太有趣了!那天,我醒得格外早。从那以后,我喜欢上了《数狮子》,并规定妈妈每天都要读这首诗,如果不读,就不准读别的。
可有个早上,妈妈给我读了四五遍《数狮子》,我还是“没醒”。其实,我是在装睡。妈妈大概猜到了,见我露着脚丫,心生一计,大声朗诵到:“为什么我在读诗的时候,只有一双脚丫在听?原来是刘子航这个小懒虫还没起床!”我听了哈哈大笑,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
《数狮子》真是太有趣了,不过我要是去北京的话,一定会认认真细心地把卢沟桥上的狮子数清,才不会像金波那样粗心呢!
没有想过让儿子将来成为诗人,但谁的生活能少了诗意呢?且让我们学习王老师,将这份诗意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