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刘墉书法作品欣赏

(2010-10-24 22:44:20)
标签:

杂谈

 

引用

jin194908025.popo引用 刘墉书法作品欣赏

 

引用

若水刘墉书法作品欣赏

 

引用

楚风吹箫刘墉书法作品欣赏

  论及清乾隆时代的书法家,刘墉无疑是最负盛名的一位。

  刘墉(1719年-1804年),山东诸城人。字崇如,号石。乾隆十六年进士,官至吏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卒谥文清。刘墉官至宰辅,学富五车,博通经史百家,然政治文章皆为书名所掩。其书法历经三变。早年,自入词馆初师董其昌,走的是秀媚妍润的路子;中年,继学颜真卿、苏轼诸家,笔力雄健,丰泽厚实,局势堂皇;晚年迨入台阁,则绚烂归于平淡,劲气内敛,浑然太极,而臻炉火纯青之境。其浸润毕生,集群贤之大成,终成一代书家之冠。刘墉书法风格,用墨厚重,貌腴骨劲,独树一帜,有“浓墨宰相”之称。

  刘墉的传世书迹以行书为多,这些作品总体上都表现了墨色厚重,笔势浓肥,线条轻重粗细变化随心所欲的笔画特征。乍看似有稚拙、肥满之嫌,虽系其晚年成熟之作,但难以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近年,刘墉书迹在拍卖市场多有出现,但表现平平,与其清代书坛的宗师地位不尽相符。

  图中所示,为刘墉一副七言楷书联,旧装原裱,高132厘米,宽32.5厘米,上联 “清风偶与山阿曲”,下联“明月聊随屋角方”。上款“瑜圃属”,款上钤“御赐清爱堂”印;下款“石刘墉”,款下钤朱文“刘墉印信”、白文“石”二印。此联楷书笔势厚实丰泽,于端庄中含秀润,圆转中见雄阔。“清”、“曲”、“角”、“方”诸字结字颇有特色,转折处采用圆转的笔法,横轻竖重,蚕头燕尾,两竖笔微带弧形的特征十分明显。综观全联,既有颜体雄伟大气的气魄,又有苏书秀颖俊逸的风采,应属刘墉中年精力旺盛、书艺鼎盛时期的精要之作。

  刘墉书法,各重一时,当时踵门求书,以得一纸为荣的人实在不少,使他穷于应付。相传在不得已时,曾命几个姬妾代笔。包世臣《艺舟双楫》称:“诸城有摄夫人黄氏,笔势极似,诸城晚年书多出黄手,小真书竟至莫辨。”又传说,刘墉书凡只落 “石”两字,或书“瑛梦禅”,单钤长脚“石”印者皆代笔。除了人们的审美情趣外,这恐怕也是现今刘墉书迹在拍场难求善价的又一原因吧。

  刘墉传世书迹多为行书,楷书作品甚为少见,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历代名人楹联墨迹》一书,曾刊有二则刘墉七言楷书联,但与此联细细比较,在工整,端庄上还稍逊一筹。而且此联“清风偶与山阿曲,明月聊随屋角方”联语意境甚佳,展卷览赏之余,每每有养目怡情之奇效,是笔者书画藏品中最为喜爱之物。当年电视剧“宰相刘罗锅”热播之时曾有上海某拍卖公司征集人员力劝笔者将此联上拍,踌躇迟疑再三,终未舍得割爱。近年来笔者虽时有收藏鉴赏小品见诸于报刊媒体,但为防止不良古玩商“克隆”制伪,也从未将此联公开发表。今见一代帖学宗师的遗珍在拍场竟不敌近代二、三流书家,而与其齐名的碑学宗师邓石如的书迹竟高于其十倍之多。不胜感慨之余,特将此联公开,供广大书法收藏爱好者欣赏,让更多的人都能从中领略到这位“浓墨宰相”深厚雄健、魅力宏伟的书风。

刘墉书法作品欣赏 - 若水 - 书法学习与交流         刘墉书法作品欣赏 - 若水 - 书法学习与交流

 

 刘墉书法作品欣赏 - 若水 - 书法学习与交流

 

 刘墉书法作品欣赏 - 若水 - 书法学习与交流

 

 刘墉书法作品欣赏 - 若水 - 书法学习与交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